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年春节即将到来,股市休市,闲钱放着也是闲着,利用闲钱来捡钱啦!
所谓每逢佳节发红包,受流动性影响,节假日资金价格可能走高,操作一把国债逆回购这个无风险收益,挣点过节红包,这也是股民的一个小福利。
通常来说,春节前各方面资金需求都有所增加,而鼠年春节在1月份,恰逢缴税大月,再加上地方债发行缴款等因素叠加,可能造成金融机构资金紧张,相应地利率就会上升。这个时候,也是操作国债逆回购的好时机。
不过,为满足春节前流动性需求,在过去5个交易日里,央行已经累计向市场投放资金1.35万亿元,支持各方资金需求。尽管如此,羊毛还是可以再薅一把的。比方说1月16日,深交所1天期国债逆回购R-001的利率,盘中大涨23%,突破3%,而当下余额宝收益率不到2.5%。
春节前国债逆回购最佳操作日期
今年春节,A股1月24日至1月30日休市,1月31日正常开市。最值得一提的是,只要操作得当,最高可以获得相当于投资期限8倍的收益!单从计息时间来看,今年春节国债逆回购最佳操作日期是周二(1月21日)和周三(1月22日)。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操作国债逆回购不仅要看计息天数,也要看实时的资金价格(利率),看准时间再出手。像2019年1月2日,国债逆回购收益率一度飙升至20%,如果碰上这种机会,就不要麻烦算计息天数了,果断出手吧。
操作简单,炒股赚钱两不误
别看国债逆回购听着高大上,但实际操作起来比买卖股票还要简单,你只要有一个股票券账户就行了。
只需要在交易时段(截至15:30),从交易菜单栏进入交易页面,即可以直接点击”国债逆回购“按钮开始操作。接下来选择一个品种,选择一个利率,填写投资金额,点击下单按钮即可。
对大部分股票投资者来说,日常只需参与1天期的逆回购交易即可,确保次一交易日盘前资金已处于可用状态,不影响股票操作。
如果23日还想操作股票怎么办呢?这里还有个妙招——
第一步,1月22日股市收盘后操作1天期品种(上交所的GC001,代码204001;深交所的R-001,代码131810),收获8天利息,资金1月23日可以买股票(还不能提取)。
第二步,1月23日股市收盘后再次操作1天期限品种,资金1月31日可用,2月3日可以取出,计息天数3天。
两次操作一共可以获得11天的利息,期间不耽搁炒股。
上市公司热衷国债逆回购
其实不仅仅普通投资者热爱国债逆回购,上市公司也热衷于国债逆回购。趁着年底资金利率高企,将闲置资金参与国债逆回购,也成为当下不少上市公司盘活账面闲置资金的新玩法。
1月15日,晋西车轴(600495,股吧)公司就公告称,拟使用总额不超过人民币70000万元(含本数)的闲置募集资金购买金融机构的保本型理财产品以及国债逆回购品种。当然除了晋西车轴之外,还有保税科技(600794,股吧)等等多家上市公司都有类似公告。
显然,一方面,上市公司需要盘活账面上的闲置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国债逆回购品种属于超低风险且流动性较强的理财产品,而年底国债逆回购收益较高,并不失为上市公司闲置资金短期理财的好去处。
国债逆回购操作五大误区误区一:1000元不敢买
由于不少投资者的资金量不足10万元,无法进行上交所逆回购,殊不知,国债逆回购有两个“版本”,深交所逆回购门槛才1000元,基本上可以满足大部分投资者:
“平民版”——深交所逆回购,1000元起,整倍数递增,代码以“R-”开头;
“土豪版”——上交所逆回购,10万元起,整倍数递增,代码以“GC-”开头。
误区二:非工作日前一天操作
不少投资者习惯于在节假日或周末(非工作日)的前一天进行逆回购操作,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操作策略。
由于逆回购新规于2017年5月22日起正式实施,最大的变化在于计息天数从回购期限的名义天数修改为资金实际占款天数。因此,选择做哪一期国债逆回购最为划算尤为重要。
以周五(6月29日)操作GC001为例,实际占款天数为3天,但计息天数仅为1天。
误区三:大额资金集中下单
根据逆回购资深操盘人经验,最好分批下单。
由于逆回购一天内利率变化较大,投资者不可能保证一次就买到当天较高的利率,而分批下单则会避免这一问题。特别是对于资金量较大的投资者,分批下单能大概率捕捉到日内较高利率。
以GC001为例,截至券商中国发稿,利率波动范围在8%-12%之间。
误区四:手续费过高
提起国债逆回购,不少投资者会有这样的理解:赚点利息还不够交手续费的!
其实,逆回购虽有点手续费的,不过非常低,每10万元1天收费1元(粗算一下就是十万分之一),按天计息,30元封顶。
误区五:投资有风险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成为人们投资前反复斟酌的一句话。
国债逆回购是否会存在风险?简单来说,风险几乎为零。交易对手是结算中心,如果融资方到期不能按时还款,结算中心会先垫付资金。流动性非常好,资金到账后可做其他投资,流动性最好且交易量最大的是一天逆回购。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券商中国。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