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授权

注册

A股双11打折,能抄底嘛?

2019-11-12 00:07:25 和讯名家 

  市场分析

  1. 指数:预计仍将下探 周末《擒牛社》谈到:小心周一周二的调整,结果一语成谶。

  盘中看到个段子:3316家A股上市公司参与"双十一"优惠促销活动。872家98折,2220家92~98折,169家93~95折,29家93折,26家9折优惠。天猫14点21分交易额才破2000亿。大A股两市打折成交额4230亿。。。

  实话实说,周末的利空的确太多:再融资全面放开,CPI超预期,关税再起风波,这些因素均对市场构成强力压制。 再融资会对市场构成抽血作用,CPI超预期使得货币无法继续宽松,贸易问题直接影响两国的进出口,进而影响宏观经济和企业盈利。 屋漏偏逢连夜雨,盘后,最新的金融数据也很难看,10月新增人民币贷款6613亿远低预期,社融增量6189亿环比暴跌73%。 金融数据是经济数据的领先指标,企业只有拿到钱才能进行经济活动,现在数据不及预期,将影响市场对经济企稳的预期。 所以,《擒牛社》预计,周二指数或将继续下探,在年线处短线得到支撑企稳。 中期来看,指数要企稳恢复上涨,需要看到通胀问题逐步缓解(预计明年春节后),或者经济有企稳迹象。目前来看,时间还早。 此外,未来几个月的解禁值得重视. 今年11月到明年3月,A股将有1541亿股集中解禁,以市场的现有价格计算,解禁总市值将高达1.9万亿。 现在大小非普遍对经济和市场没信心,减持已没有悬念,1.9万亿减持20%,就是3800亿。这些钱从哪里来? 除了减持,还有IPO,再融资,这么低门槛的再融资虽说不直接抽二级市场的血,半年禁售期以后呢? 2. 盘面:注意外资流入持续性 1)外资持股品种坚挺 周一盘面全军覆没,各大板块指数均呈现下跌。跌幅较小的为保险、白酒等核心资产。这类品种的价格主要靠外资持续买入支撑。 需要注意的是,明年3月以后,外资流入的速度或将减缓。理由是月底的MSCI中国权重因子扩容,以及明年3月的罗素指数扩容完成后,后续的纳入,这些国际指数公司往往要观察当地市场1年左右的时间,再考虑是否继续扩大权重。 历史上看,其它国家的纳入,观察2-3年时间再接着继续提高比重,也是很正常的。 也就是说,在中国市场进入观察期后,外资是否还会如当下这般积极流入?这是个值得观察的点。 2)科技股大跌 科技股的波动,除了和业绩有关,更多和市场环境有关。指数走好,市场容易乐观,会参与具有想象空间的科技股。但当市场走弱(比如指数破位),里面的资金跑的比兔子还快。 当下的科技股,已经没有了年初的超跌、低估值优势,普遍估值较贵,总体来看,就是个资金互相博弈的筹码。 3. 国资委支持科创板公司实施股权激励 现在高层为了激活经济,真是操碎了心。本次股权激励政策,允许将持股5%以上的核心骨干人才纳入激励范围,支持尚未盈利的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允许限制性股票的授予价格低于公平市场价格的50%。 尤其是第三条。原来股权激励的价格是不能低于50%的。也就是说,假设上市公司股价10元,如果做股权激励,给到员工的股份价格不能低于5元,现在这个规则做出修改,也是希望激励员工,带动企业发展。 经济下行期,未来相关的鼓励政策会越来越多。不过这类消息均对上市公司的中期基本面构成利好。 但是,正如前文提到,短期要想让股市涨,必须要看到通胀苗头被遏制,或者经济企稳。

  行业解读

  医药产业大变革,CRO行业迎来高增长黄金期

  参考全球市场经验:在制药行业收入端小幅承压的同时,CRO产业反而迎来了黄金发展期。全球CRO巨头们在这一时期股价都有一波“持续5年以上,年化35%以上收益”的大行情光大证券(601788,股吧)分析师认为,在我国制药产业大变革时代,内资药企的研发外包需求将被激发,我国CRO行业将持续高景气。

  CRO(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即合同研究组织,是指通过合同形式为医药企业在药物研发过程中提供专业化外包服务的组织或机构。CRO企业接受药企的委托,执行新药研究中的部分工作。

  药物研发不仅是一项高投入、高回报,同时又是高风险的业务,为了提高效率,研发外包服务需求不断增长,如前期研究中的合成提纯、中期的临床管理、后期的材料申报审批等,都可以直接外包以节省成本。总的来说,CRO有利于创新药的降低成本与风险分担;降低研发难度;缩短研发周期。一般来说,由CRO 承担的项目与药企自身承担的项目所需时间相比,大约可以节省 1/3-1/4 的时间。

  全集成电路产业目前大都是设计和制造相分离,其中台积电承担了大部分制造工作,高通、苹果等只需把芯片设计好,后面的工作完全有台积电来承担,台积电解放了那些芯片设计公司,这种代工模式推动半导体迅速发展。

  业内认为,CRO之于创新药企业,犹如集成电路代工厂之于IC设计厂商。在全球医药研发成本大幅提升、新药研发回报率持续下降的背景下,CRO/CDMO变得至关重要,对于创新性生物科技公司的意义尤其重大。

  随着制药企业在生物制剂领域的持续投入,全球生物制剂研发服务市场将继续保持高增速,2016-2021 年复合年增值率将达到19%,以市场规模计算,2021年将增至 200 以美元。不同于小分子药物,生物药物的开发过程更具资本密集型和复杂性,因此生物制药企业更倾向于选择外包服务。

  中国是全球增长最快的生物制药研发服务市场,其市场增速远超全球生物制剂市场整体增长,并在未来有望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速。自 2012 年中国生物制剂研发市场由7亿人民币增至 2016 年的 21 亿人民币,复合年增长率为 30.5%,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计,到 2021 年中国生物制剂市场规模将达到 92 亿人民币,2016-2021 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34.8%。

  分析师认为,CRO业务极具延伸性,龙头公司潜在天花板高:研发端是药品整个生命周期中最早期,也是资金投入最大的环节。CRO公司在这一早期环节介入,提供了药品整个生命周期中价值含量最大的服务,其业务极具延伸价值。“循着生命周期延伸”几乎贯穿着CRO龙头公司发展的始终。未来,CRO龙头将服务于研发立项(咨询)、融资(投资)、研发(CRO)、生产(CMO)、销售(CSO)等药品全生命周期,实际天花板极高。

  当下我国制药产业正处于大破大立之时,我国CRO产业有望迎来类似于欧美90年代的黄金发展期。长期看,CRO业务延伸性强,天花板高,强者恒强趋势明显;短期看,仿制药带量采购和一级市场投融资情况可能会对CRO行业产生扰动,但各细分领域龙头订单充足,抗风险能力强。

  综合来看,重点推荐药明康德(603259,股吧)(临床前龙头)、泰格医药(300347,股吧)(临床龙头)、昭衍新药(603127,股吧)(药物安评龙头),建议关注药石科技(300725,股吧)(分子砌块龙头)。

  我国此前凭借着低成本、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吸引了大量的外资药企临床前外包需求。时至今日,我国的这两方面优势依然显著,同时相关产业已经较为成熟:2015 年之前,我国人工成本仅为欧美发达国家的 40%,16 年之后,国内人力成本持续提升,报价也有所提升,目前报价大约在 60%;经过近20 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 CRO公司,有能力能承担全流程外包业务,目前已普遍与外资药企合作。外资药企对我国的临床前外包需求将继续维持稳定增长。

  我国 CRO 产业呈现分层竞争格局,只有头部的CRO 公司才有能力承接创新药研发外包需求。无论是业绩增速,还是增长持续性,头部 CRO 公司均有明显优势。 自15年起,集“采购权、支付权、定价权”于一身的超级医保局成立,开始试点一致性评价仿制药的带量采购模式,预示着我国原有仿制药模式将终结。原有的仿制药“高定价、高费用、高毛利”的创新药营销模式开始终结。未来,企业只有不断推陈出新,不断研发出真正具临床价值的新品才能生存,我国制药产业正迎来大破大立。

  我国的CRO产业在承接外资药企外包需求中建立,目前正处于第三次发展浪潮中,与前两次都是由外资药企需求拉动不同,本次是由内资药企需求拉动。

  国金分析师认为整个研发外包行业中临床CRO细分领域的增速最快,发展确定性最强,中国临床试验快速发展的核心动力来自内资医药公司和中国Biotech企业,这部分内资临床CRO的爆发需求。

  未来2-3年将集中迎来国内企业研发外包需求潮:当临床二期项目进入三期以后,计划入组病人会有5-10倍的增长,带来巨大的临床CRO(创新药大临床)、数据统计、CDMO(临床研究用样本)需求。目前国内新药研发早期项目较多,考虑到临床研究的平均开展周期,分析师认为未来2-3年国内研发外包需求将集中爆发。

  CRO板块公司18年和19年前三季度业绩持续高增长,普遍超市场预期,催生了板块性行情。剔除药明康德、康龙化成(300759,股吧)个股性原因,CRO板块19年1-5月股价整体涨幅高达50%,是医药行业中的耀眼板块。

  从PE(TTM)角度来看国内9家CRO企业平均PE为68.14倍,5家CMO企业平均PE为74.91倍,没有明显高于海外5家巨头的85.02倍。从估值角度继续向上空间已经比较有限,因此行业未来更多要看业绩的增长带动的股价上涨而非估值的上涨带来的股价上涨。

  对比美国新药研发驱动的CRO行业数十年的持续高增长,国内新药研发投入预计在未来5-10年持续10%以上甚至20%的增速和CRO渗透率提升,将对应着CRO行业20%以上增速,在行业集中度提升之下也就对应着行业龙头30%以上增速,在规模效应之下利润增速可能会高于收入增速。也就是CRO行业在未来的5-10年都会是创新驱动的持续高增长的医药行业细分领域。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市界。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