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科技股集体暴跌,平台反垄断会捅破泡沫吗?

2020-11-15 10:39:02 和讯名家 

  

  截至11月11日收盘,恒生科技指数重挫6.23%,ATMJ集体大跌,京东两日跌超17%,港美两地蒸发1500亿港元;美团两日大跌近20%;阿里港股两日跌14%,阿里在港美两地蒸发超7000亿港元;腾讯两日跌11%,市值蒸发近7000亿港元。四大科技股两日市值合计蒸发近2万亿港元。

  在现代资本市场,造成股价大幅波动的原因绝不仅有一个。

  此次四大科技股集体下跌,有一部分原因是针对前期上涨势头过快的一次回调。比如京东的股价,趁着双十一购物季的热潮,在11月3日开启了一轮上涨势头,一度冲上92的高位,腾讯同样也是在该时间段股价取得了大幅拉升,目前均已回落到十月底或者本月初的水平。

  四个科技股中,也有受到突发因素影响而造成下跌的。比如因临近蚂蚁金服上市在月初显著冲高的阿里,受到监管约谈和上市推迟事件的影响,股价迅速回落,回归到九月时的水平。

  然而,除了以上原因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网站10号公布的消息,即市监局起草《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该《指南》的出台,正式迈出互联网垄断监管的第一步。

  有人在担心,是否是因为这个指南刺破了互联网科技股的泡沫?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笔者先回答另一个问题。互联网科技目前存在泡沫吗?

  在双十一期间,阿里交出了4982亿元的成绩单,京东也交出了2715亿的成绩,他们对于释放消费需求,带动产业带复苏,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即便是近期处在风口浪尖的蚂蚁金服循环贷款模式,它也依靠完善的用户画像保持了2%的超低坏账率,合理的控制了风险。因此,可以说他们目前估值较高,但是还并没有到泡沫蔓延的地步。

  之后我们再回过来看这个问题,《指南》的出台的确会对互联网巨头带来一定程度的打击,包括一些生态的建设和一些利用支配地位设置的条件等等。但是,《指南》的根本目的并不是为了打击巨头,而是为了促进市场的公平竞争。

  从经济学角度来讲,反垄断将会促进社会效用水平的提升。垄断的存在导致同类竞品减少,垄断厂商控制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而多出的这一部分成为了企业的垄断收益,市场供给与需求出现了断层,偏离了最优的市场配置状态,造成了社会总效用的损失。对于垄断行为的打击能够增加市场供给,降低市场价格,将供需关系拉近到均衡状态,从而提升社会效用水平。

  《指南》还给其他厂商了一个平等竞争的机会。大型平台聚集了大量的流量,并借助垄断地位设置了流量流出的门槛,让其他小企业难以与之竞争,反垄断的出台能够有效的对其限制,这也将激发该行业内各个企业的创新热情,大企业为了维护自身的市场占有率而更进一步加大创新,而小企业则可以通过自身的创新争取到一席之地。

  最后,虽然反垄断指南打击了一些不公平竞争的手段,但是科技股的长期良好的增长前景是毋庸置疑的。

  正如前面所说的,阿里、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在带动实体产业带发展,激发社会消费需求等方面是颇有建树的,而且,他们在创新电商模式,发展直播带货等新兴业态,拓展跨境电商业务等方面都走在行业前沿,未来都有可观的增长潜力。所以,《指南》的出台只是让市场热情回归理性,竞争回归公平,资本市场不必对此次下跌过度反应。

  综上,窃以为,《平台反垄断指南》出台的目的是为了鼓励公平竞争,促进行业创新,对于无论大平台还是小企业的长期发展都是有利的。而且,《指南》对于科技股的冲击只是暂时的,作为数字经济前沿的他们依然具有良好的增长前景。(作者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盘和林经济观察。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