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回应地产投资被调查传闻,恒大有息负债约5718亿,泛海控股被证监会警示丨预警内参(第二十九期)

2021-09-01 08:12:55 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资管研究院研究员赵阳 实习生刘畅地方资产管理迎来新的监管要求,根据《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每年新增投资额中主营业务投资额占比应不低于50%,收购金融机构不良资产投资额占比应不低于25%,融入资金的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3倍。

上市公司预警层面,中国恒大公告显示,上半年净利润143.8亿元;有息负债约为人民币5717.75亿元, 其中一年内到期的负债为2,400.49亿元,公司资金流动性紧张。另外,中国泛海子公司泛海控股(000046,股吧)收到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被证监会予以警示。中国平安回应地产投资调查传闻,缺乏事实依据,另类投资业务仍正常开展。

重点关注:

1.中国平安回应地产投资调查传闻:缺乏事实依据 另类投资业务仍正常开展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近日,有消息指出“监管机构正在调查中国平安房地产投资”,对此中国平安称其一直严格遵守相关监管规定,并称相关报道“缺乏事实依据”。

中国平安表示,截至6月30日,出于投资目的所持的房地产仅占其保险资产组合的1.8%。房地产相关投资(包括其拥有的房地产和所持开发商资产)占比4.8%,其中包括股权和债务权益,远低于30%的监管上限。

2.中国恒大:上半年净利润143.8亿元;有息负债约为人民币5717.75亿元

财报数据显示,恒大2021年中期营业总收入2226.9亿人民币,同比减少17.0%;净利润为人民币105亿元,同比下跌28.9%。2021年6月30日,集团的有息负债约为人民币5,717.75亿元 , 其中一年内到期的负债为2,400.49亿元。恒大称,将采取以下措施减轻目前所面临的流动性问题。主要包括:调整项目开发时间表、严格控制成本、大力促进销售及回款、争取借款续贷和展期、出售股权和资产(包括但不限于投资 物业、酒店及其他物业)及引入投资者增加本集团及其附属公司的股本。

中国恒大称,截至本业绩公告日期,一些与房地产开发相关的应付款项逾期未付,导致本集团部分项目停工。本集团正与供应商及建筑承包商洽谈,通过延期支付或以物业抵扣欠款,争取项目复工。本集团将尽最大努力持续运营,争取按时交楼。

同日,据港交所披露文件,中国恒大股东陈凯韵、刘銮雄分别以2830万港元出售631万股股票。刘銮雄家族目前持有中国恒大约9%的股份。

3.恒大汽车上半年亏损48亿元 存贷款违约风险

8月30日晚间,恒大汽车(00708)发布2021年中期财务报表。中报显示,今年上半年,恒大汽车录得营收69.2亿元,同比增长53.5%;净亏损48亿元,去年同期亏损22.7亿元。恒大汽车还称,集团存在贷款违约风险及正常业务以外的诉讼风险。

4.中国泛海:子公司泛海控股收到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被证监会予以警示

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泛海控股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北京监管局《关于对泛海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2021〕123号。决定书称,泛海控股未及时披露中原银行的重大诉讼且在相应《对外担保公告》中信息披露不准确;未及时披露中英益利的重大诉讼和未能清偿到期重大债务的违约情况;未及时披露重大合同后续进展;未及时披露民生证券股权被冻结事项。根据相关规定,对泛海控股予以警示,并将相关违规行为记入诚信档案。

此外,昨日东方金诚公告,将泛海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主体信用等级由BB下调至C。同时将“17泛海MTN001”、“18泛海MTN001”及“20泛控03”债项信用等级由BB下调至C。截至本公告出具日,东方金诚仍未收到“18泛海MTN001”偿付资金落实情况以及本息兑付凭证,已构成实质性违约。

点评:据官网介绍,泛海控股成立于1989年,1994年在深交所挂牌上市,主营金融和房地产开发业务。今年以来,泛海控股屡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董事长被列为被执行人、泛海信用主体遭下调等。

近年来由于地产、金融政策不断收紧,过度依赖资本,自身造血能力不足等问题显现,泛海控股资金出现问题,营收与利润接连下滑。泛海控股2021年半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9.56亿元,同比增长82.24%;净亏损5.4亿元,同比扩大31.14%。但即便如此,泛海控股上半年仍然录得亏损。公司解释称,由于公司计入当期损益的财务费用上升以及处置子公司亏损等原因导致投资收益下降,报告期内,公司业绩出现一定幅度亏损。

并且此前,泛海控股变卖资产“求生”,在向子公司“输血”之后,控股股东中国泛海的境遇也难言乐观。7月3日,泛海控股曾披露,接受公司控股股东中国泛海财务资助的公告,中国泛海为其提供不超过80亿元的财务资助。不过东方金诚指出,泛海控股再融资能力弱,控股股东自身流动性压力大、司法拍卖所持部分公司股权。

5.标普:对六家城投企业作出评级

8月31日,标普全球评级将甘肃省公路航空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长期发行人评级及其票据评级从“BBB”上调至“BBB+”。同时,标普将重庆市南岸区城市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的长期发行人评级及其票据评级从“BBB”下调至“BBB-”。此外,标普确认维持对青岛国信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及其票据、南京扬子国资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及其票据、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及其票据,以及广西柳州市东城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及其票据的评级。除东城集团的“负面”展望外,所有实体的评级展望均为“稳定”。

点评:当下,城投公司频遭信用评级机构“冷眼”。今年以来,评级或展望被下调的城投公司数量,比往年明显增加,且下调数量首超上调数量。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城投公司是地方政府发展融资的主体,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贡献,但同时也累积了大量债务。为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化解存量债务,近年来,监管部门一直推动剥离政府和城投债务。2017年下半年以来,监管部门对城投公司的融资持续收紧,多家金融机构整改相关业务。此后,城投公司开始出现非标融资违约。此次标普评级,标普认为中国地方政府的偿债能力和信用质量在不断提升,但标普认为,中央对地方政府的监管强化意味着对城投企业的特殊支持将愈发具有选择性。政府可能更希望城投企业在市场基础上运营,因此提供社会服务、但收益有限的项目所受重视程度将会降低。

关注:

6.华晨破产重整新进展,宝马16.33亿购下华晨汽车制造

据《财经》(博客,微博)记者独家获悉,8月31日上午,华晨集团等12家企业实质合并重整案召开了第二次债权人大会(下称“二债会”),会上共有三项议案,包括财产管理及变价方案、成立债权人委员会两项议案,以及核心议案宝马中国收购“中华”汽车品牌。经由债权人表决,三项议案全部通过。但宝马中国收购“中华”汽车品牌的议案通过率不高,同意金额只占出席会议债权金额的57%,略超50%的最低限额,是通过比例最低的议案。宝马中国以16.33亿元购得“中华”汽车品牌,单就这桩交易来看,是价格合理、投资人靠谱的好买卖,但放入华晨集团破产重整的大框架内,难言是好是坏。因为“中华”汽车品牌是华晨集团第三大资产板块,不少债权人认为,一旦收购成功,意味着整体破产重整已不可能,集团剩余资产也将被拆分出售,无法发挥整体重整的价值。

7.壹账通回应举报财务造假:公司经营情况和财务数据均真实准确,不存在谣言中各种诋毁情况

8月31日,据21世纪经济报道,近日市场有针对平安集团的匿名举报信,其中指出平安集团旗下美股上市公司金融壹账通存在财务欺诈、隐瞒监管等一系列问题。对此,金融壹账通回应记者时表示:金融壹账通一直以来本着规范治理的原则,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公司战略清晰,各项业务经营稳健,经营情况和财务数据均真实准确,不存在谣言中各种诋毁情况。鉴于相关不实谣言已严重侵害本公司及相关机构的商业声誉,属于恶意造谣、诽谤,金融壹账通已第一时间报案,并通过法律程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8.海航投资(000616,股吧)集团:控股股东进入破产重整程序,终止向其收购华安保险7.74%股权

8月31日,海航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披露公告,终止策划向控股股东收购华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部分股权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海航投资集团于2020年4月审议通过《关于收购华安保险部分股权的议案》,计划在原已持有的华安保险7.143%股权的基础上,与海航资本签署《收购意向协议》,拟以支付现金方式收购海航资本持有的华安保险7.74%股权。因本次交易对手方海航资本已进入破产重整程序,继续推进本次重大资产重组事项面临较大不确定因素。公司终止本次重大资产重组是经公司董事会评估论证的审慎选择,不会对公司目前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不存在损害公司和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利益的情形。

1.地方AMC或明确监管要求:新增金融不良占比不低25%,融资不超3倍

据21财经,《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规定,监管部门拟督促地方AMC不偏离主业,要求在每年新增投资额中主营业务投资额占比应不低于50%,收购金融机构不良资产投资额占比应不低于25%,连续两年不达标将被取消业务资质;还要求控制杠杆率,谨慎选择融资渠道,未经批准不得向社会公众发行债务性融资工具,融入资金的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3倍。

2.证监会主席易会满:证监会将打击乱私募坚决出清伪私募

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基金业协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上表示,面对“乱私募”与“伪私募”现象滋生,监管再度强调将坚决给予打击与出清。私募股权基金必须回归私募定位和支持创业创新的根本方向,坚持私募姓私,严格规范募投管退全链条各环节运作。证监会将坚持分类施策、扶优限劣,支持真私募,打击乱私募,坚决出清伪私募,推动形成良好市场秩序和行业生态。

3.房地产业发放公司类不良贷款率逆势上升最高达6.28%

据21世纪经济报道,8月31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40家A股银行这两年的中期报告发现,有34家银行的整体不良率较年初有所下降,仅4家不良率上升,2家持平。然而,有16家银行对房地产业发放的公司类不良贷款率逆势上升,另有15家未完整披露该项指标,仅有9家该项指标未恶化。从数据来看,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最高已达6.28%,有银行该项指标较年初抬升了6.18个百分点。

4.住建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要防止大拆大建问题,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

8月31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通知指出:严格控制大规模拆除。除违法建筑和经专业机构鉴定为危房且无修缮保留价值的建筑外,不大规模、成片集中拆除现状建筑,原则上城市更新单元(片区)或项目内拆除建筑面积不应大于现状总建筑面积的20%。注重稳步实施城中村改造,完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改善公共环境,消除安全隐患,同步做好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统筹解决新市民、低收入困难群众等重点群体租赁住房问题,城市住房租金年度涨幅不超过5%。

5.建行、交行、中信银行回应15号文影响称业务影响有限

据21世纪经济报道,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管控从严。在中期业绩会上,多家银行回应了15号文的影响。招商银行称,坚决打消政府兜底思想,正确认识政府在企业、项目中的角色和责任,严格落实各项监管政策,根据项目和客户经营性现金流对自身债务的覆盖程度优选业务。建行副行长王浩在业绩会上表示,近期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相关的监管要求是对原有规定的强调,同时对违规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进行约束,增强了有效性和操作性。交行地方政府融资相关业务层级结构较好,以省级和强财力的地市级客户为主,资产质量状况良好。 “总体上看,相关文件要求对我行业务影响有限。”交行相关负责人称,下一步,交行将按照相关政策要求开展政府类业务。中信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中信银行对地方政府债务进行了有效管控。一是区域总量控制,根据分行所在地的财政经济实力以及债务负担设定一个限额;二是加强对高风险区域和高风险客户的管控,压缩高风险区域和高杠杆企业的贷款。三是对有风险的客户加强化解的力度。

数据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评级公司公告、上市公司公告、住建部、财经杂志、Wind、DM等。

栏目统筹:21高级研究员 卢先兵

(作者:赵阳,实习生刘畅 编辑:马春园)

三大炒股神器免费领取!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责任编辑:冉笑宇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