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授权

注册

京东港交所挂牌 中概股何去何从?

2020-06-18 10:51:36 新浪网 

新浪港股讯 6月18日,继阿里、网易之后,京东将作为第三个回港上市公司在港交所正式挂牌。

由瑞幸事件引发的中概股信任危机持续发酵,美参议院火速通过《外国公司问责法案》,中概股“归国潮”已成趋势。

中概股公司如何完善财务管理、公司治理、商业模式、股权架构合规管理?A股、港股、科创板或完全私有化,中概股公司应如何抉择?分分合合大势之下,存在怎样的投资机会?

6月18日,华盛证券投行业务总经理汤章亮在财新云会场,邀请叶翔(汇信资本董事总经理、香港证监会公众股东委员会委员)、赖佑明(51Talk前CFO)一起,将中概股面临的挑战和选择一一剖析,展开一场最深入最直接的专业对话。

目前是中概股赴港上市的时机

财新:应如何看待中概股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叶 翔:在美国监管收紧的背景下,不符条件的中概股确实有退市的风险。但从如今的情况分析,退市所造成的影响是有限的,因为香港市场的体量已足够大,可以说目前是中概股赴港上市的一个时机。

汤章亮:哪个市场更适合中概股,核心还在“适合”两个字。

一个企业选择到哪个市场上市,没有最优选,只有最合适的选择。如果企业业务全球化,选美股会更好,其在全球的影响力,至今无法替代。如果企业主要做中国本土化业务,选港股和科创板更合适。

财新:中概股回归港股的趋势会持续多久?同时如何平衡各类投资者之间的配比?

汤章亮:这个趋势大概会持续半年至一年左右。

如果一个股票都是长期投资人,在二级市场上的交易量很少,没有流动性。这会带来一些问题,如果公司后期考虑其他的资本运作,比如增发,还有类股权的发行,比如可转债,还是需要有一定的流动性支撑。

所以,公司得保证一定的流动性,同时基本盘的主体分配,还是要让机构来持有,他们会更懂公司的业务,给予更长期的支持。

财新:最近有媒体梳理,满足港股上市的中概股有37个,还有200多个不满足要求。对于在美国市场的中概股,还能做些什么?

赖佑明:三年后,如果PCAOB的问题没解决,中概股只能退市,再找市场上市,也许是国内A股、科创板,或者香港。

公司还是要聚焦自己的业务,业务做好,估值上升,选择方案就多。业务做不好,现在想的方法都是临时的,最后都是无效的。

港交所上市对中概股来说更高效、便捷、低成本。因为港交所的上市门槛相对内地更低,包容性更强,国际化程度更高,再加上头部公司陆续回归港股,估值和股价表现亮眼,起到了示范效应。

最有效的审计方法不是PCAOB,而是“吹哨人”机制

财新:中概股公司应如何完善财务管理、公司治理、商业模式、股权架构等方面的合规管理?

赖佑明:公司治理有三个很重要的角色:

第一个是CEO。如果其没有公司治理的概念,很难长期在中概股立足,尤其是当业务下滑,股票承压的时候,没有办法承担压力。

第二个是CFO。除了财务工作,一个优秀的CFO必须熟悉如何进行内部风险控制。

第三是公司的审计委员会,需要高频地与公司管理层沟通。尤其是CFO,还要与公司外部审计师沟通,帮助公司更合规。

财新:美国参议院通过的《外国公司问责法案》要求,在美上市公司需连续三年满足PCAOB的监管标准才能免于退市,应如何看待?

赖佑明:中国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仔细程度和尽职程度,不亚于美国四大。

从保护投资人的角度看,最有效的方法并不是PCAOB,而是“吹哨人”机制。如果对吹哨人设立大额的奖金制度,瑞幸事件早就被揭发了。

如果PCAOB不允许中概股登陆美股,美国的投资人不一定会到港股投资,会损失投资机会。

在三年的窗口期内,相信中美双方会协商出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

无论是PCAOB监管,还是“吹哨人”机制,中概股公司的高管需要具有正确的公司治理理念,并在内部梳理出清晰的审计架构,从外部引入独立第三方,加强合规管理,以免被资本市场处罚,或遭做空机构攻击。

回归A股需要时间,港股上市更高效可控

财新:关于吸纳更多海外上市主体回归A股,监管层陆续出台了一些办法,但还是有一些困难,应如何看待?

汤章亮:第一个难点是,国内上市要求高,而且没有先例。

对于A股市场,尤其是主板,条件较高,有盈利要求。中概股里有很多偏互联网和科技型的公司,未必都是盈利的。另外,中概以及海外架构的公司,都是同股不同权,这在A股是没有的,因为国内证券法规定是同股同权。

科创板从条例里看,是允许红筹架构、VIE架构的企业上市。科创板开了个口子,有了第一个同股不同权的公司——华润微电子,但它是内资架构,并非是红筹或者VIE。如果是红筹或者VIE,同时又是同股不同权,理论上还没有先例。

对很多公司的布局来说,前途光明,但需要一定的时间去协调。

相对来说,港股市场则相对成熟,没有太多限制,是一条比较可控的路径。

以前人们的印象是,A股估值高,港股估值低。实际上,如果单看科技股,港股并不比A股低。所以,公司应该优先选择估值不低、上市时间表更可控的路径,那就是上港股。

我相信,监管未来会允许这样架构的公司完成上市,这只是个时间问题。

另一个难点是,如果红筹或VIE架构的公司上市后,外资股东如何退出?外资基金的募资如何实现跨境,给海外的投资者分红?这不是证监会能独立决定的,需要和外管局协商。这个过程还在推进中,但是需要一定时间。

问:如果中概股想回归A股,外资股东的问题如何解决?

赖:以前有国外上市的公司拆除VIE架构,把钱还给投资人,再回国内募资的先例。第一,这个过程耗时比较长。第二,在外汇上存在问题,国外投资者退出是否顺畅。第三,税务问题必须按照相关法规完善处理。

目前,中概股首选香港上市。未来,A股由于法规限制以及需要跨部门协商,还需要时间转型,但大方向是会允许中概股上科创板。

中概股三年后未必会退市美股,但会回归港股

财新:从短期和长期预测,未来中概股的大概发展趋势如何?短期是一年,长期是三至五年。

叶 翔:短期应该是很看好的,港股可借此机会增加新经济的成分。

中长期也是相对乐观的,中美双方的政治氛围应该是会逐渐趋缓,所以预测也不会出现很大的问题。中概股可能三年之后也许不会退市。

汤章亮:短期中概股还是会维持目前的状况,不少公司出于自身融资需求会回归港股市场。

中长期偏悲观一些,毕竟中美已不在蜜月期。未来,如果公司想有国际化的资本市场,首选香港,如果业务都在国内,就选择A股或者科创板,美国反而会变成相对次要的选择。

赖佑明:短期来看,目前应该已有不少公司公开递交了,还有更多中概股公司还是想继续赴美上市。

长期预测比较乐观,中美双方的监管长期看应该是总体一致的,PCAOB的问题在一定时期内应该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我预测,长期来说,中国的中小型公司还是会往美国上市。

可以预见,未来越来越多的中概股会回归港股,将会改变香港资本市场的构成,生物科技等新经济公司有望获得更高的估值、流动性和融资。这会给全球投资者带来香港市场处于牛市的预期,吸引更多基金、投资者、ETF等进入香港市场,有利于其良性发展。

港股是这次风波的最大受益者

作为上市公司、曾经的监管机构和中介机构的代表,三位在此次线上会议中深入剖析了中概股在美股面临的挑战,以及回归港股、A股的前景。总体来说,大家对中概股的未来抱着乐观态度。

无论采取哪种合规方式,全球任何一个资本市场,需要的是优质的中国资产。虽然中概股目前在美国市场陷入被动,但仍然会是全球投资者关注的对象。目前看来,港股应该会是这次风波最大的受益者。

根据港交所2018年修改的二次上市规则,首先是必须在纽交所或伦交所等英、美市场上市并至少两年保持良好合规记录,其次是市值不少于400亿港元,或市值不少于100亿港元及最近一年度收益至少10亿港元。

据媒体统计,包括网易在内,目前有37中概股满足港交所上市条件,名单如下:

目前已经传出有回港上市消息的中概股有:拼多多、携程、好未来、新东方。

目前回港上市的中概股大多采用港股发行份额占总市值5%的比例,对于已具备回港资格的中概股,他们是否会加重港股的比例,还需要继续观察。

(责任编辑:季丽亚 HN00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