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冲高回落 过山车行情走到终场?

2021-06-23 01:09:43 新京报 

红塔证券研究所所长 首席经济学家 李奇霖

南华期货分析师 顾双飞

大宗商品前期大涨的原因是什么?监管出手降温后,目前的价格水平是否是“终场”?大宗商品涨价是否会带来通胀压力?

对此,新京报贝壳财经对红塔证券研究所所长、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以及南华期货分析师顾双飞进行了专访。李奇霖表示,后续大宗商品很难再出现单边上涨行情。由于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使得生产供应链的成本攀升太快,接不动订单,打压上游大宗商品的价格已经成为现阶段的共识。所以,当下最好别有大宗商品价格单边上涨的预期,赌大宗商品价格继续单边上涨大概率会吃亏。

本轮行情存在个别市场哄抬价格行为

新京报:大宗商品极端冲高回落行情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李奇霖:前期大宗商品涨价的核心原因除了经济基本面复苏外,更重要的是供给预期驱动。再加上贸易商的流动性环境好,又有涨价预期,所以最优策略就是库存囤积。因此,市场没货不是因为真的没有供给,而是预期涨价下的囤积行为让市场没有了供给。供不应求,推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

后期国务院发声、监管部门出手降温,国储也抛售库存直接给下游企业,当涨价预期没有了之后,囤货的隐性库存直接显性化,涨价预期已经被动摇了。所以大宗商品价格会冲高回落。

顾双飞:这次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原因诸多,主线逻辑是一致的,就是持续宽松的海外货币环境所带来的商品流动性溢价红利,这在一些金融属性较强的大宗商品上体现得较为显著,比如原油、铜等品种。而这样的溢价冲击,在宏观需求恢复之时更会成倍放大,引发大宗商品价格超出本身供需结构外的大幅上涨。

具体到不同板块,上涨驱动也有所区别,像铝、PVC、玻璃等品种,过去几个月受益于真实供需结构改变,库存已经处于历史同期低位。而螺纹钢热卷等品种,并不存在明确的供需矛盾,产能也没有如预期大幅调整,本轮行情当中存在一些个别市场哄抬价格的行为,相关部门已经发现了这样的情况并及时介入行政调控手段,于是有了大宗商品的第一轮行情调整降温。但是,近期大宗商品的二轮调整,则是上述上涨驱动中的主线逻辑发生了改变:创纪录的通胀水平让美联储在流动性政策的选择上不再信心满满,美元指数大幅走强,由此导致大宗商品的总体估值有了较大程度调整,随着空头情绪蔓延,前期部分商品的隐性库存也逐渐释放,进而又弱化了供需层面的错配逻辑。

赌大宗商品价格继续单边上涨,大概率会吃亏

新京报:铜、铁矿石、钢材、煤炭等大宗商品价格变化,目前是“中场”还是“终场”?

顾双飞:上述品种当中,如果我们按照金融属性的强弱做一个排序,由强到弱依次是:铜、铁矿石、钢材、煤炭。如果本轮美联储收紧流动性的预期增强,或者说美联储超预期地提前收紧流动性,那么受到空头冲击的程度排名同样是:铜、铁矿石、钢材、煤炭。

事实上,我们近期也的确注意到在上述品种中铜的跌幅是最大的,煤炭基本没有受到影响甚至还有所上涨。从商品供需层面看,煤炭当前同样是供应缺口最大的品种,特别在夏季用电高峰来到之时,这样的缺口可能会愈发严重,因此煤炭依然有持续走高的动力。

由于铜本身是一个金融属性极强的品种,如果宏观预期发生改变,空头的抛压导致前期很多隐性库存转移到了显性库存中,使得近期铜也处于一个不断累库的周期当中,因此短期铜可能很难再回到前期的高位水平了。相比而言,铁矿石会比铜要强一些,全球范围内钢厂产能的复苏推升了铁矿石需求,即使受到流动性冲击,铁矿石在其本身较佳的供需结构下应该会相对抗跌,由此在成本端也给予了螺纹钢热卷等成材的价格支撑。

李奇霖:后续大宗商品很难再出现单边上涨的行情了。现在全球经济的主要矛盾是修复脆弱的供应链,通过供给修复来缓和通胀的预期。由于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使得生产供应链的成本攀升太快,接不动订单,从这个角度来看,打压上游大宗商品的价格在现阶段会成为中美两国的共识。所以,当下最好别有大宗商品价格单边上涨的预期,赌大宗商品价格继续单边上涨大概率是会吃亏的。

缺乏技术及品牌优势,中小企业被动承担价格压力

新京报:大宗商品涨价会给企业带来什么影响?预计将会有哪些支持下游中小企业的政策措施?

李奇霖: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会导致企业增收不增利。面对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大型企业可以凭借着规模、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应对成本上涨压力,甚至可以推动利润的上升。但中小企业因为没有技术、品牌和规模等方面的优势,就只能被动地承担上游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压力。

同时,在上游价格过快上涨的背景下,企业会边际减产,现在企业面临的问题是增收不增利,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的话,企业有可能会减少生产,等待原材料价格下滑,近期我们也能看到不少企业已经开始减少乃至停止接单了。

顾双飞:本轮大宗商品涨价,对制造业企业还是造成了一定经营压力,国内PPI和CPI的剪刀差较大,上游原材料成本的大幅涨价并没有有效传导到下游终端产品价格上,企业盈利能力受到冲击。我国政府其实也看到了这样的问题,一方面要控制下游终端产品物价水平以稳定国内民生,另一方面也要降低企业经营压力以稳定企业发展。

B02-B03版采写/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顾志娟

(责任编辑:李显杰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