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打造每个人都用得上和用得起的健康服务。
本文为IPO早知道原创
作者|Stone Jin
微信公众号|ipozaozhidao
据IPO早知道消息,北京鹰瞳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鹰瞳科技”)于11月5日以“2251”为股票代码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正式成为“医疗AI第一股”。
鹰瞳科技在本次IPO中总计发行2226.72万股,其中香港公开发售部分获约6.18倍超额认购,国际发售部分获约2.9倍超额认购。此外,CloudAlpha、广发基金、常春藤、Lake BleuPrime、LAV、LMR、OrbiMed以及 WT八大机构作为基石投资者参与本次发行。
截至10:00,鹰瞳科技报于每股68.60港元,市值为71.05亿港元。
成立于2015年的鹰瞳科技作为中国首批提供人工智能视网膜影像识别的早期检测、辅助诊断与健康风险评估解决方案的公司之一,通过视网膜影像、多模态数据分析以及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有别于慢性病传统的早期检测和辅助诊断方式,在医疗机构和大健康供应商中实现对慢性病的无创、准确、快速、有效且可扩展的检测与诊断。
鹰瞳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张大磊在上市仪式现场表示:“上市是我们实现‘让健康无处不在’使命的一小步,也是我们新征程的起点。鹰瞳科技致力于打造每个人都用得上和用得起的健康服务,将继续坚守普惠之心,坚定专业之路,坚持长期主义,用心为每一个普通人,带去最优质的健康服务。”
已建立全面的产品管线拥有多元化的应用场景与客户群体
目前,鹰瞳科技的产品组合中拥有三个版本的Airdoc- AIFUNDUS(即核心产品)——Airdoc-AIFUNDUS (1.0)是一款人工智能SaMD,获批用于辅助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为同类产品中首个获得国家药监局第三类医疗器械证书以及全球第二款获批的人工智能视网膜影像识别分析SaMD;Airdoc-AIFUNDUS (2.0)旨在辅助诊断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及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irdoc-AIFUNDUS (3.0)则旨在辅助诊断病理性近视及视网膜脱离。
此外,鹰瞳科技拥有一条产品管线,包括针对青光眼、白内障、ICVD及ASCVD、妊娠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妊娠期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颅内高压相关视乳头水肿视网膜病变及贫血症的其他七款 SaMD及健康风险评估解决方案,可服务于社区诊所、体检中心、保险公司、视光中心、药房等多种大健康服务场景的广大客户。
在表象的产品管线背后,鹰瞳科技的先发优势更体现在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的能力、先进的自主研发人工智能算法、全面的经标注真实世界用户视网膜影像数 据库等多个层面。具体来看:
其一、鹰瞳科技是业内为数不多的将硬件、软件、算法和服务集为一体的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其人工智能SaMD与市场上大多数眼底相机兼容。换言之,鹰瞳科技自主研发的由设备内置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硬件设备将会改善用户体验,通过提高精确度和灵敏度从而优化软件算法,提供无缝的端到端性能且更具成本效益,使其解决方案成为客户的首选。
其二、成立至今,鹰瞳科技已开发出广泛适用于检测和诊断多种慢性病的深度学习算法。此外,鹰瞳科技是人工智能视网膜影像识别的深度学习算法的行业先驱,正在探索之前人工智能未曾涉足的应用,如视网膜影像年龄预测和近视进展检测。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鹰瞳科技的研发团队由超过80名成员组成,在中国拥有152项专利和专利申请,以及6项已发布PCT申请,其中22 项专利和专利申请以及2项已发布PCT申请均与核心产品有关。
其三、鹰瞳科技的视网膜影像数据库包含约370万张真实世界用户视网膜影像和相对应的多模态数据,并由资深医学专家标注和按疾病和病灶处理。这一广泛涵盖了年龄、性别、人口特征、疾病、商业渠道及医疗器械型号的数据库,将有助持续开发并优化深度学习算法以精准识别慢性病相关症状,以及持续开发新一代SaMD和解决方案以应对新适应症及更广泛应用于多场景。
此外,鹰瞳科技已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等全国顶尖医院内行业领先的医疗科室紧密合作,并共同承担国家重点研发项目。
至于商业化方面。2020年鹰瞳科技的客户数量为85名,较2019年的46名增加接近一倍。2019年和2020年,鹰瞳科技的收入分别为3042万元和4767万元,2021年上半年的收入则从2020年同期的651万元增加659.9%至4948万元。
国内人工智能医学影像市场年复合增长76.7%头部企业或将进一步放大先发优势
不可否认的一点是,人工智能技术、尤其是深度学习技术的进步,推动了人工智能在医疗健康行业融合;尤其是通过从真实世界的反馈中学习来分析大量复杂数据的能力,人工智能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医学影像的各种应用中,包括早期检测、诊断以及健康风险评估。
与传统医学影像相比,人工智能医学影像能够提供无创、准确、快速、有效且可扩展的解决方案,以检测、诊断疾病和评估风险,满足全人群用户不同的医疗健康需求。
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显示,中国人工智能医学影像市场预计将从2020年的3亿元人民币以76.7%的复合年增长率在2030年增至923 亿元人民币。
具体来看,在医疗机构中,人工智能医学影像主要用于协助医生进行疾病检测与诊断,2020年约占人工智能医学影像市场的86%。在大健康场景中人工智能医学影像主要用于健康风险评估。于大健康场景中人工智能医学影像尚有大量需求未被满足,预期2020年至2030年将以102.7%的年复合增长率,较医疗机构中人工智能医学影像更快速地增长。
当然,由于各种眼科疾病的患病率不断上升,医疗机构对人工智能医学影像的需求不断 增长,这类眼科疾病包括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鉴于人工智能医学影像能够准确高效诊断出某些慢性疾病的早期症状,从而帮助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的医生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并解决基层医疗机构存在的医疗资源与医疗需求不平衡的问题,因而,医疗机构对筛查和诊断眼科疾病的需求将大幅增长。
此外,慢性病发病率的日益增长亦将促进保险公司等大健康供应商对健康风险评估的需求。
或许可以期待的是,未来中国人工智能医学影像市场将呈现三大特征:未获满足的医疗健康服务需求,将继续推动扩大人工智能医学影像所覆盖的适应症;更广泛地适用于各类医疗健康场景;为人工智能未曾涉足的应用开发人工智能算法。
这里需要指出的一点是,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已在中国乃至全球医疗健康场景中使用多年。迄今为止,除了已在中国获国家药监局批准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辅助诊断的Airdoc-AIFUNDUS (1.0)外,另仅有两个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为第三类医疗器械的类似产品。
鉴于跨国公司在进入中国时面临的困难,未来人工智能视网膜影像医疗设备市 场大概率将继续由国内厂商主导,即能够获得国家药监局注册证书的国内公司更具增长潜力。
换言之,鹰瞳科技的先发优势已建立了相当的行业准入壁垒——基于其提供软件和硬件集成解决方案的能力、自主研发人工智能算法、经标注真实世界用户视网膜影像数据库、研发团队及与学科带头人的合作,以及多渠道的商业化战略和对监管规则的理解,鹰瞳科技今日完成IPO并成为“医疗AI第一股”后,或将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和渗透率。
九合、中信一路陪伴期待推动全人类疾病检测和健康管理的发展
自2015年成立以来,鹰瞳科技已获得九合创投、智朗创投、搜狗、复星、中信资本、平安、礼来亚洲基金、清池资本、奥博资本OrbiMed等多家知名财务投资方、战略投资方的支持。
其中,九合创投是鹰瞳科技的第一个投资人,同时也是最早两轮融资的投资人。
九合创投创始人王啸指出,其彼时主要出于两个维度的考虑选择投资了鹰瞳科技:
其一、从市场来看,中国医生资源紧缺,医生培养周期很长,加之视觉识别技术渐进成熟,如果能用机器算法的方式提高医生效率、补充稀缺的医疗资源,非常有意义和社会价值;
其二、从创始人本身来讲,张大磊的背景与医疗AI非常匹配——他是医学专业毕业,又有微软、新浪等公司的技术和管理工作经历,对医疗和技术的话语体系都非常熟悉,既对医疗体系有比较深的认知,又有互联网基因,学习能力和执行力强,迭代速度很快。
“更重要的是,大磊有初心和格局,希望用技术改变医疗资源不平衡的状况,能把事情放在长时间的维度去看,不会只关注短期利益,这种初心也很重要。”王啸说道。
在鹰瞳科技发展的关键节点,九合创投帮忙对接合作资源,对鹰瞳科技的发展方向提供合理化建议。
谈及对鹰瞳科技上市后的期待时,王啸表示:“鹰瞳科技作为第一波AI公司在医疗领域落地的探索者,通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和产品打磨,开发出了无创易用、精确快速且高性价比的健康筛查产品,大大提升了慢病筛查的效率,得到广大医生和终端用户的认可,真正做到了技术普惠大众。我们始终坚信技术进步会带来产品变革,从而改善生活质量,让生活变得更美好。鹰瞳科技是‘技术向善’的实践者,期待未来鹰瞳交付更多的普惠人工智能产品,加速在医疗和大健康领域的商业化落地,助力基层医疗和健康城市的发展。”
此外,中信资本是鹰瞳科技B+轮融资的联合领投方。在见证鹰瞳科技快速发展的同时,中信资本亦陪伴鹰瞳科技共度疫情期间的难关,在商业判断、资源对接、人才介绍等方面提供多方面支持,并积极协助筹备上市事宜,助力成功登陆国际资本市场。
在中信资本自营投资部执行董事、中信创投管理合伙人张予焓看来,眼底是人体中唯一可以直接观测血管并形成高清彩色照片的场景。传统的眼底检查主要针对眼底疾病,而忽略了眼底照片蕴含的非常丰富的身体健康信息。
“借助AI及深度学习算法,鹰瞳科技可以突破传统医疗的局限,通过眼底照片发掘更多身体疾病及健康信息,从而形成一套科学、低成本、快速无创的检测及诊断方法。鹰瞳科技在医疗AI细分市场占有绝对的先发优势,无论是商业化进程还是研发水平都领先于行业。我们持续看好公司的发展,相信公司的技术和产品未来将有助于推动全人类疾病检测及健康管理的发展。”张予焓说道。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IPO早知道。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