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会计变更,又是债务豁免,一通操作之后,这家上市公司仍可能被ST

2022-01-12 22:00:14 每日经济新闻 微信号 

  “期末考试”临近交卷之际,宜华健康(000150)(000150,SZ)再放“大招”。

  2021年12月28日晚间,宜华健康对外宣布,拟将部分自用房地产转为投资性房地产,同时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模式从原来的成本模式变更为公允价值模式。经初步测算,上述会计估计及会计政策的变更可让宜华健康少计提折旧或摊销,于“无形中”增加2021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641.89万元。

  此外,宜华健康还获得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分公司(以下简称东方资管深圳分公司)4663.04万元的债务豁免。这笔债务豁免预计增加公司合并利润表的投资收益4278.34万元。

  记者了解到,利用“投资性房地产”这一会计科目来做利润调节的情形在A股上市公司中并不少见。一名资深会计人士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实务操作中,公允价值确定很容易成为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工具。目前监管机构在管理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上比较严肃,采取非必要不变更的态度。

  1月10日下午,宜华健康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公司做前述会计变更,主要是因为公司自有房产空置率的确比较高,为了增加公司现金流,公司拟通过出租的方式赚取租金。

  最新公告显示,控股股东宜华集团存在违规对外担保,未来一个月内如果控股股东不能解决违规担保问题,因为法院认为宜华健康对宜华集团不能清偿部分的二分之一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因此公司股票可能会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逾1.68万平方米自有房产齐出租

  公告显示,宜华健康是2021年12月28日召开董事会及监事会,审议通过《关于自用房地产转为投资性房地产及会计政策变更的议案》,公司拟将部分原自有房产改为长期对外出租,自2021年10月31日(以下简称转换日)起计入投资性房地产并后续以公允价值模式计量。

  自用房地产转为以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范围。图片来源:公告截图

  宜华健康称,在该转换日,公司召开总经理办公会审议并决定,对部分自用房产改变用途为长期对外出租,且该部分房产于转换日已经陆续对外出租。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宜华健康此次自用房产改为长期出租的房产包括:深圳福田区部分办公楼;海南陵水县56套度假区洋房;上海亲和源公司办公楼,共涉及建筑面积约1.68万平方米。

  计入投资性房地产及采用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后,相关资产不需要计提折旧摊销,使得2021年11~12月减少折旧摊销额207.28万元,公司净利润也相应增加这个数额,最终数据以年度审计为准。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深圳商业办公楼是宜华健康2015年斥资2.5亿元购买而来,当时公司在深圳福田区建安山海中心买下23层(A、B、C、D单元)、27层及28层(D、G单元),用于总部员工及深圳子公司员工办公。2017年,宜华健康总部及旗下众安康后勤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众安康)、爱奥乐医疗器械(深圳)有限公司两大子公司乔迁至此办公。

  1月6日,记者来到深圳建安山海中心看到,在大厦23层,有两家公司已经装修完毕并有工作人员出入。其余办公室则还处于装修状态,该楼层大多数办公室看似确已出租。大厦27层目前仍然是宜华健康全资子公司众安康的办公室,不过也有招租计划。

  1月6日,建安山海中心27层,宜华健康子公司仍有不少员工在此办公。

  图片来源:每经实习记者 陈浩 摄

  宜华健康还拟自2021年1月1日起对原以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进行会计政策变更,由成本计量模式变更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上述会计政策变更虽然不会导致公司尚未披露的最近一个报告期盈亏性质发生变化,但预计对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净利润、最近一期经审计所有者权益的影响比例将超过50%。

  通过将部分自有房产转为投资性房地产,并将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从成本模式调整为公允价值模式,宜华健康轻轻松松“变”出641.89万元利润。

  1月10日,宜华健康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公司目前自有房产确实空置率较高,公司是为了通过出租的方式增加现金流。“我们公司确实现在资金压力比较大,所以要寻找途径来解决资金问题,包括我们空置的房产拿去出租也是比较好的办法。”

  上述人士向记者透露,宜华健康深圳的办公楼已有部分在出租,也有一些在招租,“招租这块,到底有没有人有意向来租还有一些不确定性。我们也还留了一部分自己办公,只是部分出租。”他还告诉记者,公司的会计估计变更及政策变更,对公司净资产、净利润的提振均有效果。

  不少上市公司有类似会计变更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不少A股上市公司把自有房地产转为了“投资性房地产”。

  ST雪莱(002076,SZ)在2020年就使用了该方法。当年10月底,ST雪莱宣布将部分闲置自有房地产转为投资性房地产,用于出租获取收益。此项变更后,ST雪莱2020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375.05万元。记者注意到,宣布这项会计变更后,很快ST雪莱就修正了年度盈利预测,公司业绩扭亏为盈。当然,ST雪莱此举少不了惹来深交所的监管关注。

  尽管如此,ST雪莱还是“有惊无险”地利用会计估计变更实现了2020年业绩扭亏为盈。

  东百集团(600693)(600693,SH)也曾于2020年11月宣布公司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方法拟由成本计量模式变更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追溯调整后,东百集团2020年前三季度净利润由1.6亿元变更为2.1亿元。

  在更早的2016年,嘉凯城(000918)(000918,SZ)也通过将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方法由成本计量模式变更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追溯调整后,2016年前三季公司净利润增加了2.9亿元。

  一名资深会计人士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称,自用房地产转为投资性房地产日,公允价值增值部分不计入当期损益,计入所有者权益,而只有减值的部分才计入当期损益,因此,通过自用房地产转为投资性房地产转换日调增企业利润。而投资性房地产从成本计量模式变更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是属于会计政策变更,将追溯调整企业利润,存在上市公司为调整企业利润而进行变更的可能。

  “上市公司在预计亏损的情况下,出于维持公司业绩或者获得融资资格的需要,则可以操纵投资性房地产的评估值,通过提高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增加当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扭亏为盈。因此,上市公司这种调节利润的方式还是比较常见的。”上述会计人士表示。

  她也提到,证监会曾在关于上市公司2008年年报披露工作的要求中明确指出继续谨慎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投资性房地产,除非有明确的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取得外,应当采用成本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

  受控股股东拖累

  公司股票或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另外,宜华健康的一则债务豁免也为公司带来了相当可观的利润。据悉,众安康2019年7月曾向浙商银行深圳分行申请综合授信2亿元,期限1年。该笔借款到期后,众安康未能及时偿还本息,浙商银行深圳分行提起诉讼。2021年11月,银行方与东方资管深圳分公司达成债务转让,将其对众安康拥有的已逾期本金2亿元及相应利息的债权转让给后者。

  截至2021年12月20日,东方资管深圳分公司与众安康共同确认债权余额为2.29亿元,东方资管深圳分公司同意豁免众安康债务本息共计4663万元,其中本金1799.11万元,利息2863.93万元。债务豁免后,众安康还欠东方资管深圳分公司1.82亿元。

  1月8日宜华健康在回复深交所问询函中明确表示,上述债务豁免将增加合并利润表的投资收益4278.34万元。

  前述资深会计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些无力清偿债务的上市公司,一旦获得债务全部或者部分豁免,其收益将直接反映在当期利润表中,可能极大地提升其每股收益水平。这样有可能导致一些上市公司迅速改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一些高负债公司利用债务重组蓄意包装利润,原来亏损的公司则会因此而扭亏为盈。”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还注意到,2021年宜华健康还剥离了3家公司股权。2021年7月,宜华健康宣布子公司亲和源集团有限公司将其所持有杭州亲和源度假酒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亲和源酒店)100%股权转让给关联方杭州亲和源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转让价为0元。财务数据显示,2021年1~3月,亲和源酒店净利润为-303万元。

  2021年11月,宜华健康宣布转让合肥仁济肿瘤医院99%出资份额。2021年12月,宜华健康又以519.8万元价格出售了汕尾宜华岭南投资有限公司70%股权。

  据了解,2019年、2020年宜华健康分别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72亿元、-6.25亿元。2021年前三季度,宜华健康实现营业收入10.19亿元,净利润为-2.25亿元。

  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22年修订)》,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者为准)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或者追溯重述后最近一个会计年度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公司股票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也就是*ST。

  按照上述规则,即使宜华健康2021年净利润仍然是负值,只要营收不低于1亿元,公司股票就不会被*ST。

  不过,1月8日晚,宜华健康最新公告称,控股股东宜华集团陷入民间借贷纠纷,法院认为宜华健康对宜华集团不能清偿部分的二分之一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如在公告披露之日一个月内,控股股东不能解决违规担保问题,根据深交所相关规定,公司股票可能会被实行其他风险警示,即ST。

  对此,宜华健康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我们这两天也一直在核查具体的原因。现在控股股东也是积极地跟对方协商,看能不能有更好的解决办法,避免给上市公司造成损失。其实解决办法就是控股股东把债给还了,现在就是还不确定控股股东到底欠了多少钱。还是要让控股股东尽快去解决。”

  记者|陈鹏丽 陈浩(实习)

  编辑|段炼 张海妮 杜恒峰 王嘉琦

  校对|何小桃

  封面图片:摄图网_500558135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每日经济新闻。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李显杰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