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瑞技术曾涉嫌夸大宣传 实控人牵涉贿赂官司与核心客户合作或生变

2021-08-17 20:45:45 和讯名家 

 

8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21年1-7月的主要经济数据,生产、消费、投资等多项指标的同比增速放缓,且低于市场预期,且受各种条件制约,半导体芯片从2020年开始供应不足,今年以来,汽车、手机、家电等行业芯片短缺的声音也不少。在一片“芯慌慌”中,深圳市强瑞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强瑞技术”)的核心客户系华为,其在2018-2019年对华为的销售占比超八成,2020年降至五成,其客户集中度高企。

而此番上市,强瑞技术业绩疲态凸显,营收、净利润增速放缓,且下游行业遇冷,其主要产品销量下滑明显,强瑞技术或“内外交困”。另一方面,强瑞技术信息披露疑云浮现,其中,实控人严高斌曾牵涉商业贿赂案件,存在给华为员工现金好处费的“黑历史”,而招股书对此只字不提,而且华为在其原则与声明中强调对贿赂和腐败行为持“零容忍”态度,强瑞技术是否存在合作被叫停的风险?不得而知。此外,强瑞技术在其官网的宣传视频曾涉嫌夸大其研发人员数量和发明专利数量,而后“更换”内容是否为了“避嫌”?

1

下游智能手机行业遇冷渗透率趋近饱和,产品销量下滑持续盈利能力或承压

报告期内,强瑞技术业绩表现并不“给力”,2020年营收、净利增速均放缓,同时其毛利率不敌同行可比公司均值。此外,下游行业遇冷,主要产品销量下滑明显,强瑞技术或“内外交困”。

同花顺(300033,股吧)iFinD数据,2017-2020年,强瑞技术营业收入分别为1.23亿元、2.49亿元、3.47亿元、4.2亿元,2018-2020年分别同比增长102.91%、39.52%、20.96%。

同期,强瑞技术净利润分别为1,192.43万元、2,707.51万元、6,321.44万元、6,428.61万元;2018-2020年分别同比增长127.06%、133.48%、1.7%。

此外,强瑞技术的毛利率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均值。

据签署日为2021年8月12日签署的招股书(以下简称“招股书”),2018-2020年,强瑞技术综合毛利率分别为35.56%、42.21%、38.36%;而三家同行业可比公司珠海博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杰股份”)、苏州赛腾精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赛腾股份(603283,股吧)”)、深圳科瑞技术(002957,股吧)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瑞技术”)综合毛利率的平均值分别为46.64%、45.39%、44.13%。

不仅如此,报告期内,强瑞技术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逐年下滑。

据招股书,2018-2020年,强瑞技术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42.94%、34.77%、26.48%。

可见,报告期内,强瑞技术业绩表现并不亮眼,其营收、净利增速下滑的同时,净资产收益率也在走低。

在此情形下,强瑞技术的下游行业景气度或下滑。

据招股书,强瑞技术主要从事工装和检测用治具及设备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为治具产品以及设备产品。

同时,招股书显示,强瑞技术产品主要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可穿戴设备等移动终端电子产品领域。且2018年和2019年,强瑞技术收入多数来源于华为终端的智能手机业务。

而报告期内,强瑞技术主营业务收入按地区分布,主要集中在中国华南地区。

2018-2020年,强瑞技术华南地区销售金额分别为2.33亿元、3.33亿元、3.28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3.8%、96.29%、78.47%。

据招股书引援自IDC数据,2016-2020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分别为14.73亿台、14,72亿台、14.02亿台、13.71亿台、12.92亿台,2017-2020年分别同比增长-0.07%、-4.76%、-2.21%、-5.76%。

2016-2020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分别为4.67亿台、4.44亿台、3.97亿台、3.67亿台、3.26亿台,2017-2020年分别同比增长-4.93%、-10.59%、-7.56%、-11.17%。

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数据,2021年1-5月,中国国产品牌手机出货量累计1.31亿部,同比增长16.7%。2021年5月,中国国产品牌手机出货量1,924.9万部,同比增长-37.8%。

智能手机方面,2021年1-5月,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1.46亿部,同比增长20.3%。2021年5月,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2,260.4万部,同比增长-30.8%。

智能手机出货量增速下滑的另一面,中国智能手机渗透率趋近饱和。

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手机白皮书》,2014-2019年,中国智能手机渗透率分别为86.1%、88.2%、93.2%、93.9%、94.2%、95.6%。中国智能手机渗透率逐渐趋近饱和,智能手机市场缓慢步入瓶颈期。

值得关注的是,未来,中国新建5G基站数量或将减少。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公开信息,5G基站的选址建设是保证5G商用信号覆盖的基础。截至2020年3月底,中国建设开通的基站达到19.8万个。

然而微站方面,前瞻产业研究院指出,宏站站址建设难度大且市场相对饱和,同时5G频率更高理论上覆盖空洞更多,因此宏基站无法完全满足eMBB场景的需求,需要大量微站对局部热点高容量的地区进行补盲。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2020-2025年,中国新建5G基站数量预计分别为55万个、80万个、110万个、85万个、60万个、45万个。2021-2025年预计增速分别为45.45%、37.5%、-22.73%、-29.41%、-25%。

而下游行业遇冷的情况,或也影响到强瑞技术主要产品的销售。

据招股书,强瑞技术主要产品分为治具产品和设备产品。其中治具产品按照产品功能不同,可分为工装治具和检测治具两类。其中,工装治具中的保压治具的销量占比超过80%。

2018-2020年,强瑞技术新制治具中,保压治具的销量分别为383,659套、371,041套、283,727套;其他工装治具的销量分别为52,117套、86,677套、63,283套;检测治具的销量分别为18,938套、27,801套、19,344套。

同期,强瑞技术新制治具的合计销量分别为454,714套、485,519套、366,354套。

而设备产品存在同样的情况。

招股书显示,2018-2020年,强瑞技术新制设备中工装设备销量分别为2,237台、2,178台、775台;检测设备销量分别为2,015台、1,631台、742台。

同期,新制设备合计销量分别为4,252台、3,809台、1,517台。

2018-2020年,强瑞技术改制设备中的工装设备销量分别为43台、114台、80台;检测设备销量分别为370台、804台、543台。

同期,改制设备合计销量分别为413台、918台、623台。

可见,报告期内,强瑞技术营收净利增速均放缓,毛利率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均值,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走低。同时,强瑞技术下游行业“遇冷”,智能手机出货量“开倒车”,渗透率趋近饱和。而近年来强瑞技术主要产品销量下滑,是否受下游智能手机应用领域增速放缓的影响?未来强瑞技术的成长能力是否承压?或该“打上问号”。

2

实控人曾牵涉商业贿赂官司,或存在被核心客户叫停合作关系风险

商业贿赂违背了市场价值规律和市场竞争规律,严重影响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历史上,华为采购经理曾收取强瑞技术实控人尹高斌的好处费,而被判刑。强瑞技术或违反华为的反腐败政策,或存在被叫停合作关系的风险。

据招股书,2018-2020年,华为均是强瑞技术的第一大客户。强瑞技术对其销售金额分别为2.05亿元、3.02亿元、2.28亿元,占强瑞技术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2.65%、87.25%、54.72%。

据招股书释义,“华为”指的是强瑞技术的华为系客户,包括华为终端有限公司、华为终端(深圳)有限公司、华为机器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成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西安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数字技术(苏州)有限公司、华为海洋网络有限公司、深圳市海思半导体有限公司、海思光电子有限公司等。

与此同时,强瑞技术在招股书中也指出,华为是强瑞技术的核心客户。在移动终端电子产品和网络通信产品两个应用领域,华为均是强瑞技术的第一大客户。

不止于此,强瑞技术表示,随着出货量的减少,华为相应减少了对相关治具和设备的采购。

受此影响,2020年强瑞技术从华为移动终端电子产品业务中获取的主营业务收入比2019年下降约8,665万元,降幅约为31%;华为智能手机出货量下降使得强瑞技术2020年从华为(含移动终端电子产品领域和网络通信产品领域)获取的主营业务收入减少约7,373万元,降幅约24%。经简单测算,对华为销售收入减少导致强瑞技术2020年净利润减少约1,830万元。

通过上述数据,强瑞技术对第一大客户华为的依赖程度“可见一斑”。

招股书中,强瑞技术表示,报告期内,强瑞技术不存在商业贿赂等违法违规行为。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其高度重视反商业贿赂问题,采取了各项措施以杜绝员工在与相关利益群体合作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商业贿赂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然而历史上,强瑞技术实控人牵涉其核心客户华为员工一起商业贿赂案件中。

据(2020)粤03刑终2225号文件,广东省深圳市中级法院对张险渊等非国家人员受贿罪一案做出判决。判决结果显示,被告人张险渊于2007年3月入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担任采购经理一职,负责供应商的认证、引入,供应商绩效考核和推动供应商质量水平持续改进等。

张险渊在2012-2014年期间,分两次收取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供应商深圳市强瑞电子有限公司尹高斌的5万元现金好处费,并在将深圳市强瑞电子有限公司引入成华为公司一级供应商方面,为其提供帮助。因此,张险渊等被告作为企业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或者违反规定收受回扣归个人所有,数额较大,其行为均已构成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该判决的判决时间为2021年2月19日,为终审判决。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市强瑞电子有限公司正是强瑞技术的前身。而报告期内,尹高斌均是强瑞技术实际控制人之一。同时,张险渊任职的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正是强瑞技术客户华为系内的公司。

同时,在判决书显示的张险渊收取尹高斌好处费的2012-2014年期间,尹高斌已在强瑞技术担任执行董事、总经理。

不仅如此,上述情形也引起监管层关注。

据2021年4月30日签署的《关于强瑞技术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申请文件的审核问询函的回复》(以下简称“首轮问询回复”),监管层问及报告期内强瑞技术是否存在商业贿赂等违法违规行为,是否有股东、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员工等因商业贿赂等违法违规行为受到处罚或被立案调查。

对此,强瑞技术表示,报告期内强瑞技术不存在商业贿赂等违法违规行为,不存在股东、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员工等因商业贿赂等违法违规行为受到处罚或被立案调查的情形。

通过上述判决结果可知,上述商业贿赂行为确未发生在报告期内,但是该案件的判决结果为2021年2月19日,在招股书签署日2021年8月12日之前。并且,涉案人员为强瑞技术的实控人,强瑞技术是否应当对上述案件予以披露?

据《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8号—创业板公司招股说明书》第一章第三条,本准则的规定是对招股说明书信息披露的最低要求。不论本准则是否有明确规定,凡对投资者投资决策有重大影响的信息,均应披露。

事实上,强瑞技术实控人尹高斌牵涉商业贿赂的行为,或存在被核心客户华为叫停合作关系的风险。

据华为官方网站,其在“原则与声明”公示了“华为公司合作伙伴反腐败政策”(以下简称“政策”)。

政策显示,华为公司坚持诚信经营,恪守商业道德,遵守所有适用的法律法规,对贿赂和腐败行为持“零容忍”态度。

华为要求所有合作伙伴(包括供应商、服务提供商、分包商、经销商、代理商、顾问、生态合作伙伴及其他合作伙伴等)遵守所有适用的反腐败法律法规,遵从业界通行的道德标准,遵守《华为公司合作伙伴反腐败政策》的要求。

政策显示,华为合作伙伴在向华为提供服务和履行合同义务时,或代表华为向华为客户或其他第三方提供服务和履行合同义务时,应当不实施任何形式的贿赂和腐败行为,包括但不限于华为禁止任何华为员工行贿和受贿,如果任何华为员工试图通过、协助、教唆、促使合作伙伴或与其合谋的方式进行贿赂,合作伙伴应明确拒绝并主动向华为举报;不以任何形式贿赂华为员工等。

如果任何合作伙伴违反了本政策,或做出了任何虚假或欺骗性声明、陈述或保证,或华为有合理理由相信合作伙伴实施了上述行为,华为有权在发出书面通知后立即暂停或终止与该合作伙伴的合作关系。

同时,华为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本政策所称“华为公司”是指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及其全球范围内直接或间接控股的子公司。

且在采购价值中,华为在其官网披露“阳光采购,公开透明,对腐败零容忍”,华为倡导合规运营、遵从法律法规的要求,并致力于营造公平公正透明的阳光采购环境,建立了完善的内控监管体系和监管制度,从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管控采购业务风险。

可见,上述案件并未发生在报告期内,但是案件的判决时间在招股书签署日前,并且涉案人员为强瑞技术的实控人。创业板信息披露准则要求,凡是对投资者投资决策具有重大影响的信息,均应予以披露,而上述案件在招股书中“未见踪影”,强瑞技术是否涉嫌选择性披露?而且华为在其原则与声明中强调对贿赂和腐败行为持“零容忍”态度,强瑞技术实控人严高斌曾卷入一起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官司中,存在给华为员工现金好处费的“黑历史”,该行为是否触及了华为的合作伙伴反腐败政策,双方合作是否存在变数?强瑞技术是否存在合作被叫停的风险?尚未可知。

3

曾因存在安全隐患被责令整改,“十分重视生产安全”或遭“打脸”

火灾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灾害之一,加强消防安全管理是每个企业应尽的社保会责任。而2017年,强瑞技术因被查出存在生产安全隐患而遭责令整改。

据签署日为2020年11月23日的《强瑞技术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招股说明书(申报稿)》(以下简称“2020年11月版招股书”)以及招股书,强瑞技术表示,2017-2020年,其十分重视生产安全,设立了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及安全管理部,并制定了安全检查管理规范等制度,要求员工严格遵守,确保生产安全。

同时,深圳市龙华区应急管理局先后出具文件,证明强瑞技术及其子公司自2017年1月1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以来,无因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而受到深圳市龙华区应急管理局处罚。

然而《金证研》南方资本中心研究发现,强瑞技术“十分重视安全生产”的说法,或遭“打脸”。

据龙华政府在线,2017年9月13日,福城街道安监办组织开展职业卫生专项执法检查,还对前期责令整改的企业进行了复查,确保企业隐患切实整改到位。检查发现,深圳市强瑞电子有限公司(强瑞技术前身)、深圳市吉力电业有限公司、深圳市科威包装制品有限公司等三家企业均存在安全隐患,执法人员责令其中两家企业限期7日整改。

具体来看,强瑞技术被检查发现,其未按规定及时、如实向安监部门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未按规定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没有职业病危害因素岗位员工的职业健康体检报告,焊机车间部分员工未佩戴劳保防护用品,生产车间插座部分未接地,清洗车间货物堆放堵塞安全疏散通道,电源箱保护盖缺失。检查组现场开具限期整改通知书,责令强瑞技术7天内完成整改。

检查组通过实地检查,发现强瑞技术车间存在“生产车间插座部分未接地,清洗车间货物堆放堵塞安全疏散通道,电源箱保护盖缺失”等情况,以上行为不仅涉及生产安全隐患,或也存在发生消防事故的可能性。

而事实上,强瑞技术此前曾因擅自拆除消防措施等遭行政处罚。

招股书显示,2017年4月17日,强瑞技术因擅自拆除消防措施、堵塞疏散通道违反了《深圳市经济特区消防条例》,被深圳市公安局龙华分局消防监督管理大队处以1万元罚款。

也就是说,在检查组进行检查的五个月前,强瑞技术曾因为堵塞疏散通道被处以行政处罚。而五个月后,强瑞技术因安全隐患被责令整改,令人唏嘘。

4

2020年社保缴纳人数现疑云,与官宣数据“缺口”逾百人

根据《劳动法》,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而强瑞技术2020年社保缴纳人数现疑云,与官宣数据“缺口”逾百人。

据招股书,2018-2020年各年末,强瑞技术合并范围员工人数分别为509人、748人、816人,同期社保缴纳人数分别为500人、746人、811人。

据招股书,截至2021年8月12日,强瑞技术合并范围内的子公司分别为深圳市强瑞软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强瑞软件”)、强瑞装备、深圳市强瑞测控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强瑞测控”)。上述三家子公司的成立时间分别为2016年6月13日、2019年1月17日、2020年3月19日。

需要指出的是,强瑞技术招股书并未披露其报告期内的合并范围变化情况,也未提及其曾对历史上员工人数进行过追溯调整。

即强瑞技术三家子公司自成立以来,或已被纳入强瑞技术的合并范围内。

实际上,强瑞技术或还存在大量社保待补缴情形。

据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开信息,截至查询日2021年8月12日,2018-2020年,强瑞技术社保缴纳人数分别为500人、698人、0人。其中,强瑞技术2020年年度报告的填报时间为2021年6月26日。

据招股书,2020年,强瑞技术合并范围内的子公司分别为强瑞软件、强瑞装备、强瑞测控。此外,还有两家分公司,分别为深圳市强瑞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昆山分公司(以下简称“昆山分公司”)、深圳市强瑞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宝安分公司(以下简称“宝安分公司”)。

其中,截至招股书签署日,昆山分公司尚未开展经营。而宝安分公司已于2019年5月15日完成注销。

并且,市场监督管理局信息显示,2020年,强瑞技术上述子公司及分公司的社保缴纳人数均为0人。

这意味着,2018-2019年,招股书披露的社保缴纳人数与官方数据接近,但2020年,强瑞技术招股书披露的社保缴纳人数与官宣人数“相差甚远”,其是否存在大量社保待补缴的情形?不得而知。

除此之外,强瑞技术本科以下学历员工占比超九成。

据招股书,截至2020年12月31日,强瑞技术合并范围员工总数816人,其中硕士、本科、大专、中专及其他学历的人数分别为5人、69人、205人、537人,占员工总数的比例分别为0.61%、8.46%、25.12%、65.81%。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强瑞技术合并范围研发人员为160人,而同期强瑞技术本科及以上员工人数仅为74人。

也即是说,截至2020年12月31日,强瑞技术本科以下学历员工人数占比为90.93%。且倘若强瑞技术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均为研发人员,其研发人员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数占比或为46.25%。

5

官网宣传曾涉嫌夸大研发人员及发明专利数量,而后内容更换或为“避嫌”

“夸大宣传”容易导致客户或消费者误解,而强瑞技术在其官网的宣传视频曾涉嫌夸大其研发人员数量和发明专利数量,而后“更换”内容或为了“避嫌”。

在招股书中,强瑞技术披露了其企业联系方式。其中,强瑞技术的互联网网址为http://www.qiangruivip.com。

截至查询日期2021年7月28日,强瑞技术官网“视频中心”发布了一则公司宣传视频(以下简称“原宣传视频”),该宣传视频对强瑞技术的基本资料、创新能力、合作客户等信息进行了介绍。

宣传视频显示,强瑞技术成立于2005年,位于深圳龙华,交通便利。截至2019年11月底,公司员工750余人,其中研发人员170人,拥有强大的研发及生产能力。同时截至2019年10月底,强瑞技术已拥有200余项技术专利,为全球客户提供专业的全方位服务。

截至查询日期2021年8月17日,强瑞技术官网“视频中心”的宣传视频已经更新,内容显示其现有核心研发设计人员170余人。

而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即2018-2020年,强瑞技术研发人员平均数量分别为102人、118人、164人。

不仅如此,据原宣传视频,截至2019年10月底,强瑞技术拥有200余项技术专利。其中发明专利48项、软件著作权51项、实用新型专利102项。

然而据2020年7月8日签署的招股书申报稿、签署时间为2021年5月26日的招股书、招股书,截至三个签署时间,强瑞技术拥有的发明专利数量分别为11项、14项、14项,远少于原宣传视频披露的数量。

也就是说,按照原宣传视频来看,同样是2019年,原宣传视频披露的强瑞技术研发人员数量比招股书披露2019年研发人员平均数量多出52人。而后《金证研》南方资本中心查询发现,原宣传视频已经被“换掉”,显示其现有核心研发设计人员170余人,其中是否为了“避嫌”?且原宣传视频披露的发明专利数量远高于三版招股书披露的数量,其原宣传视频是否涉嫌夸大宣传?

诚者,天之道也。面对上述信披问题,强瑞技术本次上市能否实现“华丽转身”?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金证研。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张洋 HN080)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