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IPO的大疆 还要练内功?

2022-05-26 09:43:50 商业华观 微信号 

无人机赛道火爆多年后,已有“选手”摘下了IPO的果实。2021年2月10日,纵横股份成功登上科创板,成为“无人机第一股”,另外中航无人机、极飞科技也已经叩响了IPO的大门。

但是,作为无人机领域的霸主,大疆在2018年拿了10亿美元融资后却似乎没有一点IPO的意思,任凭投资人干着急。在热闹非凡的赛道里,大疆为何如此淡定?

无人机赛道降温

据IT 橘子数据显示,国内无人机市场投融资数量在2017年达到97起的顶峰后逐年下滑,2021年共发生投融资事件49起,2022年1-4月这一数据为16起。在连续火爆多年后,无人机赛道似乎开始降温。

在火热的赛道背后,有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就是国内无人机企业普遍处于亏损状态。纵横股份2019年到2021年净利润分别为3914.53万元、4097.82万元和-2293.28万元。

一度有望成为“农业无人机第一股”极飞科技也依然处于亏损状态,2018年到2021年上半年,极飞科技的营收分别为3.22亿元、3.57亿元、5.30亿元、4.69亿元;对应净利润分别-671.74万元、-3970.32万元、-6084.55万元、-8512.29万元。

无人机的故事充满想象空间,但是现实却很骨干,带着一份连年亏损的财报登上资本市场难免被投资者“用脚投票”。

纵横股份在2021年2月10日上市后股价一度冲至73.88元,但是随后股价开始连续暴跌,到2022年5月25日收盘26.41元,离上市时23.16元的发行价仅一步之遥,市值早已跌破30亿元,只剩下23亿元。

极飞科技则在上市只剩临门一脚时,撤回了IPO申请。显然,在无人机赛道里,一级市场的火爆,不等于二级市场投资者买账,“先行者”遭受到的冷遇让大疆等还在观望的对登上资本市场少了些许热情。

遇到“天花板”了

在无人机赛道里,大疆占据着全球超80%的市场份额和国内超70%的市场份额,是当之无愧的巨无霸。

但是巨无霸有巨无霸的烦恼,最直接的就是增长瓶颈。大疆创始人汪滔曾在2016年所预言,大疆的收入到200亿也就封顶。而在2017年,大疆的营收就已经达到180亿。

另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的数据显示,我国消费无人机市场规模在2019年和2020年市场规模分别达283亿元和315亿元,预计2021年有望达到365亿元左右。

这样市场体量下,“天花板”已经近在眼前。当然,对大疆而言,其收入主要来自海外市场,尤其是美国市场。

2017年,大疆在海外市场的收入占了总营收的8成,其中海外市场是以北美、欧洲等发达国家为主,在美国大疆的市场份额接近80%。

但是,这个市场对大疆而言充满风险,从2017年开始美国政府开始处处为难大疆。

2017年,美国以安全为由,禁止海陆空三军使用商用无人机,包括大疆无人机;2018年,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发起的337调查,指控大疆对美出口、在美进口或在美销售的无人机及其组件侵犯了其专利权。

2019年,美国将大疆无人机列入需要大幅度增加惩罚性关税的商品行列。2020年12月,大疆被美国商务部纳入“实体名单”,2022年3月12日,美国一家设计软件企业Figma停止为大疆服务。

虽然大疆凭借自身实力暂时化解了风险,但是在当下风云突变的国际局势里,地缘政治风险犹如一把悬在头顶上的剑,随时都有掉下来的风险。

今年俄乌战争爆发后,大疆一度被卷入“消费级无人机被军用”的漩涡里,随后大疆无人机产品被德国最大的电子零售商MediaMarkt下架,大疆也因此终止了在俄罗斯乌克兰两国的商业活动。

大疆还要练内功

虽然大疆在消费无人机领域建立优势地位,但是也面临着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增速放缓,产品结构单一的问题。

而且面对动辄千元以上无人机产品,国内消费者开始怀疑无人机只是消费主义创设的伪需求,对绝大多数人而言,购买一套无人机最终免不了吃灰的下场。

在此情况下,想从海外市场回归国内市场的大疆,扩张业务边界显得十分必要。

2021年11月,大疆发布了全新农业无人机T40和T20P正式发布,进入工业无人机领域。

另外,凭借在无人机领域硬件和软件层面的技术积累,大疆正在寻求将技术嫁接到其他领域,其中造车是传闻最多的领域。

据悉,早在2016年大疆成立了自动驾驶团队,2018年在深圳获得第一批智联网汽车测试牌照,2019年大疆建立首个车规级智能制造中心并明确了一级供应商的定位。

2021年在4月上海车展上,由大疆与上汽通用五菱联合打造的L2级自动驾驶汽车宝骏kiwi EV亮相,12月,大疆发布了自动驾驶宣传片《信马由疆》。

2019年7月,大疆还曾推出首款教育机器人(300024)机甲大师RoboMaster S1,随后推出推出“大疆教育”品牌。

但无论是智能汽车,还是AI教育,这些领域里早已强者林立,对于新入局的大疆而言,还得继续练内功。

END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商业华观。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冀文超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