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麦文化IPO:由文及商,韩寒与郭敬明终有一战?

2020-07-10 10:44:10 和讯名家 
来源:锌刻度

8岁的果麦文化在近日提交了招股书,拟在创业板上市。

作为实行注册制的早期企业,果麦文化IPO的成功与否在文化传媒行业里的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如今众人瞩目的果麦文化,实际上本就是明星公司。除了董事长是“网络文学三驾马车”之一的路金波韩寒也是该公司的灵魂人物。

在进行股权绑定之余,韩寒通过果麦文化策划了超百万销量的图书,执导并出品了影视项目《后会无期》、《乘风破浪》、《飞驰人生》。

而几乎是同一时间,不断被拿来作比较的郭敬明也将重心转向了影视孵化。此后郭敬明商业版图中很长一段时间的核心企业——上海最世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也是在这一时期诞生。

两个源起新概念作文大赛的明星级作家,如今似乎都已完成了从作者到商人的转身。当作品被包装成IP,文学变得铜臭,韩寒和郭敬明都设法突破自身IP,并构建以IP为中心的传媒孵化平台。

这或许是文学大时代的转型,也可能是下一站的序曲。

韩寒的商业“情怀”

瘦真的可以让人帅回颜值巅峰。靠跑步甩肉40斤的韩寒,褪去了大多数中年男人的时代性标签——油腻。

穿上某知名运动品牌的顶配跑鞋,跑出大神级的成绩,有人说,跑个步也能接单代言,韩寒的号召力似乎又回来了。

去年底,韩寒发布的一则感叹,自己二十多年没有在机场享受过粉丝接机的待遇,黑色幽默下的现实是被捧上热搜,数十万人围观安慰,可见其还是站在流量C位的。

其实,韩寒的号召力一直都在,不然他的商业版图不会逐年扩展,在影视圈不也会混得那么风生水起。

锌刻度从“某企业信用平台”发现,韩寒名下的企业有15家,主要分布在北京和上海两地。其中影视文化公司占比较大, 如有驰文化工作室、有浪影视文化工作室、亭东影业有限公司等。

韩寒名下或担任合伙人、高管的公司还涉足投资和科技领域,包括有云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有竹投资中心、去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

果麦文化递交IPO,从侧面印证,韩寒在有了一定程度获得了资本市场的认可。

《后会无期》这部韩寒自编自导的处女座,掀起了一股国内的公路电影追捧热潮。不得不说,这次初体验,为韩寒在影视圈中的未来发展,打下了夯实的基础,特别是在一众追随的粉丝中,韩寒出品与优质划上的等号。

此后的《乘风破浪》、《飞驰人生》不错的票房表现让韩寒出品的标签,更加深入人心。在很多人心里是这样认定的:“韩寒的审美还在,韩寒的情怀还在。”韩寒数年前,在书本、在博客文章中传达的情怀与争议,在电影中找回来了。

情怀带来了什么?一方面是沈腾、邓超、彭于晏、钟汉良、赵丽颖等一线影视明星也从不拒绝韩寒的橄榄枝。另一方面是韩寒这个标签在资本圈也吃香。

自2014年韩寒首次执导《后会无期》,博纳就是电影的投资方兼发行方。4年前,博纳影业通过受让老股和增资的方式向亭东投资2.5亿元。而博纳影业还投资与韩寒持股的果麦文化,这背后不难看出,博纳影业真正投资的其实是韩寒这个人。

而韩寒的青年优秀导演画像还被阿里影业相中,有了阿里的扶持,其电影能最大可能选择在人气最旺的贺岁档、春节档、暑期档和国庆档四大档期上映。这都是很多影视公司难以企及的资源。

博纳与阿里影业扶持之下,韩寒的影视版图在资本圈还有更多无限延伸的可能。

但韩寒也不是商业上的全能选手,其在明星最爱涉足的餐饮行业他就是铩羽而归。

“很高兴遇见你”这个带着文艺小清新风的连锁餐厅,可能是韩寒留在餐饮行业的一大败笔。不论从装修风格、菜品还是经营理念上,都与市场需求格格不入,虽然前期有粉丝捧场来支撑,但捆绑韩寒的明星光环还是没有抵得过现实的冲击,一位餐饮界从业人士告诉锌刻度,消费者买单吃饭,靠的是菜品的品质,明星当老板只能带来一时的人流,但撑不起长久的经营。

韩寒有两大特长,赛车和写书。赛车是爱好,写书写文章是他的精神支撑。

从文艺公知到作家到知名赛车手,再到导演、影视公司老板、投资人……

20年来,韩寒的人生轨迹书写的是内容生产者,跟随时代变迁,把自身价值变现的一部范本。

曾经有一篇文章这样评价韩寒的商业之道:得罪一部分人,取悦一部分人。这份取舍,也许就是创业者韩寒的真香定律。

“商人”郭敬明,化身“站哥”

不可否认的是,在文学“商业化”的成功价值坐标系上,与韩寒长年形成快慢参照的,是从一开始就贴着“拜金主义”标签的郭敬明。

眼下,当韩寒间接控股的出版公司还在上市的前半程,等待着顺利敲钟,郭敬明却已成为“站哥”,正紧锣密鼓地为选秀节目《少年之名》造势。

回顾两人的商业路径,郭敬明似乎更乐于承认并打造“商人”这一身份,也更早地以“最世文化”老板的身份,完成由作家到商人的第一步,并将商业野心公然袒露在公众视野,“如果仅仅只是一个作家可能不能满足我其他方面的想法,做一个商人可以满足我在理性方面的追逐。”

根据相关工商信息,成立于2010年的上海最世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由郭敬明百分百持股,旗下的杂志《最小说》在当年的发行量每期超过100万。出版人路金波曾替郭敬明算过一笔账,“《最小说》每发行一本,郭敬明提一块钱,每年都是近千万元收入。”

事实上,与传统出版公司相比,郭敬明更想把最世文化打造为“艺人经纪公司”,不仅亲自带领旗下签约作者们进行签售和媒体宣传,还对其作品电子版权、歌词、厂商代言等领域的商业价值进行充分挖掘。此外,每位作者都配有专职编辑,以进行长线包装。

郭敬明对旗下作者的经营极具商业化特质,也很快得到了市场的回应:在公司成立的第二年,郭敬明第三次登上中国作家富豪榜首富。而他旗下的出版物,已占据了中国青春文学出版市场上约75%的份额。

于是,这成为了郭敬明收割国内青春文学市场的第一座“后花园”,也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了郭敬明商业帝国的重要基石,为其积累了丰厚资金、IP作品和人气,这些均是市场上的稀缺资源,也是其开发商业化生产链的重要优势。

在架起了一整条“青春文学”产业链后,2012年,郭敬明把触角伸向了影视行业,并就此认识到“粉丝经济”的重要性,试图将”粉丝影响力”变现,极具商业头脑的郭敬明目标明确,将自己的转型之作电影《小时代》系列定义为“针对青少年标准的商业类型片”。

而受众们也如约为此埋单:《小时代》系列四部电影加在一起的票房接近18亿元,总投资7亿,制作成本只有大约2.2亿元,意味着这个电影系列的整体投资回报率已经超过了250%。

于是,郭敬明由此成功转型成一个导演,进一步拓展了自己的事业版图,全情投入影视行业,2015年郭敬明投资和力辰光,获得999万股,持股4.05%成为公司第六大股东。最世文化也开展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发行和经营演出及经纪业务。

后来,《爵迹》成为一道分水岭,IP+流量明星的路数,观众不再买账。痛哭着喊出“是不是只有我死了,你们才不会骂《爵迹》?”的郭敬明走入了一段低谷期,并消失在公众视野。

而郭敬明担任法人的6家公司中,其中4家也相继注销,这些公司大都成立于2010年-2015年,即郭敬明事业最鼎盛的时期。

但从一开始就坦言“如果我没钱,我会想办法好好赚钱,努力赚钱。”的郭敬明,仍然藏不住其野心,也并未真正停下商业狩猎的脚步。2019年,一档新上线的综艺节目《演员请就位》,将在大众视野中消失已久的郭敬明送回了舆论中心,同时将这部导演选秀真人秀带出了圈。眼下,他又成为正值火热的选秀节目《少年之名》的导师,其导演的《阴阳师》也即将上映。

不难猜测,郭敬明已经盯上了更新鲜的蛋糕。

时至今日,相较于韩寒而言,备受争议的郭敬明显然拥有更鲜明的商业化路径,从作家、出版商到导演,再到综艺节目的话题担当,郭敬明成功地转化了在商业世界的身份——由从产业链中的一颗螺丝钉到完整产业链的建造者,从让自己成为IP到孵化打造其他新IP。

显然,郭敬明在不断整合资源和资本的过程中,从未停止为自己的商业帝国添砖加瓦。在他众多身份中,“商人”或许是最合格的一个。

由文及商的新彼岸

“80后”明星作家里,韩寒和郭敬明始终是绕不过去的两个名字。殊途同归,既体现在他们不同的文学风格,却最终获得同样的奖项上,也体现在他们看似不同的发展规划,却最终同样着眼传媒文化IP孵化上。

“时代造就英雄”,他们身上相同的印记,正是这个时代所赋予的。

因为出名在千禧年前后,所以韩寒与郭敬明一路的成长离不开互联网发展的烙印。4G网络的迅速普及更是将他们的商业布局推向了高潮。

于韩寒,ONE的上线和IP影视化,是用移动网络将泛文艺圈子辐射到了更广的人群。于郭敬明,更加热衷于将自己的作品影视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郭敬明有了更多的宣发渠道,也恰逢“流量时代”的发展巅峰,因此影视作品受到争议的同时,也赚了个盆满钵满。

无论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或被动或主动地参与,事实就是他们已经被浪潮带到了新的彼岸。

“英雄也刻画了时代”。“韩寒们”、“郭敬明们”的声量,引领了一波又一波的作家由文及商的转型之路。

观众开始改变,从最初听到喜爱的文学作品被影视化就反感,到期待、盼望着作品影视化,为出圈感到欣慰。

文学圈自然也有了变化,快餐文化的来袭让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为了成为影视化IP而诞生的文学作品。编剧主要承担起了改编的二次创作作用,作家为了作品能够被商用卯足了劲迎合主流,文学作品与影视作品的交叉让一些作品有了发光发热的机遇,却也造成了如今的部分乱象。

当韩寒和郭敬明都能够云淡风轻地转身投入新的天地时,迎来未知的是,文学艺术又将被“时代与英雄”裹挟到哪一站?

 

(责任编辑:张潮 HZ0011)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