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强推买入 六股成摇钱树

2022-01-10 13:34:34 证券之星 

东睦股份(600114)点评:软磁与传统粉末冶金企稳 MIM业务修整再出发

类别:公司 机构:浙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王华君 日期:2022-01-10

2021 年业绩同比下滑66-100%,主要系MIM 业务不及预期,商誉计提导致公司预计2021 年归母净利润约为0-3000 万元,同比下滑66%-100%,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亏损5100 至2600 万元,同比下滑175%至247%。本次业绩下滑主要系收购MIM 相关资产(华晶+富驰)盈利能力不及预期,产生的商誉减值所致。富驰与华晶合计商誉约5.1 亿,经公司财务初步测算,本期拟计提商誉减值准备金额约6500-8500 万元。

软磁业务(SMC)受益光伏、新能源车行业发展,中长期有望进入发展快车道SMC 业务:前三季度公司增加光伏和高效家电领域的软磁材料产能,软磁材料产品不断开发,产品结构得到不断优化,软磁材料销售收入持续快速增长。伴随原料成本逐渐恢复正常,受益光伏、新能源车行业发展,该业务营收及业绩有望进入快车道。

汽车芯片供应问题边际改善;期待金属注射成型业务(MIM)整合出效PM 业务:根据中气协数据,2021 年9-11 月汽车销量同比下滑19%、9%、9%,下滑幅度收窄,芯片供应趋势整体向好;新能源车混动趋势加强,11 月混动车占比当月新能源车约20%,较10 月/1 月提升2/4 个pct。我们认为2021Q4 芯片供应问题趋缓,新能源车混动趋势下,PM 业务有望维持较好营收增速。 MIM 业务:期待整合逐渐出效。预计2021 年MIM 业务经营情况未得到实质改善,主要原因系上海富驰由于受到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深刻变化和芯片短缺等影响,订单量下滑且项目暂缓。DSCC 预计2022 年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有望攀升至1750 万台,目前各手机平台均推出新款折叠屏手机,折叠屏手机爆发年有望到来。公司已是小米、OPPO 等3C 企业合格供应商之一。中长期看,MIM 业务有望受益折叠屏手机放量。协同整合后,MIM 业务在汽车、医疗领域有望逐渐放量,MIM 业务有望出现拐点。

盈利预测:等材制造领域龙头,期待三大业务协同,未来有望实现1+1+1>3公司作为国内等材制造领域龙头,PM/MIM/SMC 三大板块同属新材料粉末冶金制造分支,伴随公司进一步整合,三大板块的技术、业务、管理进一步协同,未来有望实现“1+1+1>3”的运营效果。此前三大业务反转逻辑已验证其二:1)PM 营收反转;2)SMC 实现营收高增长;2021 年MIM 业务整合不佳,期待2022-2023 年整合完毕后业绩提速。由于商誉减值,下调2021-2023 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1-2023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2/2.0/2.8 亿元,同比增长-74%/750%/41%,对应PE 295/35/25X。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商誉减值;2)MIM 业务发展不及预期

大秦铁路(601006):12月大秦线日均128万吨 全年运量同比稳增4.0%

类别:公司 机构:浙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匡培钦 日期:2022-01-10

报告导读

2021 年12 月,公司核心资产大秦线完成货物运输量3957 万吨,同比4.3%,日均运量127.65 万吨。大秦线日均开行重车83.5 列,其中日均开行2 万吨列车64.3 列。2021 全年,大秦线累计完成货物运输量4.21亿吨,同比增长4.0%。

投资要点

电煤保供运输持续,年底煤炭运输供需双旺

作为西煤东运大动脉,12 月大秦线运量同比增长4.3%至3957 万吨;11、12 月合计运量7773.5 万吨,同比增长2.7%。

1)供给端,国家煤炭保障工作持续推进,根据煤炭市场网数据,2021 年内保供阶段共计批准5 批次数百家煤矿产能核增,合计增加产能约4.2 亿吨。

2)运输端,煤炭旺季国铁集团重点保障三西地区煤炭保供外运工作,太原局集团通过开辟电煤保供货运列车优先核实、配空、装车、放行、卸车的绿色通道等系列措施,高质推进电煤保供任务。

3)需求端,秦皇岛与曹妃甸两港煤炭库存846 万吨(截止2022/1/7),环比上月同期下降12.0%,料终端煤炭需求依然畅旺。

煤炭等大宗铁路运量依然有望稳健增长。根据1 月4 日国铁集团工作会议,2022 年将持续深化铁路货运增量行动,进一步推动大宗运输结构调整,在基建发力预期下,运量有望维持稳健增长。

2021 全年大秦线运量4.21 亿吨,预计2022 年4.3-4.4 亿吨大秦线运量在多重偶发因素下仍同比正增。受国家节庆期间产煤地区及港口限制作业、华北地区自然灾害、汛期异常天气多发三重偶发因素对煤炭供需及运输的不利影响,大秦线7 月运量同比下降21.2%,Q3 日均运量同比下降6.9%。

2021 全年,大秦线运量录得4.21 亿吨,同比+3.96%,仍保持正增长。2022 年,大宗货物公转铁趋势依然延续,我们预计大秦线运量4.3-4.4 亿吨左右。

长远看能耗双控、碳中和等环保政策影响略微,运量提升空间仍在能耗双控及碳中和等环保政策或影响整体煤炭需求,但长远看,大秦线运量仍有“三层安全垫”支撑:1)煤源结构调整,煤产地持续向三西地区集中,区位优势巩固大秦铁路(601006)主业护城河;2)运输结构调整,公转铁持续推进,国铁集团与各地方政企合作推动铁路货运增量行动;3)竞争线路分流较弱,西煤东运四大干线比较下,大秦线运输成本优势仍存。煤源集中、大宗运输公转铁及低运输成本共振,大秦线在需求端保障充足。

2020-2022 年每股现金分红不低于0.48 元,托底绝对收益根据公司2020-2022 年分红回报规划,每年每股派发现金分红不低于0.48 元/股。2020 年承诺兑现,10 股分红4.8 元,分红比例65.5%,公司2021 年对应当前收盘价(2022/01/07)的股息收益可达7.4%,托底绝对收益。

盈利预测及估值

假设大秦线运量情况稳中维增,暂不考虑运价调整,我们预计2021-2023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122.12 亿元、135.26 亿元、138.08 亿元。此外公司当前PB(LF)仅0.8 倍,安全边际充足且有确定性分红收益托底,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煤炭需求大幅下降;大宗公转铁难以持续;竞争性线路上量分流。

北方稀土(600111):精矿价格落地 业绩增长可期

类别:公司 机构:国信证券(002736)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刘孟峦/冯思宇 日期:2022-01-10

事项:

1月17日,公司公告《稀土精矿供应合同》签订情况。自2022 年1 月1 日起,稀土精矿价格调整为不含税26,887.20元/吨(干量,REO=51%),REO 每增减1%,不含税价格增减527.20 元/吨(干量),稀土精矿2022 年交易总量不超过23 万吨(干量,折REO=50%)。本项日常关联交易尚需提交公司股东大会审议批准。

国信金属观点:1)稀土精矿价格上调65%,交易总量上调28%,成本优势明显。截至2022 年1 月7 日,包头混合碳酸稀土精矿价格上涨至6.25 万元/吨,较2021 年初上涨178%,公司精矿协议价格具备成本优势。并且过往价格基本为年度调整,变更频率低,公司可充分享受稀土产品价格上涨带来的业绩增长空间。2)配额大幅增长,公司具备成长性。

近年来,随着稀土需求的高速增长,稀土总量控制指标也在持续增长,公司作为行业龙头,依托白云鄂博矿资源,配额保持着理想增速。2021 年公司开采指标达到10.04 万吨,同比增长36%,指标占比提升到60%,龙头地位夯实。3)供需紧张,氧化镨钕价格突破90 万元/吨。新能源车、风电、工业机器人(300024)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以及稀土永磁电机在工业电机、变频空调、节能电梯等领域内渗透率的提升都将带动稀土需求的大幅提升。行业供需紧张,氧化镨钕库存处于历史低位。在行业供给有序,磁材需求高速增长的背景下,氧化镨钕价格有望保持高位,甚至进一步向上突破。4)投资建议:

随着磁材需求爆发,稀土价值迎来重估。公司资源优势突出,配额持续增长。考虑到近期稀土产品价格变化,我们小幅调整原盈利预测,在2021-2023 年氧化镨钕均价分别为60、85、90 万元/吨的假设下,预计公司2021-2023 年归母净利润45.9/75.1/95.2 亿元(原预测47.6/64.7/88.1 亿元),同比增速451.6%/63.6%/26.6%;当前股价对应PE 为33.2/20.3/16.0x,维持“买入”评级。

评论:

稀土精矿销售价格落地,成本优势明显

稀土精矿价格上调65%,交易总量上调28%。从产业链结构上看,北方稀土(600111)不进行采选工作,原料稀土精矿从包钢股份(600010)采购。公司定期与包钢股份签订《稀土精矿供应合同》,根据稀土市场产品价格情况,在综合考虑碳酸稀土市场价格,扣除碳酸稀土制造费用及行业平均利润,同时考虑加工收率及稀土精矿品质要求等因素基础上,约定稀土精矿价格和交易总量。基于2021 年稀土产品价格稳步上涨的态势,公司与包钢股份协商拟定自2022 年1 月1 日起,稀土精矿价格调整为不含税26,887.20 元/吨(干量,REO=51%),较2021 年提价65%;稀土精矿2022 年交易总量不超过23 万吨,较2021 年增长28%。

资源供应稳定,成本优势明显。包钢股份生产稀土精矿所用原材料为白云鄂博矿选矿后形成的尾矿资源,铁矿的采选过程摊薄了成本,且资源供应稳定。2021 年,随着稀土产品市场价格的持续走高,精矿价格大幅上涨。截至2022年1 月7 日,包头混合碳酸稀土精矿(50%)价格上涨至6.25 万元/吨,较2021 年初上涨178%,公司精矿协议价格具备成本优势。同时,公司调价周期间隔较长,供应合同约定每季度可根据稀土市场产品价格波动情况协商调整稀土精矿交易价格,如遇稀土市场产品价格发生较大波动,稀土精矿交易价格随之浮动。但过往价格基本为年度调整,变更频率较低,公司可充分享受稀土产品价格上涨带来的业绩增长空间。

配额大幅增长,公司具备成长性

2013 年起,我国稀土行业形成六大稀土集团主导的发展格局,国家严格实行稀土生产总量控制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无指标和超指标生产。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每年由工信部、自然资源部统一下达到六大稀土集团,再由各稀土集团分解下达,将指标集中配置给技术装备先进、安全环保水平高的重点骨干企业。北方稀土获得指标配额长期最高。

近年来,随着稀土需求的高速增长,稀土总量控制指标也在持续增长,公司作为行业龙头,依托白云鄂博矿资源,配额保持着理想增速。9 月30 日,工信部、自然资源部下达了2021 年度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第二批指标增量集中于北方稀土。2021 年公司开采和冶炼指标分别达到10.04 万吨、8.96 万吨,同比分别增长36%、41%;指标占到总指标的60%、55%,占比进一步提升,龙头地位夯实。

供需紧张,氧化镨钕价格持续上涨

行业供给格局持续优化。经过多年治理,国内稀土私挖盗采、走私等违法违规行为得到彻底遏制。稀土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不可再生资源,配额制定与市场需求增长以及环境承载能力密切相关,行业供给呈现有序增长。近期,国务院批准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五矿、赣州市人民政府等进行相关稀土资产的战略性重组,成立中国稀土集团。南方稀土资源集中度再提升,行业供应秩序有望持续好转。

磁材需求高速增长。新能源车、风电、工业机器人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以及稀土永磁电机在工业电机、变频空调、节能电梯等领域内渗透率的提升都将带动稀土需求的大幅提升。新能源车是稀土需求增长的核心应用领域,从中长期看,汽车电动化趋势确定,近期新能源车产销量也持续超预期,带动稀土消费全面爆发,我们预计2025 年电动汽车领域氧化镨钕的消费量将超过5 万吨。另外,在节能降耗导向下,永磁电机因优异的节能效果未来也有望得到广泛应用,带动的稀土消费量不容忽视。我们预计到2025 年全球氧化镨钕需求或将超过13 万吨,5 年间复合增速达13.5%。在供给稳健增长的假设下,全球氧化镨钕的供需缺口将持续扩大。

库存低位,氧化镨钕价格突破90 万元/吨。在需求大幅增长下,行业供需紧张,氧化镨钕库存大幅下降。截至1 月7日,氧化镨钕、金属镨钕工厂库存已经分别降至2627 吨、1260 吨,均处于历史低位。同时,虽然镨钕价格大幅走高,但被称为“工业味精”的稀土单位用量小,对于下游成本影响相对可控,特别是新能源车等领域承接能力较强。

且稀土永磁起到的节能增效的作用很重要,大量场景下难以用铁氧体等其他材料替代。随着下游需求的持续走强,供需格局将继续处于偏紧张的状态,氧化镨钕价格有望保持高位,甚至进一步向上突破。

投资建议:维持 “买入”评级

随着磁材需求爆发,稀土价值迎来重估。公司资源优势突出,配额持续增长。考虑到近期稀土产品价格变化,我们小幅调整原盈利预测,在2021-2023 年氧化镨钕均价分别为60、85、90 万元/吨的假设下,预计公司2021-2023 年归母净利润45.9/75.1/95.2 亿元(原预测47.6/64.7/88.1 亿元),同比增速451.6%/63.6%/26.6%;当前股价对应PE 为33.2/20.3/16.0x,维持“买入”评级。

润达医疗(603108):诊断服务板块的“价值洼地” 被低估的IVD院内服务领军者

类别:公司 机构: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邓周宇 日期:2022-01-10

Summar y] 引入国资股东,融资能力雄厚;集约化/区域检验中心业务龙头,顺应国家集采控费政策发展趋势,有望享受政策之下行业发展红利;传统经销代理业务服务化加持,收入结构有望快速转型;重资产ICL 业务发展迅猛,彰显公司实力及运营管理能力;外延内生,研发与合作引进并举,工业板块“包罗万象”实力不容小觑。

支撑评级的要点

诊断服务“价值洼地”,被低估的医学实验室综合服务商龙头。公司为医学实验室综合服务商,主营业务分为商业板块和工业板块两大类。其中商业板块又分为IVD 仪器耗材传统经销代理业务、集约化/区域检验中心业务和ICL 业务,商业板块目前为公司营收主要来源,集约化/区域检验中心业务更是公司的核心价值所在之一,ICL 业务发展迅猛;工业板块目前占公司整体营收比重较小,包括体外诊断产业链布局、质控管理、医疗信息化产品等,工业板块是公司未来增长又一引擎,也是公司打造平台型IVD 领域的医学实验室综合服务商龙头重要基础。2021 年以来公司核心业务集约化业务/区域检测中心业务和工业板块业务均实现较大幅度增长。ICL 业务增长迅猛。同时公司管理费用率持续降低,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和商业拓展,研发费用率和销售费用率均有提升。

国内院内医学实验室综合服务领军者,医保控费环境下公司价值凸显。2015 年以来的药品零加成、耗材零加成,造成医院经营压力加大,降本增效成为医院的焦点。

2021 年以来,以安徽化学发光试剂集采为代表事件,国家推动IVD 行业控费大势所趋并超过之前市场预期,未来若随着IVD 试剂价格降低检测项目收费降低,医院降本增效动力将更足。润达作为专业化综合实验室服务商,一方面依赖其强大的渠道布局、众多的上游供应商及日益丰富的工业板块布局,产品品牌及型号等选择更加灵活化,优势凸显,能为医院检验科的降本增效提供更加有效方案。另一方面公司产品配套多样化服务,强大的工程师团队,为产品带来更多增值化服务,客户黏性大。

外延内生,工业板块有望厚积薄发。一方面,公司通过收购和自主研发逐步完善对 IVD产品业务版图的布局,包括糖化产品、质控产品、POCT 产品、分子诊断产品、化学发光产品等,其中糖化血红蛋白分析、质控产品已实现国产占比的领先。2021 年12月初公司公告润达榕嘉ARP-6465MD 三重四极杆质谱仪系统获批上市更是公司研发能力的彰显。2021 年12 月底公司公告和利德曼(300289)达成战略合作,约定双方将在特定区域进行体外诊断产品供应链上下游资源共享,拟在化学发光系统、POCT 系统及配套试剂等新产品的技术合作与联合推广等领域展开紧密合作,公司工业板块布局更加值得期待。另一方面,2021 年以来公司分别和上海美华妇儿医院和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达成合作,深入布局儿童精准诊断。同时公司投资微岩医学,深化布局精准诊疗。

估值

预计2021-2023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4.20/5.79/6.43 亿元,对应EPS 为0.73/1.00/1.11 元,给予买入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应收账款快速增长的风险,下属公司管理整合的风险,行业监管政策变化的风险、终端客户开发不及预期风险、工业板块新品研发不及预期风险,商誉减值风险等

通威股份(600438)公司信息更新报告:高价高产推动多晶硅盈利增长 电池饲料稳中向好

类别:公司 机构: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刘强日期:2022-01-10

2021 年业绩维持高增长,符合预期

公司发布2021 年度业绩预增公告,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0-85 亿元,同比增长122%-136%;预计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为80-85 亿元,同比增长232%-253%。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来源于下游对高纯净硅的高需求,自身的高产能,以及其他业务的稳健经营。我们上调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有望达到80.17/99.01/124.59 亿元,EPS 分别为1.78/2.20/2.77 元/股,当前股价对应市盈率分别为23.6/19.1/15.2 倍,维持“买入”评级。

紧平衡仍将持续,高价格叠加高产能助推多晶硅业务盈利持续增长(1)价格:2021 年多晶硅料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状态。虽然全球产能在2022 年预计有较大增长,但新增产能平均需6 个月才能达到满产;且随着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相继确立,光伏装机需求依然很大。因此紧平衡仍将是2022 年市场主旋律,价格预计仍将延续高位。随着公司成本逐渐下降,毛利率有望维持在50%以上。

(2)产能:随着乐山二期与保山一期于年内投产,2021 年末多晶硅的产能将达到18 万吨。在2022 年乐山三期和包头二期投产后,产能将达到26 万吨,市场占有率有望提升至34%左右。高价叠加高产能,多晶硅盈利有望保持强劲增长。

大尺寸电池片有望成为主要业绩贡献点,饲料养殖逐渐复苏(1)太阳能(000591)电池:受原材料价格影响,硅片价格上涨明显,毛利率有所下降。

2022 年公司电池总产能有望超过55GW,其中90%的产能为盈利性更好的210与166 大尺寸电池片。随着TOPCon 技术在210 电池片上的应用及2021 年底1GW TOPCon 中试线的建成,技术及产能优势下,大尺寸电池片有望成为业绩主要贡献点。(2)饲料及养殖:随着疫情控制,终端消费逐步恢复,水产品价格与生猪存栏量持续上升带动饲料需求上涨。公司于下半年收购天邦旗下全部水产及部分猪饲料业务后,有望进一步提升市占率,维持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风险提示:光伏装机量不及预期;产能不及预期;多晶硅、硅片价格下跌,利润承压;原材料价格波动超预期;技术推进不及预期

中国建筑(601668):12月房建新签提速 新购土储大幅增长

类别:公司 机构: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员:孙伟风/冯孟乾 日期:2022-01-10

事件:中国建筑发布公告,2021 年1-12 月新签合同额35295 亿元,同增10.3%。

其中建筑业务新签合同额31074 亿元,同增12.1%;地产业务合约销售额4221亿元,同增-1.5%。

点评:

房建新签提速、龙头优势显著:2021 年,公司建筑业务累计新签合同额31074亿元,同比+12.1%;单12 月新签合同额4661 亿元,同比+42.7%。分业务,基建业务21 年累计新签合同额8439 亿元,同比+24.1%;单12 月新签合同额同比+9.3%。房建业务21 年累计新签合同额22506 亿元,同比+8.3%;单12月新签合同额同比+78.5%。21 年,公司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12.4%;房屋竣工面积同比+26.7%。

21H2 以来,地产及基建投资相对疲软;12 月地产政策边际改善,同月公司房建新签大幅反弹,验证公司作为房建龙头的竞争优势;同时,公司房建新开工及竣工面积亦保持较好增长。

地产销售平稳,12 月土储大幅增长,看好22 年中海地产发力:2021 年,公司地产业务累计合约销售额4221 亿元,同比-1.5%;单12 月同比-0.5%,环比+33.7pcts。在地产行业销售整体低迷的背景下,公司合约销售同比大致持平,验证其地产业务(尤其是中海地产)的竞争力。21 年,公司累计新购置土地储备1842 万平米,同比-9.6%;单12 月净增329 万平,环比+160%,同比+98%。

公司地产业务长期坚持稳健经营战略;其子公司中海地产财务指标优异,且具有央企的融资优势。在21H2 的地产下行周期中,公司受到的冲击影响较小;随着地产融资的边际改善,以及土地竞拍格局的优化(部分民营企业被动退出),公司竞争优势或将进一步强化。判断后续公司凭借其健康的财务报表、通畅的融资渠道及相对低廉的融资成本,通过项目资产并购或购置优质土地资源的方式,实现逆势扩张。21 年12 月新购土地储备的快速增长,或可验证前述判断。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看好公司在房建、基建等领域的竞争力,公司新签订单保持较快增速,显示出龙头在市场需求整体偏弱的背景下依旧能够通过市占率提升实现稳定增长。22 年公司或受益于稳增长政策发力,以及地产行业龙头集中度提升。维持公司2021-2023 年EPS 预测分别为1.20 元、1.29 元、1.41元。现价对应公司21 年动态市盈率为4.4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房屋建设需求下滑风险,基建投资增速下滑风险,房地产业务拿地价格过高风险。

(责任编辑:李显杰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