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美强监管时代来临

2021-09-13 17:11:06 证券市场周刊  刘博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升,中国消费者对美的追求不断提升,医美行业快速发展。

  据艾瑞咨询,2019年,中国医疗美容市场规模1769亿元,预计到2023年达到3115亿元,复合增长率为15.19%。

  利空来袭 个股重挫

  医美行业分为手术类和非手术类。相比于手术类整形,以注射类、射线类为代表的非手术类微创医疗美容,恢复时间快、价格及风险相对较低,因此有更高的市场接受度和复购率。

  据艾瑞咨询,2019年中国医美市场中手术类、非手术类占比分别为62%、38%,其中非手术类市场规模为672亿元,预计到2023年占比将进一步提升至48%。从过往来看,医美行业的消费以年轻女性为主。

  2021年6月,国家卫健委等8部委发布《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两个月后的8月27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指导意见稿)》,引发社会各界对医美行业监管的热议。9月1日,药监局再次发布消息,将重点加强整形用注射填充物和光治疗美容设备等产品的管理,并提醒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要从合法渠道购进依法取得注册证或者备案凭证的医疗器械,做好进货查验和销售记录;网络交易平台应当对入驻企业和产品资质进行审核,发现违规行为和违规产品信息应当及时进行处置并报告。同时,青岛、山西等多个省市相继启动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引导医美行业正规化、规范化发展。

  近3个月,政府出台多项政策规范医美行业发展,医美行业迎来调整。从6月政策出台至今,医美指数已经从6月1日的2515点下跌到1830点,累计下跌27.24%。具体个股来看,上游产商中,爱美客跌去34.51%,华熙生物跌去43.35%,昊海生科跌去37.32%;中下游医美机构中,朗姿股份(002612,股吧)则跌去54.07%,奥园美谷跌去53.31%。

  监管力度不断加强

  相比于其他行业,医美行业是一个风险较高的行业。过往10年,医美负面事件不断发生,2010年“超女王贝”事件引发全国人民的关注,2015年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组织的赴韩整形失败案例开启了一系列引导行业规范发展的治理行动,2018年由公安部督办的斯兰德、唯托国际等海外医疗诈骗案事件引发行业震荡;2019年7月,媒体曝光新氧平台入驻的部分医美机构存在销售违禁肉毒素、人胎素以及“刷评”等乱象,引发舆论关注;2020年10月,21岁的徐州女孩小娇在常州某医疗美容门诊部做隆胸、隆鼻及唇部塑形手术发生意外身亡。

  医美行业负面事件频发与这个行业的特点、需求人群息息相关。中国医美需求以20-25岁的女性为主力。据新氧大数据统计,2018年的中国整形人群中,女性占比89%,男性占比11%,女性消费者中以20-25岁占比最高,2019年达38.57%。由此来看,目前中国的医美行业95后为消费主力军。而这个阶段的群体年龄偏小,辨别能力较低,容易冲动消费,这也导致了行业负面事件的频繁发生。据中消协官网投诉数据,2015年至2020年,全国消协组织收到的医美行业投诉从483件增长到7233件,5年间投诉量增长14倍。

  近年来,政府针对医美行业的政策规范频繁出台。2019年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监管工作的通知》,宣布“要将近期媒体频频曝光的住宿场所卫生不合格、生活美容场所非法开展医疗美容、游泳场所水质不合格等作为日常监督和双随机抽检的重点”,拉开了医美行业大规模整治的序幕。

  2019年3月,为打击和整治医疗诈骗、虚假宣传、乱收费、骗保等医疗乱象,国家卫健委联合中央网信办、国家发改委、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国家药监局开展为期1年的医疗乱象专项整治行动。作为全国医疗乱象整治行动的纲领性文件,8部委联合下发的《医疗乱象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是各省市整治地方医美不规范现象的开端。

  2019年4月1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治分类监督综合评价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2019年各地区要完成对综合门诊部和医疗美容门诊部的综合评价。

  2019年6月1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就“非法医疗问题专项治理方面取得的进展和成效”的回应》,公布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央网信办、公安部等7部门在打击无证行医、规范医疗美容服务行为、整治违规医疗美容培训、查处违法医疗美容广告和互联网信息多个方面取得的进展。

  2020年4月3日,国家8部委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美容综合监管执法工作的通知》,所涉及的管理范围基本上涵盖了从境内外上游药品、器械生产商到中游医美机构、医生,再到下游电商的医美全产业链,这是面向全行业的整顿和规范。

  而此次国家卫健委等8部委发布《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指导意见稿)》,预示着行业将会进入更为严格的监管时期。

  行业机会依然可期

  医疗美容机构分为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其中公立医院包括公立医院的整形美容科和整形专科医院,民营机构包括大型连锁整容医院、中小型医美机构及私人诊所,中国主要以民营医院为主。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2018年民营机构收入规模占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总收入规模的81.5%,近10年医美整形相关企业注册量逐年攀升,平均每年新增量约2500家,其中2018年新增企业同比增速高达29.6%。

  从产业链来看,医美行业上游主要包括药品、器械生产供应厂商及代理经销商;中游为医疗美容机构,包括公立医院整形美容科、大型连锁医院、中小型民营整形医院、小型私人诊所等;下游终端市场主要为医美消费者。

  医美行业的特点是上游及下游相对集中,而医美公司数量众多。根据艾瑞咨询《2020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洞察白皮书》,2019年中国具备医疗美容资质的机构约1.3万家,其中医院类医美机构占比为29.1%,门诊部类医美机构占比为32.9%,诊所类医美机构占比为38%。2011-2019年,正规医美机构数量年复合增速为12.69%,而医美市场规模2012-2019年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8.97%,医美机构增速不及同期医美整体市场需求规模的1/2,似乎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据艾瑞咨询统计,目前国内非法经营的医美机构数量超过8万家,合法医美机构仅占行业机构总数的14%。新氧大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医美正规市场规模占比仅约35%。

  从供给端看,中国每10万人口拥有的医美机构及整形外科医生数量与成熟国家相差甚远。根据清科研究的数据,韩国整形医院共2500多所,各类医疗美容机构1万多家,每10万人口至少拥有23.9家医美机构,而中国每10万人口拥有医美机构数量(包括非正规机构)仅为6.6家,拥有国内正规医美机构仅0.9家,机构资源供给紧张。从2017年的数据看,中国每10万人口仅拥有0.3名整形外科医生,而美国拥有2.1名、韩国则高达9.3名。由此来看,目前中国的医美行业仍处于存在供需失衡的状态中,如果只计算正规机构,那么这个供需失衡将会更加严重。

  从发展空间来看,中国医美每千人诊疗次数渗透率相对美韩具备4倍以上增长空间。根据新氧发布的《2019医美行业白皮书》,2018年中国的医美疗程消费量已跃居全球第一,超过美国等医美大国,但从每千人诊疗次数来看,中国的疗程消费量上升空间依然巨大。2018年,中国每千人诊疗次数为14.8次,美国为51.9次,韩国为86.2次,中国的渗透率相对美国和韩国分别拥有接近4倍和6倍的增长空间。其中,在18-40岁女性中,中国医美用户渗透率为7.4%,韩国为42%,中国适龄女性市场有将近6倍的增长空间。

  此次政策的出台会规范行业的发展,短期会波及整个行业,但长期会让优质的公司更快地脱颖而出。

(责任编辑:聂竞飞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