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晚间,中金所发布公告称,经中国证监会批准,中金所将于2019年12月23日开展沪深300股指期权上市交易。这开启了我国期权市场指数期权发展的序幕,这将是我国资本市场第一个上市的指数期权产品,标志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取得新进展。
下一步,中金所将以“四个敬畏、一个合力”为指引,根据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工作的总体安排,扎实做好沪深300股指期权风险防控、会员服务和投资者教育等各项工作,确保产品平稳推出、稳步运行。
业内人士指出,股指期权是管理资本市场风险的重要工具,上市股指期权,有助于完善资本市场风险管理体系,吸引长期资金入市,对于推动资本市场深化改革,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3日晚间,沪深交易所也发布公告:深交所将于12月23日上市交易沪深300ETF期权(标的为嘉实沪深300(160706)ETF,代码159919),标志着深交所正式迈出构建完备产品体系的重要一步。上交所将于2019年12月23日上市交易沪深300ETF期权合约(标的为华泰柏瑞沪深300ETF,代码510300),以更好满足投资者风险管理的需求。
看点一:何为股指期权?
期权合约是指由交易所统一制定的、规定买方有权在将来某一时间以特定价格买入或卖出标的资产的标准化合约。以股票指数为标的资产的期权称为股指期权。股指期权自1983年在芝加哥期权交易所诞生以来,至今经历了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时期。目前,股指期权在全球衍生品市场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全球金融市场上不可或缺的避险工具,股指期权在风险管理、金融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那么为什么第一只上市的股指期权要选择沪深300呢?这就要谈到国外的成功经验。国外主流活跃的股指期权标的指数普遍由大盘蓝筹股为样本进行编制,具有较强的抗操纵性和防范内幕交易的特点,同时也便于投资者对冲市场风险的需要。
看点二:股指期权有哪些基础功能?
股指期权在国际金融衍生品市场扮演着重要角色,股指期权的推出,有助于满足投资者更加精细化的风险管理需求,有助于提升整个市场的资产配置效率,降低经济运行成本。
股指期权是投资者长期持仓的定心丸。相比股指期货,股指期权买卖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分离,使得股指期权的买方在支付权利金后,就规避了市场不利走势对其持仓组合的影响,同时还不放弃整体组合获得收益的可能。正是由于期权这种便利的“保险”功能,使得投资者在期初就可以将其持仓的最大亏损固定在一个较低水平,从而使其敢于并安心长期持有股票,有利于投资者树立长期投资的理念,改变频繁买卖、波段操作的股市短期行为,降低股票市场的过度波动,对于股票市场长期健康发展有积极意义。
对于机构投资者,特别是共同基金、社保基金、退休基金和保险基金等资产管理人来说,其有固定的现金支付需求,保持股票投资组合的价值稳定是极为重要的投资目标。通过买入股指期权,可有效控制持仓的最大回撤,提高其产品经过风险调整后的收益水平。
此外,股指期权具有到期日、执行价格、看涨和看跌、买入或者卖出等要素,这些要素可以用各种方式组合在一起,构造出具有不同风险特征的策略,满足各异的交易和投资需求。
看点三:股指期权与股指期货有何不同?
股指期权和股指期货都是基本的场内衍生品,都是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并具有一定的杠杆性。但是,两者在买卖双方的权利义务、风险收益特征、保证金制度和合约数量上均有较大区别。
首先,期权买卖双方权利和义务不对等,而期货买卖双方权利与义务对等。期货的买卖双方在到期日必须按照交割结算价进行交割,没有放弃交割的可能。与期货不同,期权交易的是权利。买方支付权利金后取得相应的权利,而不承担履约的义务;卖方卖出权利收取权利金,须承担履约的义务。
其次,期权与期货的风险收益特征不同。期权的损益与标的资产的涨跌是非线性关系,两者不存在固定的比例关系;而期货的损益与标的资产涨跌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
再次,期权与期货的保证金制度不同。期权买方通过支付权利金获取权利但不承担履约义务,无需缴纳保证金;期权卖方收取权利金并承担履约义务,为了保证期权合约的履约,需要缴纳保证金。期货买卖双方都需要缴纳保证金。最后,期权合约的数量多于期货合约。一般而言,期货在每个合约月份上只有一个合约;而期权在每个合约月份上存在多个不同行权价格的看涨和看跌期权合约,因此合约数量较多。看点四:股指期权、股指期货都是风险管理工具
股指期权与股指期货都是股票现货的风险管理工具。
股指期权、股指期货都是基于现货指数的金融衍生品,在境外成熟市场上,股指期货和股指期权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共同形成了对现货市场完整的风险管理体系,对于现货市场的协调、持续和健康的发展以及基本功能的发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美国证券市场监管机构证券交易委员会在20世纪70、80年代对期权市场对于现货市场的影响进行了大量详实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期权市场不但没有对现货市场的效率和稳定产生负面影响,相反对现货市场的流动性和效率的改善起了积极作用;美联储、财政部、证券交易委员会和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在1984年发布的权威研究报告《期货和期权交易对经济的影响研究》指出,金融期货和期权交易不会减少金融市场资金供给总量,其交易行为没有增加现货市场价格的波动水平,金融期权市场确实能够发挥风险转移、增强流动性等市场职能,有利于提升市场的经济效率和真实资本形成。从境外市场期权相关理论研究和期权市场运行情况来看,上市期权不会增加现货市场的波动水平,期权产品提供了风险转移功能、期权产品的推出增加了市场上可供选择的风险管理工具,提升了投资者的风险管理能力,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现货市场的流动性水平,对于维护现货市场价格的合理波动以及市场运行效率均有较为积极的影响。
无论从发展历史还是从各国实践来看,期权和期货几乎是并行产生,两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是风险管理的两块基石,共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场内市场风险管理体系。两者的并存与组合,可使避险者从中取长补短,满足经济实体多样化、复杂化的避险需求。期权和期货在风险管理中扮演着不同角色。期权相对于期货具有独特的功能与作用,但并不能由此替代期货,期货、期权两者之间相互配合、密不可分。
看点五:股指期权有没有风险?
海外经验表明,股指期权上市安全平稳,没有大的风险事件。
从海外实践看,股指期权市场总体运行平稳,没有发生大的风险事件。由于股指期权本身产品特性决定了其操纵难度较大,加之我国股指期货已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上市股指期权能够适应机构投资者的风险管理需求,做到平稳起步、安全运行。
首先,在海外期权市场三十多年的股指期权实践中,除个别市场由于制度设计不完善或风险管理不力出现过少数几例客户违约和操纵案例,总体来看,市场运行平稳,没有发生大的风险事件。同时,股指期权也成为新兴市场做大做强金融衍生品市场的主力品种。韩国、印度、俄罗斯等市场都是借助股指期权成为全球颇具影响力的衍生品市场。新兴市场的发展经验对如何启动我国内地期权市场有着非常现实的借鉴意义。
其次,股指期权是以股票价格指数作为标的资产,设计合理的股票指数其覆盖面广、抗操纵性强、产品结构简单,对于进行组合投资的机构投资者来说,运用股指期权来管理风险更为有效,这有助于吸引更多机构投资者参与期权市场和股票市场,对改善股票市场投资者结构也有积极作用。
最后,股指期权的市场条件已经具备。上市股指期权与股指期货一样,都需要具备良好的基础市场条件、合格的投资者队伍和较为完善的风险防范体系。目前,市场各方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和市场风险防范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投资者对股指类衍生产品的认识日益深入,对多样化的风险管理工具需求日益提升,这些都为股指期权的平稳运行提供了条件。看点六:股指期权的特殊意义
我国资本市场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资本市场,有着全球最大的投资者群体,国际影响力也大大增强。但与此相反,我国风险管理体系尚不完整,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的实力还难以比肩国际同行,难以完全满足实体经济对投融资和风险管理服务的迫切需求。推出股指期权,对于推动我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
一是发展股指期权市场是完善我国资本市场风险管理体系的关键举措。
一个完整的资本市场风险管理体系应当包括制度完善、品种丰富的期货市场和期权市场。为数不多的金融期货和期权品种与完整的风险管理体系仍有距离,无法满足我国资本市场未来规模的进一步扩大、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和功能的有效发挥的要求,和我国资本市场的规模与发展速度也很不匹配。
同海外市场相比,我国资本市场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相对滞后。除我国境内市场外,不仅全球GDP及股票市值排名前二十的国家和地区都推出了股指期权产品,就连新兴转轨经济国家如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等也成功推出了股指期权产品。
因此,从实体经济、资本市场、风险管理市场三个层面更加协调的内在要求来看,需要加快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建设股指期权市场,使得我国风险管理市场跟上资本市场发展步伐,功能更加完备,影响更为显著,更好服务于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
二是股指期权能够改善投资者交易行为,推动股票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股指期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有利于增强机构投资者的长期持股信心。使用股指期权避险等同于买了“保险”,简便易行,在锁定下跌风险的同时,不会使投资者错失市场上涨获利的机会,这将极大鼓励机构投资者进行长期投资。同时,股指期权的推出将进一步改变股市文化。我国股市由于散户投资者占比较大,长期形成了跟风炒作、盲目从众的股市文化。推出股指期权将进一步推动股市文化的改变,增强机构优势,减少散户在股市中的参与比例,优化市场生态结构,有助于减少股票市场中的非理性交易,促进风险管理、价值投资等理念的普及,推动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
三是期权能够推动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的业务创新。
与国际机构相比,我国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业务模式单一,同质化现象严重,创新能力较差,金融产品和服务产品相对匮乏。而开展金融创新的一个前提是需要有基础性构件,没有基础工具,就无法推出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无法满足市场和投资者需要。场内股指期权产品的缺失,使得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发与沪深股票市场相关的结构化产品成本仍然较高,这直接导致了我国理财产品市场品种不够丰富,满足不了广大居民的个性化、多样化的投资需求。
对于我国大量的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期货公司等金融市场机构来讲,期权不仅仅是一个功能上简便易行的避险工具,更是这些机构进行金融创新最常用的基础性构件。它的推出,将为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开展业务创新提供有力支持,从而改变金融机构业务同质化的局面,创造金融产品多元化、竞争模式多层次化的金融生态环境,推动资本市场的整体创新。
看点七:期货市场发展的四大方向
对于中国期货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给出了系统的阐述。他表示,中国证监会已形成了两年期的期货和衍生品市场改革创新发展方案:
一是加快成熟品种的国际化,增强期货市场国际定价影响力。今后将以成熟品种的国际化为引领,对标国际领先市场。
二是进一步加大品种供给,丰富衍生品工具体系。继续推出各类符合实体经济发展需求的商品期货,为各类机构投资者提供更加有效和精细化的避险工具。
三是多措并举,不断提高市场运行质量。优化担保品管理,研究推出组合保证金,逐步推出更多品种、不同类型的期货ETF产品,尽快实现商业银行和保险资金参与国债期货交易。
四是夯实法治基础,提升监管能力。协助推动《期货法》早日出台,优化交易规则,促进我国期货市场规则与国际接轨,提高跨境监管能力,为市场开放保驾护航。
方星海强调,期货市场功能的有效发挥需要一大批实力强大的中介机构作支撑,期货公司要积极谋划,突出主业,突出合规,突出创新,突出稳健,促进期货行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要深化改革,促进行业优胜劣汰。要优化牌照管理,优化期货公司分类监管评价制度,继续支持符合条件的期货公司上市,鼓励期货公司利用市场化手段收购兼并。
二是推动创新,引导期货公司差异化发展。期货公司应深耕经纪业务,做精做细创新业务,构建适应商品金融、场内场外、期货现货、境内境外需求的综合衍生品服务体系。
三是适应开放,提升期货公司跨境服务综合能力。期货公司要学习借鉴境外机构在产品研发、综合服务、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四是坚持合规经营,不断提升风险防范能力。风险管理公司要尽快提升专业能力,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同时做好自身风险的防范。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券商中国。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