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证监会人事调整大幕拉开 变动岗位大盘点 |
证监会官员空降上交所 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董事长一职空出 |
||||
|
证监会纪委书记一职发生变动 |
|||
|
证监会稽查局局长一职发生变动 |
|||
|
上交所(副)总经理一职发生变动 |
|||
|
尚福林人物印记 |
|
|
尚福林在任大事记一览表: |
时间 | 重要事件 |
2003年10月28日 |
《证券投资基金法》通过审议,于2004年6月1日施行。 |
2004年1月31日 |
国务院颁布《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史称“国九条”。2004年10月25日,保险资金获准直接入市。 |
2004年5月27日 |
深交所中小企业创业板块启动。6月25日中小企业板块登场,首批8只股票上市。 |
2005年4月29日 |
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宣布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5月9日,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正式启动。 |
2005年6月10日 |
三一重工的股改方案获得高票通过,成为中国证券市场第一个通过股权分置改革实现全流通的上市公司。 |
2006年10月27日 |
全球最大IPO中国工商银行(601398)A股、H股在沪港两地同日同步上市。 |
2007年6月20日 |
证监会颁布了《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境外证券投资管理试行办法》和相关通知,QDII制度开始实施。 |
2009年3月31日 |
证监会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办法自5月1日起实施。 |
2009年10月30日 |
创业板正式揭开帷幕,首批28只股票同日挂牌,刷新了中国股市多股齐发的历史纪录。 |
2009年12月31日 |
沪深流通股市值占到总市值的61.64%,中国A股市场迈入全流通时代。 |
2010年4月16日 |
首个金融期货——沪深300股票指数期货合约正式上市。 |
尚福林在任九年沪指运行图 |
图片回顾: |
|
证监会历任主席 |
第五任主席尚福林(2002.12---至今) |
简介 |
任职期间重要事件 |
||
1951年11月13日 生于山东省济南市。
1978年至1982年 在北京财贸学院金融专业学习。最高学历博士学历。 1969年至1973年 在部队服役。 1973年至1978年 期间在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樱桃园分理处工作。 1982年至1990年 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综合计划司工作,历任副处长、处长。 1990年至1993年 历任中国人民银行计划资金司副司长、司长 。[详细] |
在上任初期“股改找死,不股改等死”的市场流言下,他像一位勇敢冷静的外科医生,毅然挥刀切掉股市身上固有的顽疾,推动股市走上康健之路。在股市从高峰滑落后,尚福林领导的证监会连发多项监管规定,并研究制定创业板、股指期货等各项有利资本市场措施。中国资本市场的监管手段日益多样化、对资本市场的理解和监管水平在快速提升。 |
第四任主席周小川(2000.2---2002.12) |
简介 |
任职期间重要事件 |
||
1986年至1987年任国务院体改方案领导小组成员,兼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副所长;
1986年至1989年任对外经济贸易部部长助理; 1991年至1995年任中国银行副行长; 1995年任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 1996年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1997年7月任中国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一届委员; 1998年任中国建设银行行长; 2000年2月任中国证监会主席; 2002年12月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党委书记。 2003年3月被任命为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2003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主席。[详细] |
周小川在任期出台的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改革措施——诸如变“审批制”为“核准制”、引进国际会计准则、出台“退市令”、对操纵股价的违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等——使得中国的证券市场在深化改革、加强监管和规范化建设方面前进了一大步。 加大了对证券期货市场违法违规案件的查处力度、对操纵股价的违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另外,周小川还积极推动中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比如成立合资基金和合资证券公司、推出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制度等。 |
第三任主席周正庆(1997.6---2000.2) |
简介 |
任职期间重要事件 |
||
195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办事处出纳员、分行办公室干部。 1979年10月任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金融研究室副主任、朝阳区办事处主任。 1983年9月任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副行长。 1984年5月任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分行行长、党组书记。 1986年10月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党组成员。 1988年入西南财政大学函授学习。 1993年6月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党组书记。 1995年6月任国务院副秘书长、机关党组副书记,国务院证券委员会主任。 1997年5月兼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 1998年4月至2000年2月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十五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详细] |
周正庆参与证券市场管理也是在出任证监会主席之前,1996年12月16日,他以国务院证券委主任身份亲自组织发表了《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干预化解潜在金融风险。1999年初,周正庆一份建议引发了著名的“5.19”行情,给股市带来持续两年的上涨,最后达到2245点的当时历史高点。 出任证监会主席之后,推动《证券法》的颁布实行是周正庆任内的一件大事,有了这部专门法的支持,证监会的监管权威得到强化,监管措施也逐渐走向法制化的道路。2000年卸任之后,他仍然没有离开证券市场,于2003年6月担任《证券法》修改起草组的组长,牵头负责《证券法》的修改工作。 |
第二任主席周道炯(1995.3---1997.5) |
简介 |
任职期间重要事件 |
||
1985.01 任中国建设银行行长、党组书记
中国投资银行董事长、财政部党组成员
1983年9月 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副行长 1994.04 中国人民银行理事会理事 1992.10 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副主任 1994.04 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党组成员、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审查委员会主席 1995.03 中国建设银行临事会主席 1995.03 中国证监会主席 兼任中国建设银行监事会主席 1997.07—1998.03 中国建设银行监事会主席 1998.03-2000.08 九届全国人大代表财经委委员、中国建设银行监事会主席。[详细] |
从周道炯开始,证监会的“监管”职能日益明显。在其任职期间,亲手批示查处的违法违规事件就有90多起,平均每个月都有2、 3起,他也因此体会到“火山口”的滋味。在此期间,中国的银行利率开始下调,股市行情趋于火爆,以至于他的一项工作就是出台措施给股市降温。1996年12月的“十二道金牌”终于使股市冷静下来,但次年5月再创新高。 周道炯是一位擅长处罚的证监会主席,他于1995年4月上任便开始处理“3.27”国债事件,5月宣布关闭国债期货市场,中国证券市场进入长达十年无金融衍生品交易的时期,这一举措对于保证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发挥了一定作用。 |
首任主席刘鸿儒(1992.10---1995.3) |
简介 |
任职期间重要事件 |
||
刘鸿儒:男,1930年出生。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研究生班。1959年于苏联莫斯科大学经济专业获副博士学位。回国后在中国人民银行先后任处长、局长。1979至1980年任中国农业银行副行长。1980至1989年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后任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金融学院院长、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金融学会副会长。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共第十二、十三届中央候补委员。 在尚未设立证监会之前,作为分管财政金融工作的体改委副主任,刘鸿儒就已经深入参与对证券市场的管理工作。草创期间的中国证券市场极不规范,股票热引起了高层的关注和争论,刘鸿儒曾多次带领调查组深入上海和深圳进行实地调研,他的积极态度和中肯建言,对于坚定高层支持发展证券市场的态度发挥了积极作用。[详细] |
1992年10月12日 国务院证券委员会 中国证监会成立
1993年4月22日 《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正式颁布实施 1993年6月1日 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联合编制的“中华股价指数” 1993年7月7日 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发布《证券交易所管理暂行办法》 1993年10月25日 上海证券交易所向社会公众开放国债期货交易 1994年3月14日 刘鸿儒在上交所第四次会议上宣布"四不"救市政策 1994年6月 陆家嘴 第一家国家股减资的公司、哈岁宝 第一家上网竞价发行股票 1995年1月3日 开始实行T+1交易制度 |
证监会人员变动一览 |
|
证监会职能与属性 |
|
|
>>更多最新报道
|
>>更多调整情况
|
和讯微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