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智微科创板IPO亟“补血”,尚未盈利毛利率远低同行优势不显

2022-05-17 22:59:36 洞察IPO 微信号 

作者:潘妍

出品:洞察IPO

2019年6月,射频芯片龙头企业卓胜微(300782)(300782.SZ)成功登陆创业板,此后便一路绝尘飙涨至544.68元/股历史最高点,成为彼时当之无愧的大牛股,赚足眼球。

近期,又一家射频前端芯片企业拟登科创板,立刻引来市场关注。

5月10日,广州慧智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慧智微)科创板IPO获上交所受理,华泰联合证券为保荐机构。

尚未实现盈利

自2011年成立以来,慧智微一直专注于射频前端芯片领域,作为一家为智能手机、物联网等领域提供射频前端的芯片设计公司,慧智微收入主要来源于主要射频前端产品4G、5G模组,占比超9成。

2020年是5G技术的商用元年,慧智微推出5G新频段L-PAMiF全集成发射模组,并于2020年实现对OPPO等品牌手机产品的量产出货。2021年起,慧智微便大规模应用于三星、荣耀等品牌手机的机型,

在这一过程中,慧智微5G模组出货量和收入均快速增长。2021年智微5G模组收入同比增长290.91%至1.86亿元,占总收入36.13%。

图片来源:慧智微招股书

招股书显示,目前慧智微产品应用于三星、OPPO、vivo、荣耀等国内外智能手机品牌机型,并进入闻泰科技(600745)、华勤通讯等一线移动终端设备ODM厂商和移远通信(603236)、广和通(300638)、日海智能(002313)等头部无线通信模组厂商。

目前慧智微采取经销为主、直销为辅的销售策略。据招股书显示,自2020年慧智微开始直销模式起,截至2021年其直销的收入占比已达到19.73%。

但由于直销模式主要销售的是毛利率较低的4G模组,因此相较于经销模式,直销模式的毛利率相对较低。2021年,慧智微经销模式毛利率达18.58%,直销模式毛利率达6.44%。

值得注意的是,慧智微境外收入占比较高,过往三年来自于境外的收入占比均超95%,这主要是因为下游经销商通常在中国香港设立境外采购平台,再统一销售给终端客户。

过度依赖境外销售亦是慧智微逐步发力直销业务的原因之一。

业绩方面,2019年-2021年,慧智微分别实现营业收入6042.74万元、2.07亿元、5.1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887.52万元、-9615.15万元、-3.18亿元,三年合计亏损4.93亿元。

截至2021年末,慧智微未分配利润金额为-2.45亿元,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

分析原因,作为一家科技类型公司,人才属于公司经营的核心要素,而股权激励则是慧智微捆绑人才的战略之一。

2019年-2021年,慧智微累计确认股份支付金额为2.89亿元,占近三年累计营业收入的37.05%。

另一方面,慧智微所处的射频前端行业具有技术含量高、研发投入大、研发周期长的行业特点,公司持续进行高额的研发投入,研发投入占比较高。

截至2021年年底,慧智微拥有179名研发团队成员,占其总人数的69.38%;已获取境内发明专利43项、境外发明专利19项。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后,报告期内慧智微累计研发费用为2.39亿元,占近三年累计营业收入的30.64%。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样持续亏损的情况下,慧智微在2020年仍进行了一次2058.68万元的分红。

图片来源:慧智微招股说明书

常年亏损外加持续的大额研发投入,慧智微目前亟待“补血”。本次科创板IPO,慧智微计划募集资金15.04亿元,其中5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图片来源:慧智微招股说明书

IPO前夕新增38家股东

增资定价合理性引疑

《洞察IPO》发现,2021年慧智微的总资产激增620.83%至17.3亿元,2020年该数额为2.4亿元。

图片来源:慧智微招股书

这与慧智微进行多轮增资扩股不无关系。招股书显示,2021年慧智微经历包括2月、3月的B+轮融资,6月的股权激励,7月的B+轮融资以及12月的C轮以及C+轮。

申报前12个月内,慧智微通过增资扩股形式新增股东37家,通过股权转让形式新增股东1家。这38家新增股东均为机构股东或持股平台,无新增自然人股东。

值得一提的是,在股权转让形式下,慧智微短期内价格相差较大。

招股书显示,2021年10月的C轮融资时,慧智微的增资价格为51.05元/股。但到了2021年11月的C+轮融资时,慧智微的增资价格则增至72.32元/股。

图片来源:慧智微招股书

除此之外,慧智微的转股价格与增资价格也相差悬殊。

例如,2021年2月,元禾璞华、惠友豪创分别认购新增注册资本88.73万元、66.55万元,增资价格为33.81元/注册资本,仅是12月末增资价格的一半。

这就不免怀疑其定价合理性产生怀疑。有业内人士表示,相近时间下,IPO公司增资价格存在较大差异可能会被监管层质疑是否存在利益输送等问题。

行业竞争激烈

优势不明显

根据Yole数据显示,全球移动设备的射频前端市场规模将从2019年的124.04亿美元增长到2026年的216.70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8.3%,高于半导体行业的平均增长速度。

不过在目前全球射频前端市场中,仍由美国Skyworks(思佳讯)、美国Qorvo(威讯)、美国博通、美国高通和日本村田等厂商占据主导地位。

Yole数据显示,这五大龙头在2020年拿下全球84%的射频前端市场份额,其收入规模均达到20亿美元级。

这一现象也映射在国内市场中,本土企业自给率较低,为寻求降低器件成本、保证供应链自主可控,国内厂商对上游核心元器件的国产化需求不断上升,国产替代成为主流趋势。

在此背景下,占得先进技术和市场先机的企业有望率先跑出,成为中国射频前端的头部厂商。可从目前的行业竞争格局来看,慧智微似乎已错失先机。

除慧智微外,目前国产射频前端公司还包括卓胜微、唯捷创芯、紫光展锐、飞骧科技、昂瑞微等。

其中,卓胜微已于2019年6月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2021年营收为46.34亿元,净利润约21.35亿元,截至5月17日总市值达651亿元;唯捷创芯(688153.SH)于2022年4月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2021年营收35.09亿元,净亏损6841.64万元,截至5月17日总市值达204亿元。

从毛利率来看,报告期内慧智微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6.06%、6.69%和16.19%,虽整体呈上升趋势,但与和行业可比公司相比,仍有不小差距。

招股书显示,2021年国内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毛利率为35.13%,国外公司平均毛利率则达49.17%,均远高于慧智微。

图片来源:慧智微招股书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洞察IPO。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