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亲自上阵 引领定投热潮

2022-06-17 16:29:31 青岛财经日报 

近期,基金行业悄然掀起基金经理“定投团”热潮,十余位基金经理带头自掏腰包定投自管基金,并在互联网销售平台上晒出投资账单。在基金经理的带领下,不少基民开始加入定投大军,并随着市场反弹有所收获。此举也引来合规争议:基金公司如此操作是否合规?在买入时进行展示的基金经理能否在卖出时也坦然相告?

业内人士表示,作为基金销售的一种手段,基金公司与基金经理在带头定投时,须声明自己的销售立场,以防误导投资者。

基金经理带头定投惹争议

基金发行市场在经历了一季度的冷清之后,不少基金公司另辟蹊径:在市场低点着手布局基金定投计划,发力持营。4月,嘉实基金基金经理田光远启动“双稀”基金定投计划,每周1500元定投其管理的稀土和稀有金属主题ETF产品。5月初,大成基金刘淼开启定投计划,承诺每笔份额至少持有三年。华夏基金则发起“定投团”活动,由12名基金经理带头定投,每周定投金额在1000-10000元之间;基金经理同步发布“定投日记”,晒出投资截图,分享投资理念。

这一系列做法引发合规争议。有市场观点认为,基金经理自购属于重要信息,应该通过正式信披的公告形式对全体投资者披露。

华夏基金对此回应称,公司在官方平台以及第三方平台公开的基金经理定投相关信息均符合相关法规要求,所有投资者均可以查看相关信息。

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姚慧博士进一步解释道:“根据现行基金信息披露要求,基金自购并不属于必须披露的信息。因此,从目前来看,基金公司可以自行选择通过什么渠道披露该类信息。”

公开赎回信息有利有弊

在参与定投计划的基金经理中,华夏基金百亿基金经理周可平是定投金额较大的一位。他的定投计划是:每周对自己管理的四只产品合计定投1万元,并承诺所有定投计划至少持续到2023年底。目前,周可平已经连续定投9期,其中3只定投产品盈利10%左右。

基金经理亲自上阵定投,令不少基民感到安心,有投资者表示:“有基金经理一起定投,心里踏实多了。”但也有投资者说:“卖出的时间点能不能也公布?”

基金经理是否会“买声大、卖声小”?业内人士认为,及时获得赎回信息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利益,但也有可能造成市场的过度解读。

在最近出台的《基金管理公司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指引》中,对基金公司相关人员购买自家基金提出了具体要求,对于申购赎回披露情况尚未明确。姚慧认为,基金公司自购和赎回自家基金都是重要信息。对投资者而言,赎回信息可能提示了只有内部人才能获得的基金风险,例如预期收益不佳,或者因为较大规模赎回可能带来的投资策略无法继续等,对投资者具有较大的参考意义。

不过,姚慧同时强调,投资者和市场也有可能过度解读该类信息,导致基金或资本市场因为投资者的羊群效应而波动加剧,从而加剧基民的损失。总体而言,投资者有获得重要信息的权利,沟通是消除误解的良方,基金公司如果能够在披露该类信息时做出合适的解释,应该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

需明确销售立场

业内人士认为,基金经理定投属于基金销售的一种手段,基金公司需要声明自己的销售立场。“这种‘定投团’方式非常类似专业人士直播带货基金,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并非独立第三方。虽然他们和投资者同样希望基金业绩优秀,但是立场决定责任义务。”姚慧强调说,基金公司必须在非常醒目的位置上提示投资者其销售立场。否则,很有可能因为投资者信任基金经理的专业性,而存在误导的嫌疑。

多位参与定投计划的基金经理表示,当下市场进入可投资区间,但基民却信心不足。开启定投计划,能够帮助基民“买在无人问津处,卖在人声鼎沸时”。基金经理现身说法,究竟能否达到基金公司预期的效果?姚慧表示,此举确实有助于更多投资者了解定投,是投资者教育的有效方式。同时,定投能够简化择时难题,帮助投资者克服因情绪导致的不理智买卖冲动。

不过,姚慧同时强调,也正是因为定投不需要考虑择时,随之而来的是投资收益被钝化。因此,定投不适合所有人,也并不适合所有场景,同时它并不解决基金选择问题。对于投资者而言,最重要的始终是选择同自身风险收益偏好及预期持有期限相适应的、历史业绩有保障的基金产品。

综合

(责任编辑:周文凯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