高盛第四季盈利下跌52%至24亿美元

高盛简介

高盛集团高盛集团成立于1869年,是全世界历史最悠久及规模最大的投资银行之一,总部设在纽约,并在东京、伦敦和香港设有分部,在23个国家拥有41个办事处。其所有运作都建立于紧密一体的全球基础上,由优秀专家为客户提供服务,拥有丰富的地区市场知识和国际运作能力。[评论]

高盛相关视频

高盛停止向美国投资者提供Facebook股票
高盛或为今年亚洲股权市场最大承销商
谭雅玲:高盛跟美国国家利益战略捆绑在一起
丁一凡:如何惩罚高盛很值得怀疑
陈兴动:高盛的问题究竟是怎么回事

  高盛19日公布其第四季盈利下降至24亿美元,或每股3.79美元,比去年同期的49亿美元或每股8.2美元下跌52%,符合市场对于其交易和投资业务下降的预期。[详细][评论][微博互动]

  19日高盛业绩一出,其当日股价暴跌4.69%,这是阔别2010年4月30日单日股价下跌9.39%之后,高盛股价再现暴跌,而该股的表现更是拖累整个金融板块集体下跌。[详细][评论]

高盛动态

市场评论

同业新闻

你眼中的高盛是什么样的

1.高盛公布第四季盈利,您对数据怎么看
符合预期
超出预期
不清楚
低于预期
2.您对高盛2011年盈利情况有着怎样的预期
看好
不看好
不清楚
3.高盛股票创8个半月来最大跌幅,您认为主要原因何在
财报数据糟糕
监管层紧追不放,难振雄风
投资者对其丧失信心
整体经营环境不好
其他
4.您认为高盛主动坦白的动机是什么
重塑投资者心目中的形象
应对监管层“宿敌”的步步紧逼
金融改革法案通过后打如意算盘
都有
都不是
5.你眼中的高盛是什么样的
投行翘楚值得信赖
资本大鳄只顾圈钱
不清楚
  
高盛财报数据直击
    高盛19日财报公开了4个业务部门的财务状况,而先前仅公开3个。最引人注目的是,高盛分别列出代表客户所赚利润以及高盛自持股票、债券和房地产等投资所获收益,以期打消有关高盛从客户方面和投资银行交易中获取内幕信息的疑虑。除一份符合会计标准的资产负债表外,高盛公开另一份简化的资产负债表,按业务部门划分集团资产,包括现金、流通证券和高盛向对冲基金、金融衍生品客户的资金投入等。这一变化旨在说明高盛代表客户做了什么,而自己又有哪些投资。[评论]
投资银行业务净收入
    2010年投资银行业务的净收益是48.1亿美元,同比2009年下降3%。2010年财务顾问收入是20.6亿美元,同比2009年上升9%,这主要反映了该板块内客户活动的增加。公司承销业务的净收入是27.5亿美元,同比2009年下降了11%,这主要是由于该板块内客户活动的下滑导致的资产承销收入的下降,要知道在2009年金融机构的客户曾发起过大规模融资项目。债券承销净收入相比2009年而言,基本没有明显改变。[评论]
机构客户业务净收入
    2010全年机构客户服务净收入是218亿美元,相比2009年下降33%。2010年固定收益类、货币和商品客户交易净收益共137.1亿美元,相比强势表现的2009年下降37%。整个2010年的大环境是富于挑战的,主要特征为较低的客户活动水平。相比2009年,2010年净收入的减少,很大一部分体现在利率产品、信用产品、商品,以及货币产品收入的下降。但这些减少的收入已有部分被净收益较高的按揭贷款产品所抵消,因为2009年包含了大约10亿美元的商业抵押贷款产品损失。[评论]
投资&贷款业务净收入
    公司的投资和贷款业务贯穿于不同的资产类别,主要包括债券、贷款,和权益类证券(私有股份和房地产也包括在其中)。这些活动不仅包括直接投资也包括基金投资,还有贷款活动。2010年高盛集团投资和贷款登记的净收益是75.4亿美元。这些结果主要体现为在中国工商银行普通股投资获得的7.47亿美元赢利,其他权益类证券净获得的26. 9亿美元净赢利,以及债务类证券和贷款所获得的净赢利26亿美元。[评论]
投资管理业务净收入
    2010年高盛集团投资管理净收入为50.1亿美元,相比2009年上升9%,主要体现在公司激励费用较高的另类投资产品获益上。管理和其他费用也有所增加,这反映了公司所管理的资产价格整体积极的变化,以及客户资产的增值。在2010年度,高盛集团管理的资产规模为8400亿美元相比2009年降低了4%,这反映了货币市场资产全行业的总流出态势。[评论]
高盛人均薪酬
    高盛集团薪金和奖励总额2010年同比下降了5%至154亿美元,年度薪金池规模相当于收入的39%。数据显示,高盛集团去年共有雇员3.25万人,平均薪酬是49.8246万美元。[评论]
摩根大通人均薪酬
    摩根大通投资银行人均薪酬在2010年由2009年的37.86万美元下降2.4%,为36.9651万美元。[评论]
    背景资料:去年高盛成立了一个业务标准委员会,在结束了8个月的内部工作评审后,公司决定改革公司与客户进行交流的方式。业务标准委员会下有5个小组,职能包括:检查公司对客户的责任,发现和管理利益冲突,改进公司的财务报告和公开披露,检查公司出售的复杂产品是否合规以及员工培训。[评论]
糟糕财报是否令高盛不堪一击

    高盛财报一经公布,高盛股票便于当日下跌4.69%,创8个半月以来最大跌幅。 有专家向和讯网表示,高盛利润大缩水体现全球经济复苏缓慢。那么,糟糕财报是否令高盛股票不堪一击,你眼中的高盛又是怎样?

和讯独家调查进 入
分析师热评
1
Stewart Capital Advisors首席投资官波利

    Stewart Capital Advisors首席投资官波利(Malcolm Polley)表示:“自营业务及投资银行业务一直是高盛集团盈利的重要来源。而如果你仅仅为机构客户提供服务,那么利润率可能非常低。如果你希望成为一家机构投资者,那么仅仅从事证券经纪业务是远远不够的。人们都认为高盛是一家以客户为中心的公司,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其实高盛是一家以交易为中心的公司。”[评论]

2
MF Global分析师麦干

    MF Global分析师麦干(Simon Maughan)表示:“事实证明,高盛集团在去年第四季度的日子并不好过,特别是在FICC这一块。如果高盛无法显示强大的盈利能力,那么幸运将降临到其他具备这项能力的竞争对手身上。但是无论如何,第四季度是相对低迷的一个季度。现在市场前景已经出现改善。”[评论]

3
Bahl & Gaynor Investment Counsel投资组合经理麦可米克

    Bahl & Gaynor Investment Counsel投资组合经理麦可米克(Matt Mccormick)表示:“很多投资银行在去年第四季度都面临着困难,特别是去年12月份,10年线移动了50个基点,从2.80上升到3.30,这显然对高盛的营业收入产生了影响。高盛目前的情况与摩根大通及花旗银行类似,营业收入看似不错,但是仍然有一些不足。所有投资银行都受到影响,差别仅仅在于受影响的程度。我认为只要一家投资银行拥有交易业务,那么这种情况就会出现。”[评论]

高盛公司主动“坦白”以退为进?
    在很多投资者眼中,高盛俨然就是一个“黑匣子”,外界很难对高盛未来盈利走势作出准确预期。日前,高盛一反常态,宣布在1月19日公布2010年第四季度的财报之际公布额外的财务信息,并计划以后定期披露。据悉,这是拥有142年历史的高盛首次对外披露自己的盈利模式。世界资本市场的庞大棋局上,每天都在上演着孙子兵法,有攻有守,有进有退。高盛此番主动“坦白”,是向广大投资者的真诚表白,还是情势所迫下的迂回前哨战,引发市场争议。 [详细][评论]
高盛自爆“黑匣子” 背后三大动因
  •     很长时间一来,不少评论抨击高盛暗箱操作,滥用专业优势,把自身利益置于客户之上。去年的“欺诈门”诉讼让高盛背负了“误导客户”的骂名。去年4月16日,美国证交会对高盛及其副总裁发起民事诉讼,称其在销售一款次级抵押贷款产品时没有向投资者披露关键信息,使投资者遭受10亿美元损失。虽然最终高盛并未承认指控,并交纳5.5亿美元罚款的代价了结此事,但该公司形象大打折扣。因此高盛显然希望新措施可助消除有关质疑,挽回声誉。[评论]

  •     由于高盛在金融危机爆发后,受到的打击明显小于其他华尔街上的机构,因此一直被监管层猜疑其盈利模式存在黑幕。有消息人士称,美国参议院1月底将发表一份针对金融危机的调查报告,这份报告可能将重点曝光高盛与其客户交易中涉嫌的利益冲突。随后评论指出,这份新报告将迫使美国证交会(SEC)重启对高。既然最终面临的结果都将是披露自身盈利模式和有关细节,那么与其被强迫,还不如自己以高姿态主动公布。因此,高盛此番自揭家底,或为先发制人。[评论]

  •     美参议院5月20日通过金融改革法案,将禁止吸收存款的银行进行自营交易、设立一个消费者保护机构并授权政府接管重要的行将倒闭的公司。高盛此番改变财报披露方式,首次公开四个业务部门的财务状况。当自营交易被外界认定为毫无价值,可能会挫伤自营部门的自我价值认同,但却合乎高盛的意愿。这样一来,即便沃克尔法则打算扼杀所有自营交易活动,高盛股票也不会遭受打击:市场价已处于公允价值了。这将推动高盛股票的看涨预期[评论]

财报披露前华尔街热身
    资本大鳄高盛142年来首次亮账本,乃是结束了为期8个月的内部工作评审后所做决定。有分析师表示,高盛公司为了修复自我形象,首先要说明公司代表客户做了什么,而自己又有哪些投资,这种姿态是“重新赢得信任的一个步骤”,而高盛自身似乎也是这么对外解读的。[评论]
高盛自我解读:意在提高透明度
  •     高盛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劳尔德·贝兰克梵表示“我们自金融危机以来的良好表现成为一种负担,因为人们纳闷为什么我们表现这么好,怀疑我们得到位高权重的前同事关照……这种境地不仅糟糕,而且危险。”,并进一步宣称坚信本报告中的建议意味着高盛再次承诺客户至上,公司的一切行为以追求卓越声誉为目标。[评论]

  •     高盛副总裁迈克尔·埃文斯说,高盛这份报告“史无前例”,在集团内部引发激烈争论。高盛一名合伙人说,争议焦点在于,一些高管担心报告被摩根士丹利公司和摩根大通公司等竞争对手利用,而对手们在财报中并不披露类似信息。 [评论]

  •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前首席会计师林恩·特纳称赞高盛的举动,但他也呼吁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调查该银行过去披露的财务信息。“高盛此举向其它银行树立了好榜样,其他人也应当学习,”他说,“但它确实会深化对管理者为何在当时不公布这些信息,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是否会采取措施规范这类财务信息披露的讨论。”[评论]

高盛一年多来屡遭监管部门调查
打破“黑箱操作”的呼声愈演愈烈
1
2011年1月

    高盛在向美国社交网站Facebook投资4.5亿美元,并对该网站估值高达500亿美元的同时,成立了投资基金向其客户推销价值15亿美元的Facebook股票,投资者对Facebook的股权表现出了非常浓厚的兴趣。这一交易由此引起了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关注,并对此展开调查。 [评论]

2
2010年6月

    高盛于2006年创设并出售的产品哈德逊债务担保债券招致SEC对此展开调查。该产品中包含了价值20亿美元的次级住房抵押贷款违约掉期。内部文件显示,高盛为该产品购买了全值保险,而且是整个交易中唯一购买信用保险的投资者;在产品发售18个月后,美国住房市场崩盘,哈德逊债务担保债券信用评级直线下降至“垃圾级”,投资者亏损严重,而高盛却因购买了保险而获得了保险赔付。[评论]

3
2010年4月

    经过了长达一年半的调查后,SEC指控高盛集团在2007年次级抵押贷款泡沫破裂之前,向投资者销售保尔森对冲基金公司看空的CDO产品组合,致使投资者损失10亿美元以上。 [评论]

4
2010年2月

    希腊在2009年底陷入债务危机,但后来被媒体揭开其在2001年加入欧元区之前,就通过与高盛合作,通过货币掉期等手段,掩盖了真实赤字情况,通过“作弊”进入欧元区。而高盛在给希腊安排了货币掉期操作后,却购买了相应的“信用违约掉期(CDS)”,以应对希腊出现违约后的风险。希腊政府通过国会成立了相关的调查委员会追查此事。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表示,“将对高盛于希腊的金融衍生品交易中的一些问题展开调查”。两个月后,欧盟公开指责高盛“道德破产”。[评论]

和讯微博网友热议
CopyRight © 和讯网 北京和讯在线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r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