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怪象:上市公司爱做“高利贷生意”
|
香溢融通:上半年6次提供委托贷款 年利率创下21.6%的高息纪录 | |
香溢融通仅上半年,便先后6次对控股子公司或对外提供委托贷款,俨然已成为一家小银行。2011年伊始,其控股子公司香溢租赁便与宁波银行灵桥支行、湖州凤凰新城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签署委托贷款合同,将自有资金6000万元人民币委托宁波银行灵桥支行贷款给凤凰新城,委托贷款期限一年,贷款年利率18%。6月8日,香溢租赁更是借出一笔年利率高达21.6%的高息贷款,为当时一年期银行贷款利率6.31%的3.42倍。将自有资金5500万元委托中行贷款给南通麦之香,期限为一年。[评论] | |
金陵饭店:单笔借出2亿元“高利贷” 一年利息高达2400万 | |
中南建设于5月底通过江苏银行向金陵饭店借款2亿元,用于公司经营资金周转,借款期限1年,年利率12%。据悉,本次中南建设以其全资子公司南通新世界持有的两块商业用地共计5.6万平方米,作为贷款的抵押。为此,中南建设还需在一年之内,向金陵饭店支付高达2400万的利息,平均每个季度必须支付利息600万元。目前,银行一年贷款基准利率为6.31%,而中南建设向金陵饭店贷款利率竟高达12%,教一般的银行贷款利率高出四成。[评论] | |
ST波导:倚仗高利贷生意成功扭亏 专心搞副业 | |
这家曾经生产”手机中的战斗机“的企业近年来,主营业务一直不景气,一度接连亏损。2009年以来,虽然净利润实现了扭亏,但其中投资收益仍然占了很大的比例。此前的2011年一季报显示,ST波导第一季度的净利润为1896.96万元,其中投资收益便达1216.06万元。而ST波导显然也尝到了其中的甜头,今年4月,ST波导再度通过中信银行杭州分行向淮安弘康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发放5000万元人民币的委托借款,用于淮安弘康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业务经营。本次委托贷款年利率为18%,期限为一年。[评论] |
观察:演绎“三方共赢”合家欢?
|
|
(1)高利贷性质的对外委托贷款 向无关联的公司发放高息贷款,多为房地产或相关企业。如香溢融通向东方巨龙和凤凰新城提供的5000万元和6000万元的一年期委托贷款,年利率分别高达为21.6%和18%。 (2)向关联的控股公司、“亲戚”公司放贷 这类贷款一般利率适中,贷款方需要提高资金利用率,借款方缓解资金压力。如7月15日天津松江集团向其持有59.67%股权的天津滨海控股提供一年期总额1亿元的委托贷款,贷款利率为8.528%,略高于一年期贷款利率。 (3)以低于银行贷款的利率从控股股东处获得大量借款 如珠江啤酒从珠啤集团借到了4000万元现金的利率仅为2.75%,甚至低于一年期存款利率。中国中铁以基准贷款利率下调10%的优惠条件从控股股东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拿到了不超20亿元的现金。 (1)上市公司委托贷款的利率 > 央行贷款基准利率 上市公司委托贷款的利率通常都会高于央行贷款基准利率。譬如,粤电力A6月底发布的公告称,鉴于当前严峻的外部融资环境,为满足公司下属控股子公司经营活动资金需要,公司董事会同意分别向粤江公司和中粤公司均提供2亿元人民币委托贷款,而贷款利率则分别按照央行对应同期同档次基准利率上浮5%执行。 (2)对外提供委托贷款收取的利息往往更高 除了向关联方提供委托贷款外,不少上市公司还向其他无关联公司发放高息贷款。而与前者相比,上市公司收取的利息就更为可观,最高年收益率超过20%。 |
审视:天下哪有免费的午餐
|
受借方:借来的总要还——高额借贷成本将吞噬未来利润 | |
从上市公司的公告看,其委托贷款的借款人大多是房产商、制造业企业等。在目前多种融资渠道被堵的情况下,土地资金匮缺的小企业几乎已经无能为力,委托贷款自然成为炙手可热的市场选择。今年上半年以来,上市公司通过委托贷款放贷的年利率最高能达21.6%,但很多“饥肠辘辘”的企业为解燃眉之急依然敢借。高息借贷——固然救了当下,但财务成本势必压缩利润空间。很多长期性问题摆在面前,企业对后果是否有能力承担,前路是否会平坦,受借方举债之际应对此慎重思量。[评论] | |
借出方:发财恐成黄粱梦——放贷容易收贷难 | |
委托贷款属于银行中间业务,受托人(银行)不承担任何贷款风险,只收取手续费。另外,在经营委托贷款业务的上市公司中,部分竟赫然写明“无需抵押或担保”。这便意味着,一旦违约出现,风险全部由发贷企业承担,上市公司股东的利益显然会受到挑战,其中的风险不可小觑。实际上,今年以来上市公司委托贷款的逾期风险早已呈现抬头迹象,ST波导、香溢融通、粤电力、莱茵置业等多家上市公司近期纷纷公告委托贷款展期,其中香溢融通更就一笔到期未还款项于7月20日向法院提起诉讼,并表示“可能会对公司未来业绩产生一定影响”。[评论] | |
投资者:莫为怪象买单——警惕上市公司业绩泡沫 | |
委托贷款高利之诱,令不少上市公司兴趣盎然,更有甚者竟在主业低迷的情况下专心搞起了副业。主业不够放高利贷来凑,利息收入正成为一些主业低迷的上市公司的主要盈利来源,这一怪现象在目前完成披露的上市公告中已有所体现。投资者在购买股票的时候,本来就承担了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变化的风险,而今大量的委托贷款无疑又让投资者再承担一份风险。武汉健民半年报显示,公司对外委托贷款取得1304.41万元的收益,而同期净利润为3619.62万元。是公司主营经得起推敲,还是“旁门之道”粉饰财报,“业绩泡沫”成为投资者选择标的时不得不面对的课题。[评论] |
拷问:上市公司变身“地下钱庄” 钱多还是贪婪?
|
|
|
|
和讯微博热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