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授权

注册

夏季“炒啤”失败,行业风向将吹向何方?

2019-08-02 07:52:59 和讯名家 

  这么一种堪称国民饮品的东西,为何会在往常的销售旺季遇冷,而行业风向又刮向了哪里?

  作者 | 筠筠

  来源 | 格隆汇APP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据

  说到啤酒,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这种便宜、喝起来又过瘾的酒精饮料,可谓是夏天必备。

  而由此一来,炎热的盛夏时节不仅是其销售的旺季,也是该板块飞速上涨的最好契机,不过,出人意料的是,这个夏季,啤酒概念股可谓是集体“遇冷”了。

  据同花顺(300033)数据显示,整个7月,A股市场上的啤酒概念指数下跌6.26%,在各大概念板块中跌幅居前。其中,青岛啤酒、*ST西发跌幅均在9%以上;燕京啤酒(000729)及兰州啤酒跌超5%;惠泉啤酒(600573)、珠江啤酒(002461)分别跌近5%和3%。而港股市场的两大中资啤酒股华润啤酒和青岛啤酒也小幅跟跌。

  (行情来源:同花顺)

  那么,令人好奇的是:这么一种堪称国民饮品的东西,为何会在往常的销售旺季遇冷,而行业风向又刮向了哪里?

  1

  啤酒消费量已现缓慢负增长?

  事实上,我国关于酒的故事不少,但关于啤酒的故事却鲜有听说。据公告资料显示,啤酒传入我国,是源于帝国主义势力侵入中国那个时候,彼时西方人将它带到了中国。不过,啤酒刚来到中国时,处境一度十分尴尬,甚至有工人将其形容为“马尿”。

  随后,经过多年发展,人们才慢慢接受了这个外来物。而它也摇身一变,成为中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竞争最为激烈的行业之一。

  据数据显示,中国是全球第一大啤酒消费市场,一年消费4.3亿桶啤酒,是第二大市场美国的两倍之多。与此同时,在中国市场,啤酒巨头们的竞争也愈加激烈,现在的中国大地基本被五霸占据,他们分别是华润、青岛、百威、燕京、嘉士伯,他们有着自己的核心区域,却拉不开份额,激烈程度可见一斑。

  不过,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近几年来啤酒这一行业,不论是从产量上来看,还是从消费量上来看,都隐隐露出了颓势。

  从产量上来看,自2013年我国啤酒产量达到5061.6万千升的顶点之后,啤酒产量便开始见顶回落。至2018年,我国啤酒产量跌至3812.2万千升(同比下滑13.39%),2019年1-5月全国啤酒产量为1508.47万千升,同比下降0.24%,行业面临增长乏力的瓶颈。

  (资料来源:wind)

  此外,除了产量面临增长乏力的瓶颈之外,啤酒的消费量也在不断下降。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和全世界其他啤酒消费国趋势吻合,目前已经进入缓慢负增长的状态,消费量将从2018年的179.63亿升跌至2023年的171.44亿升。因此显而易见,中国啤酒行业的消费量从大趋势上来看正处于下滑的阶段。

  而值得一提的是,查阅相关资料获悉,啤酒行业消费量增长放缓主要是受一些因素的影响所致。一般而言,造成啤酒行业销量增长出现颓势的原因,包括很多方面,例如消费人群减少、天气降温、市场替代品出现等等。但在这里,其主要是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是,喝啤酒的人或个人啤酒消费量在减少。从消费人群来看,我国啤酒消费主力人群为20-39岁的青壮年群体,贡献了60%左右的啤酒消费比例。然而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该年龄段人群数逐年减少,从2011年开始以-1%的年均复合增长率持续下降,预计未来,该人群数量预计将持续下降,预计减少4000万人。

  而再结合性别来看,中国男性和女性饮酒人群的比例中,男性偏高,而女性偏低。中国男性39.6%,女性4.5%,综合人群饮酒比率为22.5%,低于世界平均饮酒比率33.8%。青壮年越来越少,女性饮酒比例又那么低,这要怎么继续玩?

  二是,市场替代品的出现抢夺了啤酒的市场份额。具体而言,近年来,随着各种啤酒的替代品或者升级版不断的出现,啤酒行业的市场份额被进一步抢占,从而促使啤酒消费量的整体下滑。

  因此,可以看出,正是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让啤酒的消费量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而由此一来,这一夏季啤酒市场为何“遇冷”也就容易理解了。行业风向将吹向何方?

  事实上,不得不说,关于啤酒行业销量放缓的低迷现象,这一行业早已有所察觉,并有所准备。

  根据欧睿分类,将标准瓶(500ml)价格7元以下、7-14元、14元以上分别定义为低端、中高端、高端啤酒。而从目前的行业形势,消费者观念转变、企业的布局情况来看,啤酒行业的高端酒行业或引来发展利好。

  虽然说,自2013年来我国啤酒销量一直呈现回落趋势,但实际上,我国高端啤酒比重却明显提高。销量方面,2011-2017年期间,高档啤酒年销量由147.8万千升跃升至431.2万千升,CAGR为20%,对应的市场占比由3.11%增至9.83%,而中档啤酒和低档啤酒CAGR分别为4.28%和-1.81%,远低于高档啤酒增速。而根据Euromonitor预测,至2020年,我国高端啤酒营收有望达到行业总收入44.2%,行业仍处在增量时期。

  (资料来源:wind)

  另外,消费者观念的转变也进一步为高端啤酒的增长“添砖加瓦”。就目前而言,新时代的消费理念,已经从崇尚时尚、奢侈品,转变为注重质量和舒适度的消费,而这一转变很大程度来源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之人民消费意识的改善,使得人们更加青睐高档化个性化的产品。?除此之外,“Z 世代”(指出生于 95 后 00 后的新一代人)这一群体已慢慢走入了走入品牌商的眼中,并正在长为未来消费的主导力量。这类人群是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市场先行者”,消费观念不仅是为了物质上的满足,还追求有品质的生活和寻找符合自己的消费。因此,他们对产品的差异化要求更高,对高端产品的需求也更多。

  而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中低端啤酒增速低迷现象的出现,以及消费群体消费观念的转变,我国企业已经开始产品结构升级:嘉士伯入股重啤后,公司中高档产品销量结构占比持续提升;青岛啤酒在纯生和奥古特两大高端品牌的基础上,于 2015 年又推出两大高端品牌——鸿运当头和经典 1903;而华润中端产品以 2016 年推出的勇闯天涯为代表,高端产品以雪花脸谱和花旦为代表,此外,华润还于 2018 年 8 月份收购喜力中国区业务,进行高端化产品布局,可见结构升级已成为行业共识。

  而更有意思的是,虽然此前百威亚太IPO折戟,但其也被视为啤酒行业的一个重磅事件。因为百威亚太曾在招股书指出,高端化及升级交易是亚太地区啤酒市场的结构性趋势。预计2018-2023年,亚太地区高端及超高端啤酒销量增速为5.6%,高于亚太地区啤酒行业整体增速(1.7%),而中国是亚太上述趋势的最大承载体。

  至此一来,目前业界普遍看好高端啤酒市场的增长空间。有分析称,目前啤酒行业正在从低端的价格竞争转向高端的品牌竞争;消费升级、吨价提升将是未来啤酒行业发展需求端的核心驱动力,格局优良的啤酒上市公司有望持续受益。

  因此,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啤酒行业这一风向已渐渐偏向高端市场。

  2

  相关受益标的有哪些?

  而值得一提的是,在消费升级理念的刺激下,一些开始着手高端化制造的啤酒企业或率先受益,根据相关券商给出的研报,以下相关概念股或迎来行业的红利。

  华润啤酒(00291.HK):是一家主要从事啤酒业务的香港投资控股公司,主要业务包括啤酒产品的生产、销售及分销,而其控股附属公司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是全国啤酒销量第一的企业。2017年,该公司借助喜力进入外资引领行业升级的快车道,开始发力高端啤酒的布局。截止目前,该公司市值为1187亿港元。

  据财报数据显示,2018年,该公司综合营业额为人民币318.67亿元,按年增长7.2%,毛利按年上升11.7%至人民币111.98亿元。具体而言,华润啤酒对部分产品适度调整价格,加上中高档啤酒销量增长4.8%,产品结构进一步提升,使整体平均销售价格按年上升12.3%,业绩呈现健康增长。

  青岛啤酒(00168.HK):是中国大陆历史悠久的啤酒生产商,经营范围涵盖啤酒制造、销售以及与之相关的业务,其生产的青岛啤酒为国际市场上最具知名度的中国品牌。近年来,随着需求饱和以及消费升级,其已经开始发展中高端系列产品线,并保持了在中高端市场的竞争优势。截止目前,该公司市值为619亿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青岛啤酒的成绩并不是很理想,2016年至2018年,青岛啤酒营收分别为261亿元、263亿元,266亿元,同比增加-5.53%、0.65%、1.13%。其中,据财报显示,2018年完成经营总收入265.8亿,同比增加1.1%;完成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4.2亿,同比增加12.6%;公司毛利率为37.7%,同比降低2.8%。

  重庆啤酒(600132)(600132.SH):主要从事啤酒的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山城啤酒、重庆啤酒等。2013年底,其成为全球第三大啤酒商丹麦嘉士伯集团成员后,又获得了乐堡、嘉士伯、凯旋等品牌的生产和销售权,形成了“本地强势品牌+国际高端品牌”的品牌组合。截止目前,该公司市值为198亿元。

  据财报显示,2018年其实现营收34.7亿元,同比增长9.1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04亿元,同比增长22.62%。此外,2019年第一季度,重庆啤酒实现营业收入8.33亿元,同比增长2.5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568.11万元,同比增长13.39%。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格隆汇财经早餐。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新闻排行榜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