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博开拓BIPV“钱景”难言乐观,应对风险乏力致业绩“变脸”,机构、高管密集减持“跑路”

2021-12-22 11:10:18 财联社 

财联社(南京,记者 武超)讯,作为国内主要的光伏支架厂商,中信博(688408.SH)因上市不久业绩“变脸”,遭受质疑。或许是为了摆脱颓势,中信博正把目光投向其他光伏业务,例如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

12月20日消息,中信博新签订了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合同,建成后预计将成为全球单体容量最大的BIPV项目。不过,有光伏行业资深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BIPV的经济效益更多体现在未来,现阶段在二级市场炒作成分较大。

与二级市场股价高高在上相反,中信博上市一年后即收入下滑、毛利走低。为了回应质疑,公司在第四季度两次发布《关于市场传闻的澄清公告》,但回应中亦体现出公司应对市场结构分化的乏力。随之而来的是,进驻公司的基金等机构由二季度的181家变为三季度的36家。

BIPV处于起步阶段

12月20日,据媒体报道,中信博旗下苏州中信博新能源电力科技有限公司与EPC方中国电建(601669)集团江西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正式签订了江西省高安市建陶基地(一期120MW)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合同,该项目全部采用中信博“智顶”BIPV解决方案,目前已进入施工阶段,建成后预计将成为全球单体容量最大的BIPV项目。

此前数日,还有报道称,由南方电网珠海综合能源公司投资、中信博总包承建的华南地区单体最大BIPV项目——顺成陶瓷集团贝斯特(300580)基地光伏电站正式并网运营。

对此,有光伏行业资深人士向财联社记者称,中信博依托光伏支架的基础,近年拓展了BIPV项目,但是因为起步较晚,其BIPV业务收入占比较低,2020年仅有1.44%。“因为BIPV的经济效益更多体现在未来,这是今年主业表现不佳的情况下,公司对市场目光的一种转移,在二级市场进行炒作的成分很大。”该人士表示。

“BIPV这个细分市场,未来很美好,现实很骨感。”该人士解释称,BIPV目前在没有明确的补贴政策驱动下,经济效益相对BAPV(光伏附属建筑物)差很多,比较适合新建的建筑物,在老建筑上改造BIPV的成本太高,也存在和建筑节能是否能真正一体化的匹配问题。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自去年上市以来,中信博的股价表现不错,尤其在今年5月至7月期间,有过一波直线攀升行情,从低点111.67元/股涨至高点274.21元/股。截至12月20日,中信博收盘价为202.96元,总市值约275亿元;而市盈率PE(TTM)为167.22,Wind数据显示,光伏设备行业的平均PE为62.97,中信博的估值溢价水平远超行业均值。

但另一方面,中信博交出的业绩答卷与其股价相比,则相形见绌。财报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中信博营业收入为17.17亿元,同比下降6.84%;归母净利润为0.52亿元,同比下降69.77%。归母扣非净利润1163.84万元,同比下降92.6%。上市仅一年即业绩大变脸,尤其净利润大幅下滑7成。

应对市场分化乏力

股价向上、业绩向下,市场开始质疑中信博的价值。面对相关质疑,12月16日,中信博发布《关于市场传闻的澄清公告》,这也是四季度公司第二次发布此类公告。收入下滑方面,公司表示:受疫情、组件价格大幅上涨影响,2021 年光伏行业集中地面电站项目开工率同比走低。

尽管中信博将下滑原因更多归结到行业,但财联社记者注意到,实际上除了中信博,鲜有光伏行业龙头企业今年前三季度利润同比下降。Wind数据显示,光伏设备行业内,市值最高的十家上市公司在今年前三季度无一家净利润负增长,十家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同比增速中位值为53.37%。

对此,上述光伏行业资深人士向财联社记者称,今年虽然光伏产业迎来了增长,但结构上却有很大的分化,“装机量增长主要源于分布式光伏,集中式光伏装机量却有所下滑,这也是中信博业务主要受到影响的部分。”据悉,因为跟踪支架成本较高、分布式电站场地光照条件一般等,我国跟踪支架主要用于集中式电站,在分布式电站的应用不足。

另外,中信博经营活动净现金流持续为负,公司认为:2021 年二季度以来,钢材价格快速上涨,公司为了控制钢材价格上涨成本,采取了钢材备货的策略,这导致了公司第二三季度经营性现金流为负。而这也显示出中信博确实在采购环节承压。

毛利方面,中信博2021年1-9月营业毛利率比2020年同期下降9.73个百分点。其认为:钢材等原材料价格上涨、物流费用增加等因素导致公司单位成本增加。2021 年支架行业市场环境与 2020 年差异较大,由于 2021 年集中式电站开工规模走低,市场竞争呈现白热化,公司为了进一步巩固市场占有率,未将钢材价格上涨部分完全转嫁给客户。

对于未将原料成本转嫁,有市场分析人士向财联社记者称,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中信博产品的竞争力尚不够强。进一步地说,如果国内龙头在成本转嫁上都需要作出明显让步,也说明了我国光伏支架行业在国内产业链的接受程度并不高。

为了弥补国内跟踪支架的应用场景不足,中信博近年积极开拓境外市场,并以印度为支点拓展至全球其他国家。但是其海外销售并不稳定,于 2017 年还占境外销售收入 86.54%(达 3.73 亿元)的印度市场,在2018、2019 年大幅萎缩至几近消失;2018-2020年,公司前五大客户更迭频繁,尤其境外客户每年都不一样,这也反映出了中信博客户粘性不足。

从机构追捧到密集减持

虽然业绩不甚理想,券商们倒是对中信博青睐有加,其股价攀升的过程中,也离不开机构评级报告大唱赞歌。从2020年9月-2021年12月,共有包括东吴证券(601555)、天风证券、平安证券、东方证券等券商共计23次维持买入或增持的评级。

其中,保荐机构、主承销商安信证券最引人注目,安信证券新能源与电力设备首席分析师5次唱多,明显高于其他券商,不仅评价中信博“全球领先,业绩腾飞”,还曾作出2020-2022年营收、利润连续增长的预测,然而现实不断脱离预期。

在股价飙升的二季度,中信博确实大受机构投资者欢迎。2021年半年报披露显示,共有181家机构持股中信博,其中基金有176家,QFII有1家,社保基金2家,券商2家。

不过,这种热情在中信博股价回调后,显得渐趋冷淡。到了三季度,此前持股的机构数量仅剩36家,大部分机构都已退出,包括2家券商集合理财——安信资管、东证资管,这2家资管背后的券商股东恰是高调看好中信博的安信证券和东方证券。

除了机构减持,中信博的原始股东与高管们也正在套现离场。2021年8月30日,中信博40亿市值以上的限售老股东解禁,从9月份开始,中信博多次发布董监高计划减持、减持更正的公告,以及核心技术人员违规减持的公告;10月20日,中信博董秘、副总经理因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原因而辞职。

(责任编辑:董云龙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