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IPO募资额同比增四成,破发难题应从定价机制着手解决

2022-08-17 19:48:26 证券市场红周刊 

红周刊丨胡靖聆

今年以来,对比欧美IPO市场,A股IPO募资额处于领先地位。据《红周刊》梳理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8月11日,A股市场共有220只新股完成募资发行,募资总额超过3710亿元。同期,美股市场发行的357只新股募资额为174亿美元(约1173亿人民币)。与此同时,A股IPO破发率相对较高,但月度表现已经“触底反弹”。

今年以来截至8月11日,A股IPO市场以3710亿元——同比增加近四成的募资额稳居世界第一。但与此同时,新股破发多现,特别是今年3月、4月和7月,新股上市首日破发率在30%左右,8月以来新股破发状况转好。

对于新股破发现象,渤海证券做市业务负责人张可亮向《红周刊》表示,在新股定价的博弈过程中,一级市场价格和二级市场价格一直偏离较大,未来不排除两个市场报价“合二为一”的可能,以让报价接近企业实际价值。

A股IPO募资额冠绝全球

高价百元股数量达10只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A股IPO数量和筹资额均位列全球第一。据安永6月30日发布的《中国内地和香港IPO市场》报告指出,今年上半年上交所凭借328亿美元的筹资额位列全球第一,占全球总量的34%。深交所IPO数量领先全球,共计81宗,占全球总数的13%。以融资额计算,上交所和深交所分别摘取环球融资额排行的冠亚军,分别成为全球第一和第二大的上市目的地。

《红周刊》统计Wind数据显示,按照上市日期口径,今年以来截至8月11日,A股市场共有220家IPO公司完成募资发行(剔除换股吸收合并平庄能源(000780)上市的龙源电力、北交所转板科创板的观典防务以及北交所转创业板上市的泰祥股份),实际募资总额约为3710.01亿元,平均每家募资金额超过16亿元。虽然IPO数量比去年同期减少约32%,但是实际募资总额上升约42%,平均个股融资规模明显增大。(见表1)

相比较而言,今年以来截至8月11日上市的新股中,中国移动募资金额最高,为519.81亿元,与2020年同期上市的中芯国际532.30亿元的募资金额较为接近,而2021年同期上市的募资金额最高值是三峡能源的227.13亿元。在今年以来上市的新股中,募资金额的中位数是9.61亿元,超过2021年同期的4.87亿元和2020年同期的5.61亿元。同时,今年以来上市的新股中,募资额的最小值也高于2020年和2021年同期。

《红周刊》梳理Wind数据发现,今年以来截至8月11日,发行价超过百元的高价新股数量有10只,超过2020年和2021年同期的总和。今年上市的220只新股的发行价中位数是30.23元/股,高于2020年同期的17.37元/股和2021年同期的15.08元/股(见表2、表3)。

对于今年以来新股发行的高募资额以及价格“中枢”上行现象,张可亮向《红周刊》表示,新股发行定价有三个决定因素,一是询价机构与发行人和主承销商的博弈,在询价新规之前,询价机构有动力压低发行价格,而发行人和主承销商有动力提高发行价格。二是询价新规执行之后,也即2021年9月新修订的发行承销办法,将询价的高价剔除比例从不低于10%调整为不超过3%,抑制了询价机构的低报价现象。三是新股上市时的二级市场走势,新股发行定价的买卖双方,也都要参照当时的二级市场走势进行博弈。因此,IPO高募资额实际表明,市场报价向发行人和主承销商有一定的倾斜。

上市首日破发率达到22%

近3成新股处破发状态

与IPO高募资额和高价相对,许多新股上市即破发,或上市后一直处于破发状态。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8月11日,223只新股中有49只上市首日即跌破发行价,破发率达到21.97%。而2021年上市的524只新股中,仅有22只首日破发,今年以来首日破发的新股数量已超去年全年。从破发幅度来看,4月12日登陆科创板的唯捷创芯创下今年以来新股首日最大跌幅的纪录,上市首日收跌36.04%,同时唯捷创芯也创科创板开板以来新股首日最大跌幅。

《红周刊》梳理上市首日破发新股发现,按照发行价统计,49只新股的发行价中位数为49.92元/股,翱捷科技和中一科技发行价超百元新股上市首日破发。分板块来看,今年上市的68只科创板新股中,有31只上市首日破发,接近半数;创业板迎来79只新股,首日破发的新股数量为13只。

如果拉长时间,《红周刊》统计新股上市以来的股价表现,有57只新股仍然处于破发状态,占比达到25.56%,其中包括22只创业板新股和21只科创板新股,发行价超过百元的高价股有腾远钴业、翱捷科技、中一科技和三元生物,发行价分别为173.98元/股、164.54元/股、163.56元/股和109.30元/股。

对于今年新股破发的现象,德邦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吴开达向《红周刊》分析称,自询价新规出台后,新股破发风险有所抬升。

张可亮也向《红周刊》分析指出,除询价新规因素,疫情反复和地缘政治因素导致股市出现较大下行,市场整体估值缩水,难以支撑新股的较高估值。另据东莞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杨博光介绍,今年以来,市场风险偏好持续下降,或进一步加剧了新股破发。

此前,吴开达在研报中指出,截至今年4月份数据,有4类企业破发比例较高,一是未盈利企业,二是高首发市盈率(摊薄)的股票,三是首发市盈率(摊薄)高于所属行业市盈率的新股,四是首日发行价格较高的股票。

不过,如果分月度数据观察,新股破发数量波动剧烈。今年3月和4月新股破发层出不穷,分别有12只和16只新股上市首日破发;5月和6月份新股首日破发降为4只;7月有8只新股在上市首日破发;8月份以来截至8月11日上市的18只新股中,上市首日破发的仅有1只(见表4)。

对此,吴开达向《红周刊》介绍,这种破发波动与疫情、经济数据表现、行情波动等是相匹配的。

对于5月和6月新股破发偏少现象,杨博光向《红周刊》分析指出,4月24日上交所组织多家券商召开座谈会研讨破发现象,要求主承销商审慎确定发行价格,新股发行数量减少,市场表现较为审慎。5月深交所对首发项目出具《问询函》,问询关注投价报告出具程序及预测审慎合理性。同时经历了二级市场的估值下行,此前新股大量破发对市场情绪的压制等诸多因素,5月和6月上市的新股定价估值明显下移。自7月以来A股市场有所回调,投资者风险偏好回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新股上市首日的表现。

IPO定价博弈

应将询价权交给所有市场投资者

未来新股破发现象会否减少?对此,上述专业人士指出,关键看IPO的定价问题能否解决。事实上,管理层一直在要求各方提升IPO定价能力。

张可亮向《红周刊》表示,这里面包含两个问题,一个是发行市盈率问题,一个是上市首日被暴炒的问题。“在新股定价的博弈过程中,我们只考虑了询价机构和发行人及其主承销商,他们的博弈产生了一级市场价格,但是上市当天是所有投资者的博弈产生了二级市场价格。既然一级市场价格和二级市场价格一直偏离较大,为何不直接将二者合二为一,即不搞身份歧视,以公平为原则,将询价权力交给所有的市场投资者,包括散户,而不是仅仅是询价机构。将询价和发行合二为一,投资者按照自己对企业的估值进行报价,企业和发行保荐机构根据报价情况决定发行价格。这一措施,可以给出一个相对合理的发行市盈率。”

张可亮表示,“上市当天暴炒的问题,可以学习北交所,在上市首日,持股5%以下的股东,可以不限售,将存量股东也引入博弈,用老股的不限售来限制新股上市首日被暴炒的顽疾。”

吴开达也向《红周刊》指出,减少破发现象首先需要依靠市场的自发机制,网下投资者考虑自己的安全边际进行报价,将有效压低发行定价,保证新股涨幅。“此外,规则上提高高价剔除比例,也可以抑制当前搭便车的报高价的投资者。最后,在发行人、投行主导定价权的环境下,需要对发行人、投行进行合理窗口指导,共同推动市场的健康发展。”

吴开达指出,长期来看,发行层面的配售制度仍有优化空间,例如,加强承销商定价权,实行歧视性分配,在数量上补偿提供真实信息的询价对象是成熟市场的激励机制。但本质上制度要与市场环境相互适配,我们仍需要更为成熟的市场作为基础。

(本文已刊发于8月13日《红周刊》,文中提及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建议。)

(责任编辑:周文凯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