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产业链,谁在两头占便宜?

2021-09-17 18:45:32 星空财富 微信号 

作者/星空下的牛腩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小鱼

市场热点加速轮动,以至于新能源赛道内部,也出现了分化的走势。

早盘领涨的,反而是之前不怎么受重视的风电运营商。简单来讲,风电运营商就是建设风力发电场,并向电网卖电赚钱。与之相对的是生产商,比如制造风机、叶片、电缆等部件的上游供应商。

光伏、锂电近来的行情,让我们看到了太多产业链上游躺赢的机会。因而从思维惯性上讲,随着风力发电机组装机量的增长,上游供应商受益于下游需求红利,同样也有机会躺赢。

然而,没有哪个环节会一直顺风顺水。行情是否有持续性,不仅取决于供求关系,还跟行业竞争格局密切相关。

比如,当下游需求增速超过上游供给时,利润的天平就开始向上游倾斜。既然上游厂商都有钱赚,那么行业的内部竞争就会暂时缓和,毕竟和气生财。

然而,竞争趋于白热化,才是大部分行业的常态。竞争带来了效率的提升,对于整个社会而言,这是大好事。然而,对于身在行业中的股东来说,竞争却是利润的碎钞机。

从这个角度讲,不是上游躺赢,而是缺乏竞争的行业才躺赢。

风电上游设备商的竞争很激烈。去年陆上风电抢装的时候,虽然你好我好大家好,但今年抢装过后,立刻就有“不讲武德”的设备商,为了及早出货,开始跳楼式降价。

比如此前的旧文(海上风电抢装大潮,海底电缆毛利竟高达50%?)中提到,风机已经有了价格战的苗头。今年一季度风机的投标价格,从去年同期的每千瓦4000元,跌到不足3000元,同比跌幅超25%。而且在今年春季的风电发展论坛上,甚至有协会代表呼吁设备商坚守底线,理性竞争。

相比之下,风电运营商内部的竞争就小得多。主要表现为以下2方面:

1

运营商之间唯一值得竞争的,就是风场资源(位置)。但风场资源在分配上,并不过是市场化竞争的;
2 国内主流的新能源运营商,基本上都是五大发电集团(国有企业)下属的子公司。从本质上讲,它们属于全民所有制的范畴,都是亲儿子,所以在资源分配时,上面自然要考虑一碗水端平。

从产业链上下游的关系来看,处在中游的运营商,如今是两头占便宜。

前面提到的风机投标价格下跌,是风电运营商成本下降的缩影。以海上风电为例,每千瓦的平均投资成本,已经从2007年的2.7万元,降低至目前的1.5万元以下,近十年的降幅超过40%。并且,按照上游设备商当前的产能扩张节奏,风电的成本还有下降的空间。

风电运营商在卖电时,更是没有竞争的。风电电价主要有两部分组成,即脱硫燃煤机组标杆电价+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前者直接由电网公司支付,后者则来自财政补贴。

财政补贴虽然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自然不必担心。至于电网支付的那部分,其实更没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有3个:

1

国内在输配电环节,是国家电网公司一家独大,根本不差钱;
2 电网公司只需要支付火电标杆电价,换言之,对于电网而言,买火电跟买风电没有区别;
3 新能源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大方向,电网自然要提高觉悟。既然买火电、买风电价格都一样,卖新能源电力赚个好名声,何乐而不为。

除了行业内部格局、产业链上下游的逻辑之外,对于风电运营商基本面的逻辑,还可以关注2个方面:

1

尽管早期安装的风电机性能一般,但它们占据了很多优质风电场。而随着这些旧机组的更新换代,优质风电场的风能资源利用效率将得到提升;
2 长期来看,风电运营商不仅受益于上游设备成本下降,而且还可以通过智能化、精细化运营,来提升经营水平。比如现在很多风力发电机可以根据风向变化,来调节角度,进而提高发电效率。

根据以上的分析,不难发现,风电运营商目前的行业机会>个股机会。因为行业逻辑暂时比公司逻辑更重要,所以,没有必要在选股上过于纠结。

相较于选股,把握交易节奏更为重要。其原因在于,风电运营商的经营节奏是细水长流,很难像靠订单驱动的上游供应商那样,出现爆发式增长。换言之,运营商的慢节奏,有着很强的防御属性。对应的交易节奏,不适合高位追撞,而适合抄底低吸。尤其是在市场急跌时,风电运营商等防御性品种,是很值得关注的。

(关注公众号,在对话框回复“风电”,看看有哪些可以关注)

从整体盘面上看,目前也应该关注防御性品种了。

光伏、锂电等热点赛道,虽然行业长期景气的基本面没有发生变化,但股价涨得多了,自然有回调压力。相比之下,上半年被嫌弃的白酒,在中秋节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大放异彩。这不禁让人联想,是不是因为中秋节走亲访友要喝酒,才导致白酒被追捧。

这种观点乍听起来有道理,但其实经不起推敲。白酒销售虽然有淡季、旺季,但这个规律早就被挖掘出来了。喜欢白酒行业的价值投资者,不会因为短期波动而去追涨杀跌。说到底,还是长期逻辑更重要。

白酒的稳定增长的长期逻辑,很像风电运营商的防御属性。但问题是,今年春节前的抱团行情,硬是把防御属性炒成了进攻属性,而这种急涨,也给后市埋下了杀估值的隐患。

不过,杀估值≠杀业绩。当估值杀到位,风险充分释放之后,股价在业绩的支撑下,便有了上涨的动力。所以,永远也不要低估白马的耐力,它们被冷落地越久,就越能给人惊喜。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星空财富。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李佳佳 HN15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