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授权

注册

深度 | 穿透中国上市景区真实运营情况:82%盈利!

2019-08-30 18:55:06 和讯名家 

 

  目前,国内大部分文旅上市公司已陆续发布2019年上半年报,作为文旅领域的重要主体,各类景区上半年的运营情况备受关注。本期,新旅界(LvJieMedia)对A股、港股新三板等资本市场,超50家上市公司景区进行了统计,深入了解上市公司景区的运营情况。

  营收规模“贫富悬殊”

  据新旅界不完全统计,国内资本市场的景区已不少于100家,包括自然资源景区、主题公园、休闲度假景区等。在营收规模上,旅游上市公司“贫富差距”明显,营收规模从数十万元到近10亿元不等,且营收亿元以下的单体景区占多数。在所统计的50家上市公司景区中,营收超过1亿元的上市景区有19家,占比约32%;营收在1亿元以下的则有31家,占比高达68%。

  新旅界统计,营收超5亿元的上市公司景区有4家,分别是乌镇景区、黄山景区、三亚亚特兰蒂斯、峨眉山景区,其中乌镇景区8.55亿元排在本次统计的上市公司景区营收规模榜首。

  当然,乌镇景区并非就是国内上市公司景区“一哥”,长隆集团及华侨城旗下景区实力不容小觑。

  其中,非上市公司长隆集团,早在2017年就被报道营收超30亿元,其仅有的广州长隆和珠海长隆两个景区贡献了主要业绩,2018年两地景区游客量超过3000万人次。据南方日报8月28日报道,长隆集团创始人苏志刚透露,2019年7月1日至8月26日,长隆集团旗下广州、珠海两大园区消费总人次达976.2万,同比去年866.8万增长了12.6%,并持续多年实现两位数增长。 此外,上市公司华侨城A,虽未公开单个景区营收规模,但其欢乐谷系列、锦绣中华等景区在国内已拥有较高品牌知名度,华侨城2019年上半年旅游综合业务收入57.25亿元,同比增长22.45%。同时,华侨城上半年累计接待游客1782万人次,同比持平;七地欢乐谷接待游客人次同比有小幅增长;北京欢乐谷、武汉欢乐谷、重庆欢乐谷游客增幅均超10%。

  北京欢乐谷《明星见面会》——可可颂公主零距离

  长隆、华侨城等巨头景区企业是学习的榜样,但此类大规模景区依然只是极少数,中小景区还是国内当下的普遍现象。如果把低于5000万元营收规模的景区定义为小型景区,在占比高达62%的亿元以下上市公司景区中,超过70%的上市公司景区为小型景区。 贵阳市修文桃源河旅游景区以62万元的营收垫底,但实际上此类营收不乐观的景区还有更多。特别注意的是,修文桃源河旅游景区以“魔幻漂流门票和水上乐园门票收入为主、游客附带消费为辅”的模式实现盈利,每年的6月至9月为景区旅游旺季,游客较多,营业收入和利润主要在此期间实现。该景区上半年亏损728万,主要是为经营季开始做筹备,今年新增物资采购成本。

  半数上市景区净利下滑

  营收展示体量实力,盈利能力更能代表景区成长力。

  2019年上半年,大约有68%上市公司景区营收比去年同期增长,收入增长一定程度上成市场主流。但资本市场最关心的盈利情况,似乎相对没有收入增长那么乐观,约50%的上市公司景区净利润同比下滑。 统计数据显示,有8家上市公司景区上半年亏损,占比约18%,这一比例相比业内近几年盛传的“70%亏损”形成对比。上半年盈利的上市公司景区占比高达82%,从这一数据层面来看,国内景区多数处于“赚钱”的状态。 从单个景区的净利润来看,净利润位居榜首的依然是乌镇,其8.55亿元的营收中,有55%是净利润,达到4.72亿元。此外,净利润超过1亿元的上市公司景区有4家,分别是杭州宋城、黄山景区、古北水镇、三亚宋城,丽江宋城的净利润也直逼亿元大关。

  上半年亏损的9家上市公司景区中,其中有4家为营收亿元景区,另外5家的营收在榜单中排名较靠后。亏损额最大的是厦门方特,亏损了6134万元,而郑州方特和株洲方特也分别亏损1211万元和4352万元。 尽管多家规模乐园项目亏损,但今年接连开业4座乐园的华强方特,上半年依然保持整体高速增长。上半年,华强方特营业收入24.41亿元,同比增长26.18%;净利润也同比增长15.02%,达到3.85亿元。华强方特半年报显示,项目建设的较好推进以及动漫IP产品的融合发展,成为其业绩增长的重要因素。 景区的盈利要有较为乐观的入园人次,而拥有品牌、资源等优势的景区,更容易吸引游客进而持续提升游客量。在新旅界所统计的19家上市公司景区中,其游客总量达到3032万人次,平均单个景区159万人次。游客量最高的是九华山风景区607.06万人次,但游客量最低的却仅有3.85万人次,前者大约是后者的158倍。

  九华山风景区 在这19家景区中,半年游客量过百万人次的就14家,占比超七成,游客量同比去年增长的约占到68.42%。而如果其年度游客量超过200万人次,这对国内景区而言已属相对不错的成绩。不过上市公司公布其游客人次的还是少数,实际上游客人次不理想甚至下滑的景区亦不少。 2019年上半年,虽然不少上市公司景区游客量、营收规模同比上涨,但更多景区净利润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其中门票价格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去年以来,国务院连续两年出台文件,要求推动国有重点景区门票降价,如国务院今年8月继续推动国有景区更大范围、更大力度降价。 其中,黄山景区上半年的游客量及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9.6%和6.77%,但净利润却同比去年大幅下滑了23.19%。对此,黄山旅游(600054)表示,受门票价格下调等不利因素影响,上半年净利润出现下滑;若门票不降价,园林开发业务收入1.22亿元,同比增长15.09%。

  景区收入构成拆解

  上市公司景区规模差距较大,各景区收入来源各不相同,而对景区收入进行拆分,这或更清晰其运营实力如何。在本文中,新旅界将这15家景区分为自然山岳景区、人造售票景区、休闲度假景区三类,并将景区收入主要拆分了票务、酒店、餐饮、演艺、索道及其它收入类别。因仅个别上市公司景区公开了收入构成,新旅界特梳理和拆解了其中16家上市公司景区收入构成,以供从业者及投资商参考。 自然山岳类景区,其营业收入规模相对偏高,如黄山景区和峨眉山风景区分别营收7.28亿元和5.29亿元,平均单个景区收入2.6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因自然山岳类景区主要为国有资产,55.56%的山岳类景区门票并没有纳入上市公司主体,峨眉山、东巴谷、火焰山、宝峰湖四家景区门票收入进入了上市公司。大东海A旗下的三亚大东海旅游景区,成为三亚首家零收费开放式景区,其收入来源主要是餐饮、租赁及客服等业态。 对于人造收门票及休闲度假景区,门票收入在其营业收入中均占据较大比重,如世界恐龙谷、三亚宋城、中华恐龙园、三亚亚特兰蒂斯等。其中,中华恐龙园的历年门票收入,在园区运营收入中的占比均接近90%。世界恐龙谷上半年的门票收入接近70%,主打演艺的三亚宋城门票收入同样成为支柱性收入。三亚亚特兰蒂斯主要是“酒店+景点”捆绑式销售,亦可理解为全门票入场模式。

  中华恐龙园(来源:官网)

  除了门票收入,住宿酒店业收入也是景区不可缺少的部分,在所统计的16家上市公司景区中,有9家景区收入依靠酒店,占比56.25%。在酒店收入权重上,占比少的景区仅有10%,多则过半数收入依靠酒店。如武当山景区酒店收入1000万元,占总营收10.75%;作为一站式旅游综合目的地,三亚亚特兰蒂斯酒店收入占比最高,达到53.20%。 值得注意的是,索道收入成为自然山岳景区的“香饽饽”,且今年其增长情况较为理想。在所统计的7家有索道业态的景区中,仅天目湖和世界恐龙谷两家非自然山岳型景区的索道收入较低,占比分别是3.75%和0.68%。其余5家景区的索道收入占比均在30%以上,收入最高的是黄山旅游,2.49亿的索道收入占比约34.2%,峨眉山、玉龙雪山、九华山三家景区的索道收入也都在亿元以上。

  景区的资本化之路

  国内上市公司景区,或是母公司自主开发建设,或是投资并购收入囊中。毋庸置疑,除了国内少数巨头企业景区,多数中小景区亟需走资本化之路,或希望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但在现实中,景区的资本化并不轻松。

  乌镇景区

  目前,国内资本化景区主要可分三类:一是A股上市公司麾下的景区,如中青旅(600138)的乌镇景区和古北水镇景区,华侨城A旗下的欢乐谷系列及锦绣中华等。二是新三板龙头景区,如年营收超40亿的华强方特、营收规模数亿元的单体景区中华恐龙园。三是新三板地方性中小景区,此类景区营收规模多在亿元以下,如武当山景区、河南宝泉旅游度假区等。 但新三板龙头景区不甘心屈居新三板,分别向A股市场发起冲击。2019年6月28日,华强方特正式向中国证监会提交了招股书,近7年有着18.35%的年均营收增长率以及近10亿元的年均净利润,加之华强方特的动画影视、主题公园业态在国内拥有不错影响力,业内对华强方特A股上市普遍看好。 反之,单个景区为主体的企业上市之路并不那么顺利,如普陀山和恐龙园上市一波三折,最终依然以失败暂告段落。

  资料显示,2012年普陀山开始筹备上市,2017年6月普陀山首次递交招股书,但不久后遭到中国佛山协会公开批评,称普陀山有“佛教商业化”之嫌。中国佛教协会官网显示,普陀山旅游的上市业务“虽然表面上未涵括寺院等佛教资产”,但普陀山与佛教不可剥离,以“普陀山”名义上市,也有违国家刚刚出台的宗教法规和政策。 2018年4月,普陀山IPO被迫暂停。当时,中国证监会也回应称,会对普陀山进行全面审查,而普陀山也已按照证监会要求撤回发行上市申请。

  (来源:中国证监会官网截图)

  同样作为单家景区冲击IPO的企业,恐龙园自2012年以来三次冲击IPO被拒。2012年第一次IPO失败后,恐龙园于2015年挂牌新三板,但此后两次同样以失败告终。2018年3月,恐龙园第三次证监会审核失败,证监会同时对其净利润大幅下滑、同业竞争、现金销售比重过高等问题进行了质疑。 恐龙园招股书显示,2014年以来,其营业收入均保持在4-5亿元之间,但收入来源较为单一,门票成为主要收入来源。如果周边同业竞争持续加大,恐龙园不能保持创新和突围,恐龙园业务或面临风险。正如证监会提出的疑问,“上海迪士尼开业及导致业绩下滑的其他因素,是否对发行人持续盈利能力构成重大不利影响,采取何种应对举措?” 在证监会IPO审核趋于收紧的当下,景区资本化之路定会更艰巨,但创新之路不应止步。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新旅界。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新闻排行榜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