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恐惧。”
受疫情全球扩散影响,A股市场出现剧烈震荡,芯片类上市公司估值也出现大幅回落。尽管如此,正如股神巴菲特曾经说过的上述这句名言一样,仍有“聪明资金”在借道ETF逆势抄底芯片等核心资产。
统计数据表明,在华夏国证半导体芯片ETF(芯片ETF)自2月10日上市以来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基金资产净值从上市之初的52.5亿元激增至3月20日的171.5亿元,资产规模大幅扩张119亿元,增幅高达2.23倍。
而国证芯片指数的成份股以芯片产业链上国内公司中的龙头企业为主。截至今年3月1日,该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权重为73.40%。根据中信行业划分,其行业分布主要位于电子行业内的集成电路板块。
有市场人士认为,芯片类上市公司具有成长空间大、国产替代政策支持、行业竞争格局向好、稀缺性强的特点。而芯片行业经过近期的深度调整之后,后续有望持续迎来重大的投资机遇。
“对于绝大多数没有时间研究上市公司基本面的中小投资者来说,成本低廉的指数基金是他们投资股市的最佳选择,甚至能够战胜大部分专业投资者。”巴菲特还曾多次说到,“如果我和芒格只有30岁,只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我想我们会把所有的钱都投到像约翰?博格管理的先锋500指数基金那样的低成本费率基金上。”
核心资产越跌越买
对此,有业内专家表示,在市场大跌中,类似芯片ETF等科技类ETF却不断有场外资金涌入,甚至是越跌越买,此举充分表明了在A股动荡市中,这类核心资产对于投资者仍有着强大的吸引力。
芯片被誉为现代工业的粮食,是信息技术产业最重要的基础性部件。在经过了超过半个世纪的发展之后,芯片产业已经深入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手机、计算机、汽车,到高铁、电网、工业控制,再到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等,这些领域产品的生产和更新换代都离不开芯片产业。
无疑,芯片行业的科技能力和创新水平,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准与创新想象力,并且会在关键时期成为国家间科技、经济、贸易角力的重要砝码。美国作为全世界最大的芯片产业国,其发展历程及相关板块的资本市场表现值得我们参考借鉴。从战略角度来说,我国正走在产业升级的道路上。
实际上,这些ETF逆势受宠背后,一方面,资金首选代表市场整体走势或某一板块的指数来抄底。对于看好的主题行业ETF,投资者可以高效地在市场底部布局,耐心等待估值修复。另一方面,指数型基金简单透明,交易费用低廉,不失为投资者跟踪市场的良好工具。
新经济e线注意到,二级市场上,国证芯片指数成分股不仅交易活跃,尤其受北上资金青睐。如自2020年2月3日至2020年3月4日的陆港通日成交十大活跃股统计表明,国证芯片指数的前十大权重股中有4只股票曾经上榜。
若以中信一级行业中的电子、计算机、通信、电力设备及新能源为科技股股票池计算,期间国证芯片指数成分股多达18只股票上榜。可见,国证芯片指数前十大权重股的上榜比例远高于全科技股样本池。
截至目前,芯片产业面临的发展机遇在于,在全球产业化分工中,中国是各类电子系统的主要生产地,包括手机、笔记本、LCD、服务器、平板电脑、监控设备等产品产量巨大,下游企业众多,对芯片行业的需求量空间广阔。
据国际半导体设备与材料组织(SEMI)近日发布的报告预测,2020 年,全球新建晶圆厂投资总额将达500 亿美元,相比2019 年增加120 亿美元。其中,中国大陆将投资240 亿美元,中国台湾地区将投资130 亿美元,我国将成为2020 年芯片产业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整体来看,芯片板块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小。其中,设计环节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员工以研发人员为主,大多在2月10日复工,生产环节外包,自身经营影响有限;制造环节全部为自动化产线,春节期间不停工正常生产,除春节值班人员外,研发人员2月10日复工。
Wind一致预测数据表明,国证芯片指数25只成份股大多在未来两年保持较高增长,其中未来两年预期净利润复合年化增长率在50%以上的成份股个数共有7只,40%以上的成份股个数共有12只,30%以上的成份股个数17只。同时,成份股高预期净利润增长也推高了整个指数的盈利预期,未来两年国证芯片指数预估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将分别达到30.95%和45.16%。
公开资料表明,拟任基金经理赵宗庭为华夏基金数量投资部高级副总裁,自2017年4月起担任华夏沪深300ETF、华夏沪深300ETF联接基金基金经理。
另据新经济e线了解,华夏基金早在2005年就设立了数量投资部。作为业内最早成立的独立数量投资团队,该团队由22位具有多年丰富经验的海内外专业投资经理以及专职研究人员组成,选择具备长期研究价值的重点行业加大研究投入,追求研究成果的深入与前瞻性,形成了矩阵式研究框架。
迄今,华夏基金旗下指数产品布局全面,管理规模已突破千亿元大关。截至2019年底,华夏基金旗下管理的权益ETF产品规模达1198.88亿元,在公募基金行业内排名第一,成为境内首家旗下管理权益类ETF突破千亿规模的基金公司。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新经济e线。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