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碳足迹核算和互认
首先,建议完善重点行业的碳足迹管理体系,夯实碳市场运行的数据基础,打通国际互认渠道,并进一步完善碳金融手段。具体来说,要建立汽车行业统一的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推动汽车产品碳足迹的国际衔接互认。此外,还建议尽快将中国重点碳排放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特别是钢铁、铝等重要上游关键工业原材料行业,以促进汽车行业产品原材料阶段的碳减排。针对钢铁行业,还需要加快建立低碳排放钢铁产品评价和认证体系,并推动钢铁企业碳排放数据的自动采集和统一的碳排放因子相关检化验标准流程。此外,对于氢能产业的发展,建议制定氢能产业碳排放行业基准及相关方法学开发,将“绿氢”的减排量纳入全国碳市场中。
建议氢能纳入碳市场
针对氢能产业,建议以市场应用为导向,推进氢能在交通领域的示范应用,以及拓展在储能、发电、冶金、化工等领域的应用,推动氢能产业规模化发展。同时,应尽快制定氢能产业碳排放行业基准及相关方法学开发,将“绿氢”的减排量纳入全国碳市场中,以推动其降本增效,实现可持续发展。
完善碳金融支持
建议进一步扩大碳市场的覆盖范围,并鼓励金融机构探索碳金融产品创新,挖掘碳排放权价值,创新金融形式。同时,加强国际合作,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升我国碳金融市场的国际竞争力。此外,可以以香港作为平台,将相关方法学向国际推广,吸引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以及企业使用相关方法,加强内地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与香港国际碳市场的互联互通。
总的来说,建议完善重点行业碳足迹管理体系,推动碳足迹核算和互认,将氢能纳入碳市场,以及完善碳金融支持,这些举措有助于推动中国碳市场的发展和提升国际竞争力。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