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问题敲响警报 全球粮价指数连涨四月迫近历史数据高位

2021-12-02 21:20:06 财联社 

财联社(上海,编辑 史正丞)讯,当地时间周四,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发布了今年最后一期粮价指数。在全球通胀的背景下,今年11月粮价环比上升1.6点(1.2%)至134.4点,同比上升28.8点(27.3%),续刷2011年6月以来的新高。

(来源:FAO)

同时经历连续四个月上涨后,粮价指数距离该数据2011年4月的历史峰值136.4点也仅有一步之遥。粮价指数与工业品价格最大的不同是,每一个点的波动都关系着全球家庭的饭桌和钱袋子。对于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而言,粮价走高也将引发更广泛的饥荒。

(来源:FAO)

今年11月粮食价格指数上涨主要与谷物和乳制品有关,菜籽油和肉类的价格环比出现下降。总得来说,造成粮价上升的主要原因还是那么几样:天气因素影响收成、运费不断上涨、工人短缺、能源供给不足冲击供应链,以及连带的化肥价格上涨等。

考虑到价格通胀从商品侧传导至消费测通常需要一段时间,眼下的粮价激增已经能够比拟2008和2011年全球粮食危机的状况。

更值得担忧的是,粮价上涨带来的冲击对于贫穷国家来说影响更甚。FAO在上个月曾表示,今年全球国家食品进口花销,在主食价格和运费走高的影响下将会超出此前预期并创下历史新高。其中贫穷国家进口食品花费上升的速度要高于发达经济体,对于依赖进口才能吃饱肚子的国家正愈发成为问题。

举例而言,多个北非国家以及土耳其在稳定国内粮食价格方面步履维艰,摩洛哥已经暂停了多种小麦的进口税;欧洲国家塞尔维亚对包括牛奶、面粉、猪肉在内的多种生活必需品设立了为期两个月的价格限制。

高企的通胀也令货币政策制定者重新思考退出超宽松政策的速度。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本周在国会听证时表示,在本月中旬的政策会议上将讨论是否要提前数月结束购债计划,同时也放弃了通胀是“暂时的”这种说法。

FAO高级经济学家Abdolreza Abbassian表示,虽然食品价格近期不太可能出现大跌,但收紧的货币政策和奥密克戎病毒传播的担忧有可能会拖住价格上涨的步伐,市场正在预期需求放缓。但从长期的角度来看,包括肥料价格上涨、天气因素影响收成,都会对食品供给造成限制,长期前景仍存不确定性。

(责任编辑:李佳佳 HN15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