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可能将是近几个月最为精彩的一周。在这一周时间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市场颇为关心的通货膨胀率、全球市场都在聚焦的中美贸易谈判,三大重磅在本周或会上演轮番“抢头条”的局面,市场自然也会随之而动。
就在上周末的朋友圈,却出现了一致看多的声音。A股市场的带头大哥—券商获得多重利好加持:
首先,MOM产品新政落地,证监会力推中长期资金入市;
第二,深交所突放大招,场内股票期权要来,不少市场人士甚至认为,这是另类加杠杆;
第三,银行理财子公司可开股票账户,万亿资金候场。看周末“朋友圈”的架势,周一券商若没有几个涨停的,都是失败。
然而,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呢?此前一直对市场抱有较大信心的头部券商:中信证券(600030,股吧)研究所近期却突然转向谨慎。他们究竟是发现了一些什么被市场忽略的变量?券商中国记者对该所进行了独家专访,来看最新回应。
三大重磅将如何影响市场
本周,重磅级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即将上演。从时间上看,较往年有所提前。这可能意味着,不管外围变量发生怎么样的变化,中央对明年的经济工作如何开展都已经做到“心里有谱”。当然,市场上也的确存在一些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乐观预期。若从刚刚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来看,却并不能找到一些乐观的迹象。
会议提出,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这可能意味着,对于经济增长是定力,有新的认知,并且提升了经济增长下滑的容忍度,而不是以牺牲未来潜力为代价,搞一味的强刺激。会议对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未有着墨,对股市、房市亦未有着墨,却把加速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放在了重在位置,显示实体经济的发展可能才是最值得托付的地方。
股市和债市最为关心的通货膨胀数据也将于本周公布。目前的CPI数据仍受猪价影响较大,虽然11月份,猪价水平整体有所回落。但据国泰君安的机构调研显示,中国养猪第一大省河南,从上月起,发生了新一轮非洲猪瘟疫情。豫西地区一个月环比消灭15-20%存栏。随着入冬和春节人员流动,疫情还有进一步加重的概率。国泰君安判断,预判行业复苏周期将延长,猪价创新高确定性较高。若真如国泰君安判断,未来CPI依然存在走高的可能性。近期国债的收市似乎也在反应这一点,12月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又开始震荡走高。
关于中美贸易问题,其实也可以从上周政治局会议的表述中找到一些答案和线索。会议中的提法是,要坚持用辩证的思维看待形势发展变化,增强必胜信心,善于把外部压力转化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强大动力,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不管外围如何变化,做好自己可能才是最好策略。事实上,上周外围股市上窜下跳的时候,A股市场再次展现了韧劲。
2.2万亿券商股能否扛起大市
对于A股市场来说,牛市的“带头大哥”就是券商。近几个月时间,券商股可以说不断有利好累积。本周末,再有三大利好,令整个周末的“朋友圈”都在谈论这件事。
那么,券商股是否真的能够扛起大盘呢?从短期来看,这种利好有助于券商出现脉冲,利好的累积给了市场更为强烈的预期。特别是场内期权的开启,这首先意味着部分券商多了一只“生蛋的鸡”,业绩将带来新的增长点;其次,期权的开启,意味着对冲工具增加,多了一层保护,中长期资金入市会更为坚决一些;另外,前几年火爆的量化对冲基金也可能迎来良好机遇,有一些量化基金甚至表示,苦了这么多年,终于要开始尝甜头了。这两类资金都意味着成交量,而券商的经纪业务占到整个营收的50%以上。
不过,从长期来看,还是有不确定性存在。这种不确定性就是成交量是否真能有效放大。这并不只取决于券业监管层面对证券业务的放松和创新,也取决于货币政策和实体经济的发展趋势等复杂变量。当然,券商或能摆脱对经纪业务的依赖,当资管业务、投行业务大幅增长,甚至能够压倒经纪业务的时候,券商也有可能迎来超级牛市。但当下,券业ROE的提升,除了牛市,并无他法。
中信证券缘何突然转向
此前一直对市场抱有较大信心的头部券商——中信证券研究所近期却突然转向谨慎。
就在12月1日,中信证券策略组就发布了《预期寻底,猫冬防御》为题的策略报告,该报告表示,12月经济下行和通胀上行的预期难见底,短期内政策难超预期,流动性宽松预期边际上减弱,且中美博弈复杂化,外部风险预期上升,并提出岁末年初最佳策略就是“猫冬”。一周后,12月8日,中信证券策略组新发布的策略报告《资金博弈的性价比显著降低》,延续上周的判断,预计市场韧性将减弱,建议继续“猫冬”防御,坚持配置低估值品种。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上月,中信证券研究部推出了全新方法论框架下的年度策略报告,这也意味着中信证券研究的执行层面和资产配置层面保持一致。他们究竟是发现了哪些可能被市场忽略的变量?券商中国记者对该所进行了独家专访。
券商中国记者:为什么最近对于短期市场的看法突然偏向谨慎?
中信证券研究策略组:主要因为影响市场方向的一些预期主线,大都还在震荡寻底的阶段。首先,经济下行和通胀上行的预期暂难见底,CPI在春节猪价上涨的预期下,同比还是有上行压力的,经济企稳还缺乏充分的数据支撑。其次,中美博弈复杂化,12月15日美方是否进一步落地加征关税还不能确认,市场预期也比较混乱。再次,近期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保持了比较强的定力,政策整体超预期的可能性和空间都不大。最后,通胀制约货币宽松的节奏和力度,特别是利率政策方面空间受到抑制。也就是说,四大预期仍在寻底的背景下,市场短期会有压力。
近期A股市场情绪确实还不错,主要是由于预期调整过程中的反复。主要驱动来自两个方面:其一是11月中采制造业PMI超预期,这提升了短期博弈型资金“返场”热情;其二是MSCI纳入窗口结束后,长线配置型为主的北向资金主动持续流入A股。这一轮预期的回暖使得11月底“抱团”松动后场内投资者“二次抱团”。但是,本周开始,外部不确定性提升,而内部政策难超预期。这意味着,近期支撑市场韧性,博弈周期的交易缺乏进一步的政策支撑;而外资主动配置A股的节奏甚至方向也会受影响。
另外,从资金博弈择时来看,当前“下注”的性价比不高。一方面,机构年底博弈激烈,外资近期流入只延缓不改变机构“抱团”股调整的压力,当前主动管理型的公募基金仓位依然不低。另一方面,2020年1月A股解禁规模将达到6580亿元,是最近几年的新高,交易驱动的投资者短期料更多会选择观望。
我们对A股市场运行的空间和时间展望观点都是很明确的。以指数为基准,市场调整空间不大,上证综指2700~2800是空间上的最佳定投区域。择时上,我们认为岁末年初最佳的策略就是“猫冬”,投资者要降低收益预期。
券商中国记者:本周A股可能迎来超级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美贸易、11月份CPI数据可能都将在本周有一个结果。怎么看?
中信证券研究策略组:首先,对于中美分歧,短期不确定性很高,我们也很难预判。从市场的角度理解,实际上今年9月份以来投资者已逐步淡化了中美贸易摩擦的风险,但由于智利国内危机,第一阶段协议并未如期在11月底签署,而特朗普签署“香港人权法案”无疑使得中美博弈更加复杂化。我们密切关注国内外关于中美贸易谈判的各类舆情,发现近期波动特别大,或者说噪音特别大。虽然我们中期的判断是中美在贸易领域的博弈会达成协议,但时点上年内是否能达成第一阶段协议,我们难以预判,实际上,市场对其预期也非常紊乱。
其次,政策方面,预计未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或以微调为主,逆周期“精准滴灌”。近期的政治局会议定调后,我们预计未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政策基调也就基本确定了。具体来说,政策预判四季度经济有望保持平稳,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或将维持7月政治局会议以来相对积极的政策定调,难有大幅宽松。
具体来说,货币政策方面,预计央行将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重点优化信贷结构,支持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提高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或将是信贷结构优化调整的重点。财政政策方面,预计将继续大幅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社会保险、政府性基金等项目还有进一步“降费”的空间。预计明年全年新增专项债规模在3万亿左右,明显高于2019年的2.15万亿。
最后,CPI通胀方面,中信证券研究部宏观组预测其同比增长在11月会上升至4.4%。其实市场现在更关注明年1月份春节CPI同比高点位置,这依然是制约市场对货币政策预期的主要约束。我们预判明年1月CPI同比达到高点后会稳步回落,货币政策价格调整的空间会进一步打开。
券商中国记者:对于最近强势很猛的科技股怎么看?
中信证券研究策略组:这里我们只从策略的角度谈一下对科技股行情的理解,展望未来几个季度其配置节奏和思路。
首先,从产业层面分析,2020年是科技的大年。但对于科技股来说,因为今年的强劲表现已包含不少未来的预期,因此未来科技板块整体会走向分化,科技龙头相对表现会更好,与2019年不同,2020年是科技龙头的春天。
其次,短期来看,没有业绩、产品和订单支撑,且估值已经比较高的个股会有压力;这类股票需要经历一段“估值消化”的过程。
再次,我们认为明年二季度开始,是科技股的最优配置时点,随着产品和订单的明确,并且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相对更有利于科技股的风格。5G(基站、智能手机)、云计算、半导体、信息安全等领域可以重点关注。
券商中国记者:什么时候会出现好的买点?
中信证券研究策略组:前面提到过,短期市场有压力,在明年春节之前,需要降低收益率,最佳的策略就是“猫冬”。但是,预计明年2~3月份市场会整固企稳,因为基本面、通胀、流动性和外部不确定性这四个方面的预期底部将陆续确认。上证综指2700~2800就是最佳的配置区域。
而预计2020年二季度会迎来该年的第一轮上涨。其主要驱动在于通胀制约缓解和财政预算确认后,国内稳增长政策发力,且内外流动性环境改善,叠加资本市场改革措施密集落地。
预计届时风险偏好修复驱动A股市场上行。结构上,预计TMT、消费领涨下市场活跃度较高,赚钱效应会比较明显。
我们在年度策略《新时代的“小康牛”》中对明年A股市场的节奏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预测和分析。我们不是乐观派,也不是悲观派,我们是客观派。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券商中国。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