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借核酸检测风口募资13亿元 之江生物加速冲关IPO能否如愿

2020-06-24 07:52:07 投资者网  

《投资者网》 谢莹洁

上海之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之江生物”)决定抓住最后的黄金期申请上市。

此前,在经历了首次IPO“三类股东”问题、2019年两次被证监会警告、2019年净利润下滑后,之江生物上市希望原本已经比较渺茫。

随着今年新冠疫情的出现,市场对该公司核酸检测产品的需求猛增,之江生物迎来了转机,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公司IPO就能一帆风顺。

《投资者网》分析发现,公司存在盈利水平下滑、研发投入偏低的问题,而如何解决却并不简单。

业绩暴增难有持续性

6月17日,之江生物在科创板的上市进度已步入问询阶段。虽然曾被发审委否决,之江生物上市的积极性与信心最近又高涨起来。

作为一家最高营收规模2.6亿元的体外诊断企业,之江生物此次“狮子大开口”申请募资13.56亿元,主要用于分子诊断工程研发。

之江生物的信心源于其在核酸检测方面的优势。继1月获得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注册证以后,今年5月,之江生物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被列入世界卫生组织应急使用清单。

检测需求的暴增极大地带动了公司业绩,今年一季度,之江生物销售收入为2.24亿元,扣非后净利润9915.78万元。这相当于2019年整年的营收、扣非净利润的一倍。

2019年,之江生物营收同比增15.4%至2.59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降17%至5152万元,扣非净利润同比降12%至4432万元。

而这也意味着,疫情过后,之江生物的业绩情况大概率要回归正常。公司也在招股书中着重提示“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业绩上升存在不能持续”的风险。

过去几年,之江生物一直渴望登陆A股,却屡屡止步初审。

2017年,之江生物由东方花旗辅导筹划主板上市,东方花旗的控股方东方证券正是公司的股东之一,这已犯了IPO的大忌。更为致命的是,东方花旗此后还被证监会立案调查,之江生物的IPO审查遂被中止。

此后,由于之江生物频频触碰监管红线,公司许久未能等来IPO的机会。

2019年5月,公司挂牌新三板期间,因未在规定期限内披露年报,购成信息披露违规;2019年7月,因存在个人账户支付工资、未披露控股股东等关联方的资金往来、少计费用多计收入、设备管理不善及内部组织结构披露与事实不符等问题,证监会对公司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

业绩瓶颈期初显

三类股东、信披违规、财务漏洞……一系列问题的曝光足以反映之江生物的管理漏洞,成为IPO路上的拦路石。

所幸的是,之江生物今年迎来转机,新冠疫情核酸检测需求的大幅增加,让公司有了充分的上市理由,“要紧紧抓住分子诊断产业发展的历史机遇,以成为国际一流的分子诊断产品供应商为目标。”

这无疑是一项艰难任务。在新冠肺炎出现之前,之江生物已出现业绩瓶颈期的迹象。

2017年至2019年,之江生物员工数呈下滑趋势,分别为267人、239人、230人。

其子公司也多为亏损经营,以2019年为例,之江生物6家子公司有4家亏损,杭州博康、之江美国、之江工程、杭州博赛分别亏损41.81万元、279.16万元、100.45 万元、0.86万元,上述公司负责分子诊断试剂的销售、研发、海外业务等。

更为明显的迹象是,2019年,之江生物主营产品核酸检测试剂盒销售增速下滑,从2018年的同比增13%下降至6%,在营收中占比也从94%下降到87%。

为了保证业绩,之江生物增加了低毛利率的分子诊断仪器业务。同时降低了两类产品的售价,其中核酸检测试剂盒从33.7元/人份下降到28.7元/人份,分子诊断仪器从12万元/台下降到9.7万元/台。

这也直接导致公司毛利率从2017年的82%下降到2019年的76%,净利率从26.7%下降到2019年的19.9%。反映在业绩上便是增收不增利,之江生物称这是出于扩大市占率的需要。

那么等疫情过去后,公司如何保证业绩持续向上增长?《投资者网》近期联系到公司方面,等待4个工作日仍未获回复。

根据招股书,已有不少体外检测公司在相关领域有较好成绩:“一些跨国企业例如罗氏、雅培等公司已经在国内高端医疗市场处于垄断地位;艾德生物(300685,股吧)专注于分子诊断行业中的肿瘤精准医疗领域,达安基因(002030,股吧)除分子诊断试剂产品外其业务还覆盖生化、免疫等领域。”

此时,公司重启对其他疾病的分子诊断,似乎已经失去了先机。

之江生物表示:“一款核酸检测试剂一般需要3-5年的时间才能获得监管部门颁发的产品注册证书,新产品存在研发和注册的风险;分子诊断行业已经成为国内医疗卫生行业内发展较快的领域之一,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可能会对公司造成不利影响。”

营运效率偏低

阻碍之江生物在分子检测领域精进的,并非是资金问题。近三年来,公司货币资金均在2亿元以上,几乎没有短期借款。无论是短期偿债能力还是资产负债率,均高于同行平均水平,2019年公司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分别为7倍与6.4倍。

在此背景下,之江生物并未加大研发。2017年至2019年,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2010万元、1992万元、2340万元。以投入最高的2019年为例,之江生物当年的研发费用率为9%,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12%的平均水平。

对研发的轻视让之江生物付出不少代价。

过去几年,之江生物的营运效率都不高。2013年至2018年的营业周期在440天至705天不等,直到2019年才降至367天,这样的水平在Wind生物科技59家上市公司中,排名约在第25位。

营业周期是衡量资金周转效率的指标,由存货周转天数与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组成。造成之江生物营业周期长的主因在于其存货,2019年公司存货周转率为1.66次,同期同行均值为2.75次。

公司应收账款同样呈上升趋势。2017年至2019年分别为1亿元、1.17亿元、1.27万元,占营收比例在50%左右。其中1年以上的应收账款从11.7%上升到了21.7%。

除了加大赊销,之江生物还通过加码营销来保业绩。2017年至2019年,公司销售费用增长较快,分别为5526万元、7088万元、9194万元,“公司大力推进客户渠道建设,通过客户服务商开发及维系的销售规模逐年上升。”(思维财经出品)■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