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电影公司终于缓了口气,国外电影业却仍陷于新冠肺炎疫情所致的苦海中。据第三方统计数据,10月15日,2020年中国电影(600977,股吧)票房市场以129.5亿元人民币(约合19.3亿美元)超越北美,成为全球第一大票仓。与此同时,全球最大的上市院线公司AMC资金链告急。
10月13日,AMC向美国证监会(SEC)提交的一份文件显示,如果上座率一直不恢复,公司现金可能在今年底或2021年初耗尽。公司正考虑更多的筹资方案,包括资产出售,重新谈判租赁合同,和现有业务伙伴进行合资,或通过债务及股权融资。
由于早前披露公司2020年上半年营收大幅下滑64.52%,净亏损193.8亿元,AMC的这份风险提示性文件在当日触动资本市场最敏感的神经,有关AMC行将“破产”的消息在当日不胫而走,公司股价随即大跌。该消息也致公司CEO亚当·艾伦不得不出面说明情况:有关破产的一切报道都是“错误的”,公司可能筹集更多资金作为一种选择,但目前并没有进一步的应急规划。
作为一家早自1920年就在美国开设电影院,如今拥有441间连锁电影院的全球最大院线公司,AMC眼下遭遇的危机或不至于即时破产,但考虑到美国持续上升的疫情风险与防疫措施的失当,其庞大的规模将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风险下成为持续拖累公司的源头。事实上,早在今年8月31日,该公司就已经在通过出售资产缓解压力,他们当时以7700万美元的代价出售了其位于波罗的海区域的9家剧院。
AMC的处境从侧面透视出全球电影业眼下仍在苦海挣扎。尽管公司CEO声称“目前并没有进一步的应急规划”,但市场普遍认为要在当下全球影业的投资环境中寻求买家已经非常困难,此外,这家公司背后的金主大连万达集团,现在可能也无力施与更多援手。
美国AMC院线隶属于万达集团,与万达电影(002739,股吧)(002739.SZ)上市公司体系无关联,不在合并报表范围内。
在AMC公布资金困难的隔天,万达电影在其2020年三季度预告中提示,公司预计前三季度的归母净利润亏损19.5亿~20.5亿元。尽管国内院线自7月20日以来已大部分恢复营业,但万达旗下600多家电影院带来的庞大负担仍会持续影响公司业绩。不过他们预计,公司业务有望在第四季度恢复正常水平。
2012年通过收购拿下AMC,并问鼎全球最大院线集团的王健林大约不会想到,8年后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可能会击溃自己电影帝国中最坚硬的部分。现在,随着各种不确定性的全面提升,一旦AMC受到冲击,其造成的连锁反应可能将彻底颠覆全球院线格局。
泥潭中的AMC
过去三年里,尽管只有2018年实现盈利,但AMC还没有遇到过今天这样的难堪。
根据公司最新公布的财务数据显示,受疫情影响,2020年上半年公司营业利润亏损42.74亿元,同比下降871.4%。公司总资产也由2019年底的954.05亿元下降至797.97亿元,总负债则由869.35亿元进一步上升至909.5亿元,公司资产负债率进一步攀升至113.98%。
美国疫情自今年3月以来进入大暴发阶段,AMC旗下影院也是自那时期开始陆续停业。据外媒资讯,最初宣布停业时,AMC预计影响至多2~3个月,但直到今年夏末,美国疫情仍在加剧攀升,这致使AMC发起的多次开业计划相继流产。
与国内院线从业者的惨痛经历类似,AMC也在大洋彼岸上演了一番纠结剧情。到今年8月13日,公司决定顶着疫情压力开工,并宣布其在美国19个州的100多家影院将于8月20日开业。
当时正值AMC在全美第一家电影院的百周年纪念,为了刺激消费,公司以“用1920年的票价看2020年的电影”为噱头,宣告复映当天的票价全部仅售15美分,并预告到9月3日,公司旗下还会有300家影院加入这个行列。
但与中国电影院的遭遇一样,开业只给AMC带来了更沉重的负担,尽管在通风和消毒方面下足了功夫,但开业后的AMC上座率还是比去年同期大幅下降了85%,此外,由于缺少新电影放映,他们也没有其他办法吸引人们进入影院。
在全面停业期间,AMC因为几乎断绝了所有收入,该公司选择了给员工放长假来减少并不必要的开支,而在复工之后,其微薄的收入显然无法对冲徒增的成本。据该公司10月13日发布的补充公告显示,截至2020年10月9日,在全美494家恢复运营的影院中,上座率仅为20%~40%。
这给已经嗅到风险的AMC又一记重拳。财报显示,其7~8月份开业后共消耗了2.304亿美元,平均每月流出1.152亿美元。这导致他们的现金余额从6月底的7.008亿美元快速下降至5.079亿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已开业的影院,仍不包括AMC旗下最顶尖的影院。该公司目前在美国仍有17%的电影院没有开发,而这些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华盛顿州以及纽约州的高产剧院,在2019年占到了公司美国区域收入的23%。
作为一家全球布局的公司,他们现在几乎没有任何好消息。公告显示,自6月3日在国际市场恢复运营以来,过去4个月的时间,这家公司分布在全球的院线接待了共计520多万人次的客人,这个数据只达到去年同期26%的水平。
眼下,只有疫情缓解才能让情况有所好转。但起码在美国,这仍是不确定的事。事实上,AMC今日收到的重创,也反映出其过去多年未能解决的问题。自成为王健林手中全球院线布局的重要棋子之后,这家院线巨头无论在投资还是收入结构上都已事先埋下隐患。
旧痛,新伤
事实上,作为以美国为主要阵地的院线巨头,AMC的报表一直乏善可陈,国内一位专注传媒行业的券商分析师对本报记者直言基本不看这家公司,业绩太差。
“AMC连锁影院是我们所看到的财务灵活性最低的影院公司。”华尔街研究机构MKM Partners的分析师埃里克·汉德勒(Eric Handler)在分析报告中表示。他们认为,由于高杠杆率,AMC的资产负债表将会加剧其陷入困境的速度,因此破产重组是不可避免的。
好莱坞电影工业尽管依然独霸全球,但受亚洲以及欧洲市场的持续增长影响,近年来美国电影业早已失去20世纪时的光辉。
早在上市之前,AMC就是一家以高负债、微盈利为主要财务特征的公司。他们早期提交的招股书显示,在宣称上市之前,他们截至2011年11月底仍然亏损8270万美元,直到2012年4月才开始略微盈利。
自从2007年以院线集团的形式创立以来,AMC惯常致力于通过收购来提升市场占有率,并以此渴求未来的盈利增长,到2011年时,他们在美国市场已拥有压倒性优势,但长期的投入也带来了巨大的债务。王健林就曾说过,“AMC的主要问题是负债率高”,但当时同样崇尚这种模式的万达,还是看好AMC未来的盈利前景。
而随着2012年万达正式入驻,这两家隔着太平洋(601099,股吧),风格打法却几乎完全相同的院线巨头选择了合力加大投入。2013年成功上市后,AMC在万达的支持下,2016年3月,AMC以11亿美元收购美国卡迈克电影院线公司,一举成为全球最大院线,同年7月,又以9.21亿英镑收购欧洲最大院线集团Odeon & UCI。之后到2017年,又斥资9.3亿美元收购北欧最大院线Nordic。
万达也借此成为全球最大院线集团的掌控者,但在靠债务支撑起的规模增长背后,这两家公司都迟迟未能解决其单一的收入结构问题。
与迪士尼等陆续发力新媒体,打造IP的影视集团不同,AMC与万达电影的主要收入构成都来自于影院票房。来自wind的数据显示,2016年时万达电影营收就有67%来源于票房,而到2019年这个比例仍高达59%。
AMC也与此雷同,长期的举债收购模式为公司积累了大量债务,万达在入场之后就曾砸下5亿美元只为帮助其解决部分债务问题。但由于美国电影市场的持续下滑,AMC大手笔并购与收入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这致使曾经豪言壮志的王健林也开始失去信心,最终从2018年起,万达开始逐步减持,到2019年底,王健林的公司实际仅持有AMC公司38%的股份。
这些常年累积的旧痛,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前几乎成为击倒AMC的最后一拳。受疫情影响,美国电影市场迎来过去20年“最惨”时刻,Wedbush分析师Michael Pachter表示,他估计2020年的票房仅约66亿美元,较1998年67亿美元的数字还要低迷。
与中国大陆此前上演的戏码相同,不久前,包括卡梅隆、诺兰、李安、阿方索·卡隆等在内的数十名导演联合美国导演工会、美国电影院业主协会、美国电影协会,一起写信给美国国会,请求帮助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电影院产业。
该信件透露,疫情已对美国电影院造成了毁灭性的财政打击,93%的电影院公司在2020年第二季度有超过75%的亏损。如果现状继续,69%的中小型院线公司将被迫申请破产或永久关闭,电影院行业将失去66%的工作岗位。
与美国不同,商业电影生意在中国仍有广泛前景,但自今年以来,万达电影也通报了其上半年票房收入仅为5.3亿元,同比降低89%。
中国金主的自顾不暇让眼下的AMC几乎陷入绝境。虽然公司表面仍不愿意承认现金流恶化的后果,但在美国疫情未能好转的情况下,AMC眼下似乎只剩下出售股权或以其他方式寻求外部融资,以此来支撑难关。
不过,在当前院线行业巨大的不确定性面前,有多少投资者仍看好这门生意。此前就传出亚马逊收购AMC的传闻,但其巨额债务仍是一道坎。
而对于AMC的“求救”,其中国的投资者也没有作出表态。有业内人士分析,鉴于国内院线的惨淡状况,以及王健林过往做生意的手段,甚至不能排除万达会因为自救而在接下来选择抛售其持有的AMC股份。万达虽然目前只持股38%,但仍拥有AMC公司最高投票权。
从国内电影人的集体自救,哀嚎遍野,到如今陆续复工期待回血,再到疫情影响导致AMC这样头部级公司陷入危机,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彻底颠覆院线行业。不过,也有投资人认为,当下疫情的影响实际给了院线投资一个绝佳的抄底机会。毕竟从长远来看,掌握着全球最大规模院线的AMC和万达仍是行业内数一数二的霸主,只要疫情造成的不确定性消失,其价值将很快回升。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经营报(博客,微博)。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