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股被持续重锤,但这三个领域值得留着过年

2022-01-28 19:05:03 《巴伦周刊》中文版 

  检测试剂上游原材料生产商、核心龙头CXO企业和政策免疫类赛道的春天会更早到来。

  春节在望,医药股凛冬依旧。1月28日,沪深300医药指数(000913.SH)收挫0.67%,创2020年6月以来的新低;恒生医疗保健指数(HSHCI.HI)也连月下挫,即将打破该指数发布至今的最长月跌幅纪录。

  而个股们的悲欢并不相通——既有“新晋妖股”九安医疗(002432)(002432.SZ)一口气拿下27个涨停板后反复跌停涨停,也有“东北药茅”长春高新(000661)(000661.SZ)连续三日跌停,还有迈瑞医疗(300760)(300760.SZ)、智飞生物(300122)(300122.SZ)和凯莱英(002821)(002821.SZ),在两市超4300只股下跌的1月25日逆势上扬,万绿丛中一点红。

  据中泰证券1月22日发布的周报,2022年年初至1月21日当周,医药板块收益率为-8.7%,同期沪深300收益率为-3.3%。

  与之相映的是同一天,中欧基金披露了2021年第四季度报告,被基民称为“医药女神”的葛兰因晋级千亿级基金经理上了热搜。四季报显示,她管理的中欧医疗健康基金A类和C类份额净值跌幅分别达16.14%和16.29%。另一位重仓医药的基金经理赵蓓,其管理的工银瑞信前沿医疗在2021年四季度末净值跌幅超12%。

  1月26日,公告显示,中欧基金拟自购5000万旗下医疗主题基金,葛兰拟自购200万,申购的基金份额均将持有3年以上。

  那么,持有医药生物股的你,是选择长痛不如短痛,还是愿意等待春天的到来?

  疫情脱敏:奥密克戎来了,新冠疫情却要走了?

  九安医疗,新年第一只医药板块的“妖股”,其股价暴涨10倍,始于其新冠抗原家用自测OTC试剂盒获得了美国FDA紧急使用授权,止于概念炒作下业绩的未知数。

  其他个股未必拥有九安医疗这般的运势。从1月17日起,Wind新冠肺炎检测指数(8841315.WI)一路下行,这与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持续攀升、检测需求处于高位的背景相比,多少有些方枘圆凿。

  新冠肺炎检测指数(8841315.WI),截至2022年1月28日

  数据来源:Wind

  在奥密克戎毒株悄悄潜入国内多座城市时,一篇发表在《柳叶刀》网站的评论文章亦广泛传播。文章作者、华盛顿大学健康指标预评估研究所主任克里斯托弗·默里(Christopher Murray)预测,从2021年11月末到2022年3月末,全球将有50%以上的人感染奥密克戎毒株。

  文章的另一个观点,则直接点明了疫情的终点就在不远处:“政府和社会为控制新冠病毒传播而采取非常措施的时代将结束。在奥密克戎浪潮过后,新冠病毒仍会卷土重来,但疫情大流行不会。”

  或许,跟预测经济衰退什么时候会出现一样,想准确预测新冠疫情何时结束,只需要不断重复“新冠疫情即将结束”即可。然而资本的目光,审慎又挑剔,目前来看,一些被短线炒热的新冠检测概念标的,需要更加充分的基本面支撑长期业绩。

  聚焦的方向在新冠试剂上游原材料的生产厂家,涉及抗原与抗体、酶与辅酶、NC膜、深孔板,及其他活性物质、原材料和组件。理由包括:

  短期,国内外疫情加剧了对新冠检测试剂的需求,改变了原材料端的供需情况。

  中期,假设疫情全球大流行和非常态化的管理趋近结束,那么更加日常化的防疫需求可能会刺激放量。

  长期,相关公司的业务,存在从新冠检测到其他诊断检测的转换与拓展,新产品和常规业务对试剂原材料的需求是相似的,那么下游产品的扩需扩产则有机会转化为上游原材料行业的景气度提升。

  国金证券(600109)的研报指出,随着国内需求的不断扩容和供应链逐渐完善,新冠检测上游领域的国产替代水平有望上升,相关企业可能加速发展;该研报提及的重点关注公司包括东方生物(688298.SH)、九安医疗、奥泰生物(688606.SH)、诺唯赞(688105.SH)和明德生物(002932)(002932.SZ)。

  躺赚结束:CXO进入“精挑细选”时期

  新冠检测概念的快速哑火,还受到了另一个消息的影响——1月20日,药品专利池组织(MPP)宣布与全球27家企业签订协议,可以生产及供应默沙东(MRK.N)新冠口服药物Molnupiravir,且无需支付专利许可使用费。

  27家企业中包括了五家中国制药公司:复星医药(600196)(600196.SH、2196.HK)、博瑞医药(688166.SH)、龙泽制药和上海迪赛诺获许可同时生产Molnupiravir的原料和成品药;朗华制药获许生产Molnupiravir的原料。

  27家签订生产Molnupiravir的药企分布地图

  图片来源:药品专利池组织(MPP)

  从其后表现来看,新冠仿制药的标签没能成为股价护身符。复星医药和博瑞医药经历了1月21日短暂的涨停欢愉后,新一周(1月24日)开盘旋即下挫。两家公司均称,目前尚无合作药品订单在手,也没有开展相关生产,本次协议许可对公司当期业绩无重大影响。

  甚至,仿制药板块对这一消息的反应也十分冷淡。Wind仿制药指数(8841087.WI)如玩滑梯一般,从1月17日的超2000点直接落到了1月28日的1756.06点,跌幅超14%。

  在一定程度上,这反映出市场对于仿制药/CDMO赛道,乃至整个CXO板块看法的分歧。

  乐观的解读,认为获得MPP授权,是CDMO药企具备出海能力的体现。浙商证券建议关注中国原料药/仿制药/CDMO等医药制造公司在国际药品供应链的参与度变化、注册能力搭建等中长期影响。

  可是,投资者的判断往往更为直截了当,即业务赚不赚钱。以前述新冠仿制药为例,根据默沙东与MMP的协议,药品的授权仅限105个中低收入国家,可以预见的最直观的结果是,药品售价受限,未来收入和利润不及预期。

  但相对统一的认知变化在于,躺赚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一位医药从业者告诉《巴伦周刊》中文版,认知改变在于,与行业高增速如影随形的是激烈的竞争环境,具体到两个层面的影响分别是利润空间的承压和技术壁垒被打破。另外,很难轻视,作为业务重要组成部分的海外市场,可能会面临的政策、监管和货币风险。

  中银国际在题为《再平衡下CXO估值分析》的研报中指出,“中国CXO行业在收入达到一定规模后,整体CXO行业预期将进入分化阶段”;具体到CDMO行业内部,存在整合增长的机会。

  中银国际称,CXO行业将进入“精挑细选”时期,拥有核心技术的龙头公司有望凭借优势承接更多订单,竞争力较低的公司会面临整体增速降低的问题。

  也有机构认为CXO行业存在随估值消化而来的配置机会。光大证券(601788)1月25日的研报认为,过去两周,部分CXO公司相继披露年度业绩预告,业绩增速整体略超市场预期;而自2021年10月至今,A股CXO公司估值已大幅消化。

  “政策免疫”:规避集采降价风险

  根据《关于报送第七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品种范围相关采购数据的通知》,1月26日,第七批药品国家集采正式开始报量,报量名单涉及58个品种208个品规。集采的“威力”有多猛,看看长春高新便可知一二。

  长春高新(000661.SZ)股价走势,截至2022年1月28日收盘

  数据来源:Wind

  1月19日,广东省药品交易中心发布《广东联盟双氯芬酸等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文件》,邀请符合要求的企业前来申报。

  根据文件,长春高新子公司金赛药业注射用重组人生长激素、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被纳入了联盟地区集中带量采购范围。2020年年报显示,金赛药业营收为人民币58.03亿元,占公司总营收的68%;实现净利润人民币27.60亿元,占比91%。

  受消息面的影响,长春高新股价大跳水,市值蒸发超人民币300亿元。

  此轮异动备受市场关注,除了因长春高新核心子公司被纳入集采范围,更在于,由广东省牵头的联盟采集的杀伤力不容小觑,包括了广东、山西、江西、河南、广西、海南、贵州、青海、宁夏、新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11个省(自治区、兵团)。

  于是,在一些公开平台上,肉眼可见投资者们的不淡定。为长春高新“鸣冤叫屈”的人,指出把自费市场的水针按粉针定价,会拖垮企业盈利;分析估值逻辑的声音,认为从适应症的角度来看,用集采衡量长春高新有失偏颇,未来的方向其实是医美赛道;还有更深入地讨论集采边界,或是调侃“房子也应该搞集采”。

  长春高新在深交所网站发布公告回应:“目前此次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尚未正式开始招投标程序,对于公司业绩的具体影响还将取决于金赛药业实际参与投标情况、中选结果和中选价格等,本次集采对公司的影响和影响程度尚未确定。”

  在股价的跌势面前,多名长春高新高管轮番进行增持,以期稳定市场信心。并且,在2021年12月3日至2022年1月21日期间,长春高新完成公司股份回购247.3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61%。

  1月28日,长春高新在透露,目前相关联盟采购不涉及公司长效生长激素产品。消息发布后,该股直线拉升,一度涨超8%,当日收于174.55元。

  不过,有些血已经流出去了,申万医药生物指数(801150.SI)上周下跌7.19%,跑输沪深300指数,且1月24日当周继续延续跌势,仅在1月28日小幅收涨0.2%。

  而多家机构已经将目光转移到了“政策免疫”类赛道。信达证券在去年12月的研报中建议规避医保集采降价风险,寻找政策避风港;东莞证券在维持行业推荐评级的同时,建议关注政策免疫板块,并指出,“近期市场对医药生物行业政策风险担忧有所增加,叠加第七批国采即将开始,受政策影响大的板块和个股预计依然受到压制。”

  此外,首创证券1月24日的研报则指出,政策鼓励零售药店行业加快整合,利好连锁药店龙头加速发展。该机构认为,由于2020年疫情相关产品销售基数高,2021年收入增速有所减缓,估值已处于历史底部,估值修复处于进行时。

  面向未来,创新化与国际化,是理解“政策免疫”逻辑的另一个角度。

  光大证券的研报认为,2022年应积极关注这两个方向的投资机会。CXO方面,行业进入产业链竞争时代,企业进军高技术壁垒品类,逐步具备全球竞争力;医疗设备与生命科学领域,行业将迎来国产替代和自主可控浪潮;与人口结构变化深刻相关的内需消费方面,包括辅助生殖、儿童药、康复医疗在内的疾病防治需求有望进一步释放。

  在1月初对医药生物行情的报道中,《巴伦周刊》中文版提到,板块估值修复是一个长期逻辑,但赛道分化明显,估值修复不会全面、同步出现。接下来,除了消息面的动态外,投资者还需要关注各公司陆续发布的2021年年度业绩预告和年报,寻找更具说服力的基本面支撑。

  文 | 《巴伦周刊》中文版撰稿人 林一丹

  编辑 | 苏昊

  版权声明:

  《巴伦周刊》(barronschina)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提供或赖以作为投资、会计、法律税务建议。)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巴伦周刊。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李显杰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