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模生物科创板IPO,国内CRISPR基因编辑领域产业化提速

2021-02-05 18:13:32 和讯网  什可

   基因编辑被认为是生命医学领域一项革命性的技术,2013年以来,该领域的研究持续火热。2020年,两位年轻的法国女性科学家埃玛纽埃尔·沙尔庞捷、珍妮弗·杜德纳因发现了基因技术中的超级工具CRISPR/Cas9基因剪刀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基因编辑进一步被广泛关注。

  行业环境巨变,化学药和生物药不断迭代、基因和细胞药物崭露头角,全球创新药进入黄金发展期。

  在国内,就有一家主要从事基因修饰动物模型产品及技术服务相关业务的公司——上海南方模式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南模生物”)正走入大众视线。

  南模生物IPO招股说明书已于2020年12月18日获受理,拟于科创板上市;保荐机构为海通证券(600837,股吧);其拟公开发行不超过1949.09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不低于25%。

南模生物科创板IPO,国内CRISPR基因编辑领域产业化提速

  公开资料显示,成立于2000年的南模生物,由基因组中心、上海生科院、成国祥出资设立,公司专注于提供基因修饰模式生物研发、生产、销售和定制化服务。

  公司通过以CRISPR/Cas、ES细胞打靶等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创新为先导,南模生物打造了以模式生物基因组精准修饰、基因功能表型分析、药物筛选与评价为核心的技术平台 ,即基于CRISPR/Cas系统的基因修饰技术、和基于ES细胞打靶的基因修饰技术,并构建覆盖人类基因的活体模型资源库。

  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费俭、王明俊通过砥石咨询、璞钰咨询、砥君咨询合计控制南模生物48.87%的股份。费俭、王明俊签订了《一致行动人协议》,因此两人皆为南模生物的实控人。员工持股平台砥石咨询持有发行人47.49%的股份,为公司的控股股东。

  1 初具规模,仍处于试验性阶段

  据了解,南模生物使用的模式生物包括大鼠、小鼠、斑马鱼、线虫等。其中,小鼠是公司提供模型产品和技术服务的主要载体。因而公司营业收入也主要来自于基因小鼠的销售、定制和技术服务业务。

  申报稿显示,2017-2020年1-6月,南模生物实现营收分别为7629.14万元、1.21亿元、1.55亿元、7742.68万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42.45%;同期对应的净利润分别为-1605.34万元、1511.12万元、2324.99万元、1203.97万元。

  可以看到,公司已初具规模,但仍处于前期发展阶段。2017年公司净利润为负,是因为其进行了一笔2176.54万元的股份支付。

  自成立以来,南模生物在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精神疾病、代谢性疾病、炎症、罕见病等基因功能研究和药物研发领域,已累计研发出各类基因修饰动物模型超过10,000 种。其中,公司自主研发模型超过5,000 种,在PD-1、PD-L1、CTLA-4、CD47、TIGIT 等免疫检查点、APOE4 型阿尔兹海默症、A/B 型血友病等前沿、重点的疾病研究领域,均建立了人源化小鼠及相关疾病模型。

  具体来看,南模生物主要有基因修饰动物模型产品、基因修饰动物模型技术服务两大业务。基因修饰动物模型则作为重要的科研工具已应用于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医药研发和CRO服务领域。

  报告期内,公司基因修饰动物模型产品产生的销售收入分别为6558.02万元、1.04亿元、1.29亿元、6367.66万元,为主要收入来源。

南模生物科创板IPO,国内CRISPR基因编辑领域产业化提速

南模生物科创板IPO,国内CRISPR基因编辑领域产业化提速

  不过,从其前五大客户构成来看,公司客户以知名科所院校、医药公司、CRO 公司和综合性医院为主,但公司主营产品主要销往国内高等院校。也就是说,公司目前还处于试验性阶段。

  2 销售费用高占比高 存应收账款坏账风险

南模生物科创板IPO,国内CRISPR基因编辑领域产业化提速

  南模生物目前规模相对较小,报告期内的销售费用率要大幅高于可比公司均值。销售费用占比最大的属职工薪酬,占比在60%以上。

  显而易见,公司研发投入力度较大,研发投入占比分别为13.62%、14.49%、18.53%、21.32%;累计研发投入7,318.90 万元,占累计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7.02%。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报告期内存在委托开发,占研发费用比分别为8.38%、6.70%、 8.41%、17.60%,接近一半是委托开发。

  另外,随着公司规模逐渐增大,公司应收账款进一步增加,各期应收账款余额分别为1,898.52万元、3,219.89万元、3,897.35万元、5,763.90万元,占当期营收比分别是24.89%、26.51%、25.18%、37.22%(年化占比)。

  而在公司业务中,定制化模型、表型分析等业务执行周期较长,相关项目合同周期亦较长。所以,公司存在长周期合同的执行风险。若客户回款周期变慢的话,则存在坏账风险。

  此外,报告期内,公司存货周转率高于可比公司昭衍新药(603127,股吧)、博济医药(300404,股吧),主要系项目开发周期较长,期末未完工项目成本较高。

  报告期内,公司无长短期借款,经营现金流主要来自于长期股权投资,分别为50万元、50万元、350万元、1050万元;同时期货币资金分别为2782.92万元、5179.12万元、1867.38万元、4639.55万元;以及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823.36万元、1,174.57万元、3,477.11万元、-464.48 万元;2020年上半年现金流为负主要系疫情影响导致客户复工较晚,回款速度减慢。整体而言,公司现金流相对充足。

  另外,2020年上半年还发生了一笔7500万元的筹资,说明公司融资能力较强,似乎是不差钱。但公司本次募集资金仍将补充1亿元流动资金

  3 基因编辑领域如火如荼 国内产业化提速

  近年来,新的药物形式和给药技术快速发展,单抗等大分子药物、 RNA 药物、细胞疗法、基因编辑技术不断涌现,造就了一批明星公司以及投资机会。

  2017年,诺华制药推出了首个FDA批准的基因编辑疗法以治疗人体免疫细胞癌变。此后几年,FDA逐步批准了多个基于基因编辑的癌症治疗方法。在不到两年的时间,至少有11项基因编辑研发项目在美国、欧盟进入临床开发阶段,其中有6项就是基于CRISPR基因编辑系统。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全球最大的科学仪器制造商赛默飞世尔科技就拟以1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Brammer Bio,欲开发为基因疗法和基因修饰细胞疗法的制药公司提供外包研究和制药的服务。基因编辑领域正逐渐站上风口。

  而资本更是对基因编辑这一未来技术寄予厚望,近一年来,美国基因编辑三巨头CRISPR Therapeutic、Intellia Therapeutics、Editas Medicine的股价涨幅分别达225%、134%、450%,三家公司的总市值达到230亿美元。目前CRISPR 旗下的CTX001管线处于I/II期临床,Intellia旗下的类似产品也在美国开展I期临床,Editas的管线预计在2021年进入I期临床。

  当前,我国仅博雅辑因的一款针对输血依赖型β地中海贫血的基因编辑疗法产品ET-01,即CRISPR/Cas9(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技术)基因修饰BCL11A红系增强子的自体CD34+造血干祖细胞注射液获得临床试验的资格,这也是国内首个获得受理的CRISPR基因编辑疗法临床试验申请。

  2020年10月份博雅辑因的β地中海贫血基因治疗产品IND申报获批,意味着博雅辑因成功向国际一线梯队靠拢。而南模生物此次冲刺资本市场,亦意味着国内在CRISPR基因编辑领域正逐渐向着产业转化提速。

南模生物科创板IPO,国内CRISPR基因编辑领域产业化提速

  据悉,南模生物本次募集资金4亿元,将分别投资1.2亿元于上海砥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物研发基地项目(南方模式生物)、投入1.3亿元于基因修饰模型资源库建设项目,其余资金则用于人源化抗体小鼠模型研发项目、基于基因修饰动物模型的药效平台建设项目。

  目前,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动物模型、小鼠模型市场,2019年市场规模分别约为81亿美元、61亿美元,其中小鼠模型的全球市场份额高达约80%。

  国内方面,基因修饰动物模型的全球市场份额虽然不高,但随着新药研发和CRO行业的蓬勃发展,模型使用量快速增加,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同时,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持续进步和成熟,国内生产动物模型的效率和成本不断优化,从而有望带动国内及海外市场需求的增加。

  而国内资本市场推出科创板,更是为南模生物等一众创新药企举足资本市场提供了契机。

  虽然,在基因编辑相关的基础科学研究方面,中国的相关论文和专利数与美国旗鼓相当。然而,在成果转化层面,国内基因编辑领域在注册性临床试验方面、生态系统方面和国际领先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

  不过,中国创新药发展势头强劲,预计未来5年本土创新药销售额以CAGR超30%的速度增长。未满足的临床需求有待更多供给;制度、人才红利促发医药创新热潮;医保加速纳入,共同助力创新药产业形成正循环。

(责任编辑:刘海美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