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观察丨海尔生物:布链者当更进一步

2021-11-12 17:59:10 华商韬略 微信号 

  

  

  作 者 / 文 雨

  图片:网络、图虫创意

  来源:市值观察(ID:shizhiguancha)

  一天内与近10家生物安全赛道的产学研巨头定下“盟约”,在今年的进博会上,我们看到了一个制造业向上突围的“尖子生”。

  1

  布链者的法门

  过往的经验表明,当劳动分工不断走向细化,科技产业的进步已并非单个公司闭门造车的结果,交互与协同是一个行业进阶的必要条件,而掌控整个产业供应链前进方向的企业有一个统一的代称:布链者。

  从PC时代的“wintel”联盟,到后来移动终端时代的苹果,再到如今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特斯拉,它们都依靠强大的产业话语权,推动各自产业的技术迭代与建制化突破节奏。

  站在更加宏观的视角,每一个行业都需要有这样的角色存在,卡位物联网医疗的海尔生物就是自身所处赛道的布链者。

  相较于“大鱼吃小鱼”,如今更是进入了一个“快鱼吃慢鱼”的时代,当技术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向前精进,对于头部企业而言,加强产业链的交互与协同就成了保持优势的捷径和法门。

  11月6号,海尔生物在进博会上与近10家生物安全赛道的产学研巨头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细看下来,每一笔合作的分量都很重。

  比如与安捷伦的合作。

  安捷伦是生命科学、诊断和应用化学市场领域的全球领军企业,也是行业领先的生物样品质量控制解决方案供应商,拥有20多年的相关经验。

  另一边,作为本土企业的海尔生物已经在国内深耕了十余年,不仅技术过硬,还熟悉产业和政策。两家企业联手,方案互补,既提升了各自的竞争力,也能够加快国内生物样本库的发展和标准化建设。

  这并非纸上谈兵,过往的经验一再表明,强强联合往往能产生跃变式的创新效果,结果也是双赢。

  频繁与生物安全赛道的强者握手,海尔生物也想担起布链者的责任,但这个“链”不只是产业链,还指生态链。

  从产业链到生态链的递进,多了一层用户价值。

  就以海尔生物与辉瑞中国、友邦易融、雄帝科技(300546,股吧)在进博会上达成的合作为例。

  作为一家拥有172年历史的老牌生物制药企业,辉瑞中国目前在疫苗领域的实力更是不可估量,公司生产的mRNA新冠疫苗对于全球抗击疫情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另一边,海尔生物致力于构建可持续迭代的物联网生物安全全场景生态,疫苗安全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与辉瑞这种顶级的疫苗研发机构和生产商进行链接,对于海尔生物突破疫苗低温存储运输瓶颈将产生直接而有效的帮助。

  如果只是牵引产业链,那么到这一步就结束了,但生态链不会。

  海尔生物构造的生态场景最终是为用户服务的,平台的护城河也在此基础上建立。产品和方案终究是可以被模仿和超越的,但与用户无穷交互的生态是不可模仿的,因此,必须要接入更多攸关方,打通生态链闭环。

  于是,海尔生物又纳入友邦易融和雄帝科技,帮助公司提升智能识别技术,升级城市疫苗接种方案,其目的是进一步提升用户的疫苗接种体验,然后不断与用户磨合交互,反过来倒逼场景的升级和迭代。

  如此一来,一个聚合疫苗研发、生产、运输、存储、接种、管理于一体的数智化生态在逻辑上就成型了,站在国家战略的视角来看,这便是“数字医疗新基建”的样板之一。

  一切商业的起点都不是为了赚钱,海尔生物以加强生物安全建设为安身立命之本,但在商言商,公司在进博会上如此积极的外拓,终究还是看到了潜在的巨大商业机会。

  2

  拓荒者的蜜糖

  过去几十年,中国之所以能如此顺利的切入全球产业链,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能够接受从最基础的产业做起,而国内市场的高端产品则主要依赖海外进口。但在国内大循环的背景下,未来高端市场的内需将逐步由本土企业填充。

  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对于科创企业来说,技术就是最好的变现资产。

  万泰生物的HPV疫苗一经过审便迅速被投放到市场,中芯国际的订单几乎随着制程的推进而同步落地,中复神鹰的高性能碳纤维订单已经排到了一年以后…

  所有的这些透视着一个基本事实:谁能率先突破技术壁垒,蛋糕就是谁的。

  11月6号,海尔生物与伏尔加第聂伯旗下的空桥货运航空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围绕航空冷链物流展开技术攻坚。

  对海尔生物来说,一旦成功,必定将打开一片新天地。

  1928年,荷兰皇家航空公司将75万吨重的鲜花、和果蔬空运到了伦敦,世界航空冷链因此而起步。到1969年,美国推出了世界首个冷藏集装箱,并将其放置在了波音747的机舱中,航空冷链物流的闭环由此形成。

  经过几十年的探索,西方国家的航空冷链运输技术已经成熟并建立了垄断优势,而在中国,行业却刚刚起步。但问题是,在航空冷链物流领域,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与落后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逐渐凸显。

  据统计,目前国内生鲜平均损耗率在10%以上,是欧美国家的2-3倍,发达国家果蔬、肉类和水产品的冷藏运输率已经达到90%以上,而中国还在30%-70%之间徘徊。

  相较于生鲜,医药领域对于航空运输的需求更加迫切。

  2020年中国空运进出口医药产品总量为6.88万吨(增长21%),进口货量为5.02万吨,出口货量为1.8万吨。

  看似比较小众的市场却有着开阔的产业空间,根据中物联冷链委发布的数据,到2020年,我国航空冷链物流规模已近300亿元,而且这一数据目前还在持续增长。更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由于存在强大的技术壁垒,整个赛道的玩家很少,竞争格局非常良性。

  技术突破打开盈利上限,斯特林制冷技术或许更具看点。

  进博会上,上海超立安与海尔生物宣布联手,加速推进新型斯特林制冷技术在深低温存储领域的产业化应用,未来这将彻底结束制冷剂时代,开启“零碳”新时代。

  相较于传统的复叠式制冷,斯特林制冷技术有两大显著的优势:高效和低碳。

  在海外,斯特林制冷技术已经广泛普及,疫苗、血液、生物样本及医药等行业领域的低温储运,空间CCD探测冷却等低温超导领域,以及基因工程、生物医药、生命科学等低温制冷领域都用到了斯特林制冷技术。

  由于技术封锁,中国尚处起步阶段,但潜在需求巨大,特别是在“双碳”战略的时代背景下,制冷技术走向低碳乃是必由之路。

  空白市场,先到先得,这是拓荒者的蜜糖,所以海尔生物要抢跑,但抢跑不只是为自己再开辟一条增长曲线,也肩负着一份责任,技术突围的责任。

  3

  挑战者的使命

  最近几年,产业界流行着一个鼓舞人心的说法:“中国拥有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但事情的另一面是,中国大多数产业依然被锁在“微笑曲线”的底部充当“打工人”。

  干得多,但赚的少。

  一台5000元的电脑,联想只能赚100多元,而英特尔却可以拿走上千元的利润;苹果一年的净利润相当于A股最大的前十大苹果概念股利润总和的几十倍,即便如此,进入“果链”依然是国内企业心向往之的事情。

  身处这个时代,任何行业、任何企业都无法作壁上观。

  美、日早已掌握了低温斯特林技术并将其广泛应用,但中国企业却并未享受到技术进步的红利,用领导人的话说:“关键技术是要不来、讨不来、买不来的。”

  各个领域的“头雁”企业要有敢于拓荒、勇立潮头的精神,甚至要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

  中国制造业已经没了退路,向上突围,冲破低附加值的藩篱,实现价值链的攀升,这是每一个行业必须要完成的使命,医疗产业犹甚,目前进口产品在国内高端医疗器械市场中的占比仍高达70%以上。

  相较于其他行业,医疗领域的国产替代有更大的社会价值。

  最近几年,国内医保系统不断完善,民生大大改善,但人群之中依然有吃不起进口药、用不起进口医疗设备的情况,本土企业任重道远,但唯有担当。

  可喜的是,一批像海尔生物这样不甘落后且能打的企业已经开始向上生长。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华商韬略。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