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股票也打折!
今日,各大电商迎来年内商品打折促销最关键一天,不过股票市场却并不给力,阿里、京东在内等电商巨头股价纷纷大跌,多只科技股股价也大幅“打折”。
香港恒生科技指数今天再跌超过6%,两个交易日下跌超过11%。
A股和港股多只前期热门股也在大面积下跌。今天创业板指数创出近两个月最大单日跌幅。
01
双十一股票市场大调整 热门股“狂打折”
11月11日,A股市场和港股市场均现大面积调整,多只前期热门股出现惨跌。
行情数据显示,A股市场方面,电子、汽车、计算机、电气设备、医药生物等板块领跌,这些均是年内领涨的热门板块。与之相对应的是,之前总体相对疲弱的钢铁、建筑材料、房地产等板块领涨,短线市场风格出现较明显的切换。
具体个股方面,汽车龙头股比亚迪(002594,股吧)(002594.SZ)收盘大跌9.98%,盘中一度触及跌停,该股全天成交138.4亿元。港股比亚迪股份(1211.HK)跌幅更大,收盘下跌近15%。
汽车板块多只个股也大幅下跌,金龙汽车(600686,股吧)跌停,江铃汽车(000550,股吧)暴跌9.79%,北汽蓝谷(600733,股吧)大跌8.68%。
在此之前的一段时期,汽车板块总体连续上涨,其中部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公司涨幅惊人。
芯片半导体股票普遍大跌。龙头股中芯国际A股下跌7.04%,全天成交38.6亿元。英飞特(300582,股吧)、韦尔股份(603501,股吧)、迦伟新能、北方华创(002371,股吧)跌幅居前。
疫苗概念股进一步深跌。智飞生物大跌8.59%,该股目前报132.99元,自11月4日的高位跌幅已超过20%。康希诺A股下跌5.88%。
02
港股科技股狂“打折”:阿里、美团、京东股价惨跌
与A股相比,港股科技股的跌势更为惨烈。
表征港股科技股走势的恒生科技指数暴跌6.23%,两个交易日的时间暴跌超过11%。
恒生科技指数成分股中,电商巨头阿里巴巴大跌9.80%,相当于A股市场主板股票的一个“跌停板”。
另一大电商巨头京东集团的港股暴跌9.20%。
港股科技股中另一大明星股美团继昨日暴跌超10%后,今日再度重挫9.67%,收报271港元。
昨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这是近期市场监管总局公布了《经营者集中审查暂行规定》《规范促销行为暂行规定》《关于加强网络直播营销活动监管的指导意见》之后,对于互联网平台企业加强监管的又一重磅文件。
有市场观点认为,这对阿里巴巴、美团等平台经济龙头企业会产生一定影响。
此外,近期全球科技股暴跌或与新冠疫苗进展有关。辉瑞宣称其疫苗能阻止90%的新冠病毒感染的消息发酵后,投资者认为互联网等“宅经济”企业的投资逻辑生变,一些投资者选择兑现盈利,造成股价下跌。
03
A股创业板指数创近两个月最大跌幅
对于A股而言,前期热门股云集的创业板今天跌势尤为显著。
数据显示,创业板今天大跌3.31%,创近两个月最大单日跌幅。
今天创业板市值前20的股票中,除了亿纬锂能(300014,股吧)和安克创新外,其余全部下跌,其中智飞生物(300122,股吧)跌幅最大,为8.59%,卓胜微(300782,股吧)、宁德时代(300750,股吧)、金龙鱼跌幅均超过5%。
不过,即便上述市值前20的股票今天大面积下跌,年内多数仍录得亮眼涨幅,其中的9只股票年内股价仍实现翻倍,占比接近一半。
对于后市,太平洋证券的策略观点认为,随着新冠疫苗问世,全球贸易有望迎来共振。在此之前,海外疫情反复或引发担忧情绪,但对经济的实质冲击有限。2021年全球经济复苏,中国一马当先展现强劲增长,将持续受益于中国制造业在疫情期间所展现的优势。弱美元周期开启,将利于人民币打开升值空间、大宗商品走强、全球资金流入新兴市场等风险资产。中美关系将进入新平衡,外围风险有望迎来阶段缓冲,但中美长期竞争的关系,我国也将在未来面临新的遏制挑战。
太平洋证券认为,资本市场在2021年将面临更强的资金博弈,资金供需方面均有放量,在2021年能维持一定平衡。2021年外资增量资金较2020年将有所回升,公募发行规模仍能保持高位,资金供给能保持充裕;而IPO、定增、可转债在注册制和再融资环境友好条件下也将在2021年呈现提升或平稳,减持压力也将随着限售股解禁保持高位、市场热度不断升温而放大,资金需求呈现扩张。
兴业证券的策略报告提出,2021年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和A股“三十而立”后的第一年,无论在制度环境、投资者结构、还是上市公司质量上都呈现出一片新气象,2021年市场整体将波动向上。全球经济基本面从疫情中恢复向上,流动性预期变化是引导行情的主要矛盾。岁末年初是重要的投资时点:基本面持续向上,内外经济改善,景气向上补库存品种有望成为受益方向。待经济增速拐头向下,流动性将阶段性成为市场焦点,其预期改善有望为投资者提供较好买点,此时流动性受益的方向值得投资者重点关注。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证券时报网。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