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原材料通胀需要足够的重视

2021-10-18 01:49:52 21世纪经济报道 

今夏以来,全球能源价格加速上扬,近期因为供需关系再次被市场聚焦,成为通胀忧虑的一大要因。特别是9月份,包括美股、债券、黄金等代表性大类资产的价格出现大面积同步下跌,然而能源板块伴随着美元升值逆势上涨。特别是原油当月大涨9.5%,过去一年累计上涨近9成。海外煤炭价格也伴随着天然气和原油价格一起飙升,国内动力煤和焦煤价格都已翻倍,在部分地区拉闸限电的9月份,煤价的涨幅更是备受关注。同时,欧洲的天然气和电力价格均在历史高位,脱欧后的英国更是首当其冲。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的大国也出现火电或者水电引发的电力短缺问题。美国方面天然气价格也在近年高位,原油价格年初以来不断攀升,实际价格而言已经大大超过长期平均价格。能源板块成为标普500指数上扬的重要推手。被称为“全球性的能源短缺”问题一下引发了“能源危机”的热辩。

本月14日,作为牵引全球经济最重要的两个大国,中美都发布了9月份生产者物价指数(PPI)。中国方面同比+10.7%,这是自1996年10月该统计开始以来最高水平,也超出了市场预期。同时美国9月份的PPI则是同比+8.6%,数字看起来很高,但是环比+0.5%,略低于市场预期,而且是今年最低的。考虑到美国近期通胀预期较强,这个数字反而让不少市场参与者稍有安心。但是细看分部数据,拉低美国9月份通胀数据的主要是服务价格增速降低造成的,其中航空服务价格掉了16.9%,汽车租赁价格也受到新冠疫情影响有些波动。相反,市场广为关注的能源价格环比+2.8%,创出今年3月以来的新高,而食品价格增速从上个月的+2.9%回落到+2%。这也印证了市场对能源短缺和通胀关联的担忧。

实际上年初开始市场就对通胀问题有所警惕,美联储不断安抚市场表示此轮通胀是暂时的。但是不少投资者对美国波澜壮阔的货币宽松政策带来的影响持有根深蒂固的怀疑。特别是9月以来,全球能源紧缺问题突然升温,市场不禁担心中国的电力不足问题对工业生产的负面影响,从而可能对全球供应链带来冲击,同时相对增速较弱的消费也可能因为电力短缺问题进一步萎缩。在美联储开始诱导市场准备迎接缩减买债规模的前期,通胀风险的抬头在近期发展成为对滞胀风险的忧虑。不少市场统计数据显示,9月下旬大宗商品,权益和固收市场,特别是海外市场,有明显的“滞胀交易”特征,有不少市场参与者提高了现金比例。

本轮的能源短缺的确存在较为明显的结构性因素,而且新冠疫情以来全球性的经济刺激推动能源需求恢复较快,但供应能力的修复完全没有跟上。有统计显示,自2015年《巴黎协定》签署以来,全球拟建燃煤电厂项目已经削减了76%,类似中国等对煤炭依赖程度相对较高的发展中大国也在努力为环保目标的达成努力,欧美发达国家则在日益严重的环保运动中,从政策及金融等层面就偏向疏远传统能源的投资需求。但需求端而言,类似数据中心等信息科技方面的基建设施已经成为新的耗能大户,而且需求在不断地加速增长。但是供应端明显新增产能动力不足,类似天然气储量丰富的美国,页岩油气产业目前仍在消化既有产能,几乎没有新的产能增量。欧洲的天然气短缺,更多的原因在于政策决策层面缺乏前瞻性,疫情期间对供需关系前瞻性不够,导致库存下降太快。中国方面则叠加了安全生产等社会责任监管要素。

单个看,海内外各项宏观政策都有其积极的一面,然而目前的问题显然明显带有这些政策影响的特征。缺乏统筹加上疫情等因素的干扰,能源供应端的正常化的确未能跟上。虽然中国已经开始强化政策介入力度,反对“一刀切”等态度明确化,煤炭供应状况的恶化有望逐步得到抑制。然而,因为即将进入冬季,能源需求的增加和供应短缺压力(如水电季节性减少)依然存在,欧洲天然气低库存问题依然有待解决。预计能源供需相对紧张的状态将持续一段时间,如果没有新的外部冲击,不至于进一步恶化。但全球各大经济体应该就此保持足够的警惕,必要时相关方应该有统筹协调对话机制。同时各大经济体都需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从中长期视角审视环保和发展的平衡关系。

(作者:陈迅 编辑:陆跃玲)

(责任编辑:董云龙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