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抬头,日本央行可能在通胀率达到2%目标之前加息

2022-01-14 11:00:08 金十数据 

据路透援引未具名知情人士的话报道称,日本央行可能在通胀率达到2%目标之前加息,但不会很快。日本东证指数和日经225指数闻讯均跌超2%。

消息人士说,日本央行的政策制定者们正在讨论,他们能在多快的时间内开始发出最终加息的信号。由于物价上涨幅度扩大以及美联储立场更加强硬,日本央行可能会在通胀率达到该行2%的通胀目标之前加息。

路透社指出,日本央行短期内不会实际加息,且至少在今年剩余时间内将维持超宽松政策,但金融市场可能低估了其为逐步退出一度激进的刺激计划所作的准备。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央行保持货币政策宽松的措辞谨慎的承诺,只适用于稳步向市场注入资金,而不是将利率维持在当前的低水平。

一位熟悉日本央行想法的消息人士表示:

“日本央行从未承诺在通胀超过2%之前保持利率不变。这意味着,从理论上讲,它可以在通胀持续高于目标水平之前加息。”

该观点得到了另外两个消息人士的呼应。

在实施了9年激进的货币宽松政策之后,日本央行似乎终于梦想成真。日本通胀正在向难以捉摸的目标爬升,公众对通缩将持续下去的看法已经有所改变。

在原材料价格上涨、而非预期中的国内需求上升推动通胀上涨的情况下,日本央行近期的首要任务是避免短暂的通胀,防止引发市场对央行将提前收紧政策的猜测。

许多日本央行官员预计,今年加息的时机不会成熟,因为消费是否会强劲到足以让企业继续提价的程度尚不确定。

这意味着,实际加息可能要到2023年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才会出现,届时新行长将接替明年4月任期结束的现任行长黑田东彦(Haruhiko Kuroda)。

但消息人士称,美联储稳定的加息计划、疲弱的日元以及公众对生活成本上升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促使日本央行在商讨未来退出计划时更加大胆。另一位消息人士称:

“一段时间以来,价格前景首次不仅存在下行风险,而且存在上行风险。”

第三位消息人士指出,越来越多的海外央行在考虑加息,他表示:

“日本央行需要密切关注其他央行的行动。”

消息人士称,日本央行理事会的九名成员仍存在分歧,一方认为有缩减刺激的空间,另一方则对采取可能被解读为政策收紧的措施持谨慎态度。事实上此前,日本央行已经通过逐步减少资产购买来逐步退出量化宽松政策。

同时,该央行还在放缓购买风险资产,并将在3月逐步取消一项旨在缓解新冠肺炎疫情的特别贷款计划,此举将减少对经济的现金供应。

日本央行之所以能够在不惊动市场的情况下缩减购债规模,部分原因在于这些举措是在股市上涨、日元走弱的趋势下出台的。

对于日本央行来说,接下来的步骤将是继续缩减资产购买,并调整其收益率曲线控制目标,即短期利率为-0.1%,10年期债券收益率为零左右。

该央行正开始发出信号,暗示永无止尽的零利率时代可能已经不多了,并表示通胀上升的前景正在升温。

黑田东彦上个月说,由于原材料成本不断上涨,通胀率可能接近2%的目标。这是他迄今发出的最明确信号,表明物价上涨压力将扩大。

在此之前,日本副行长Amamiya曾表示,通胀压力正逐渐上升,因为越来越多的企业能够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消息人士称,日本央行下一步还可能会调整对未来利率走势的指引,修改将利率维持在“当前甚至较低水平”的承诺。

这甚至可能发生在通货膨胀持续达到2%之前。尽管日本央行承诺将加快印钞速度,直到通货膨胀稳定超过2%。但它没有承诺将把利率目标保持在当前水平多久。第四个有关利率指引措辞的消息人士称:

“这显然是有意为之。央行必须在调整利率方面留有一定的灵活性。”

消息人士称,尽管日本央行内部没有达成共识,但总的来说,其想法包括放弃负利率,扩大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其0%目标附近波动的隐含区间,或瞄准较短期国债收益率。??

目前还不确定日本央行何时能真正加息,尽管外界预期美联储今年将加息3次,最早将于3月份开始。

政治因素也束缚了日本央行的手脚。政府依赖于日本央行为日本的巨额债务提供担保,日本的债务规模是其经济规模的两倍,是发达国家中最大的。即使借贷成本小幅上升,也可能对日本财政造成毁灭性打击。多年来激进的货币宽松政策和政府的敦促都未能说服企业提高工资。

这可能意味着提高利率的任务将留给下一任日本央行行长。Amamiya被认为是接替黑田东彦的有力候选人之一。第五名消息人士称:

“如果消费者更能适应物价上涨,那么日本央行就有可能讨论加息问题。但考虑到日本的巨额公共债务,与政府谈判并不容易,也需要时间。”

(责任编辑:李佳佳 HN15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