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红火火”的预制菜:年夜饭预制菜增速超380%,又一万亿餐饮分支将出现?

2022-01-26 09:17:20 21世纪经济报道 微信号 

  作 者丨刘美琳 实习生田蕙宁

  编 辑丨李博

  图 源丨图虫

  预制菜正在悄悄进入年轻人视野。

  在去年双十一天猫新生活研究所选出的10大趋势单品中,预制菜位列榜单第八。

  “看直播被种草了,之后开始反复回购。”文萱是双十一预制菜采购大军中的一员,今年春节,她打算和因疫情无法回家的几个朋友相约,用预制菜凑一桌色香味俱全且物美价廉的年夜饭。“味道能有饭店的七八分,价格便宜一大截,让我这种厨房小白体验到大厨的快乐。”

  何为预制菜?预制菜又称3R食品(Ready to cook, ready to heat, ready to eat),是指以农、畜、禽、水产品为原料,配以各种辅料,经预加工(如分切、搅拌、 腌制、滚揉、成型、调味)而成的成品或半成品。预制菜节省时间、节约食材、分量合适、味道鲜明等优点,完美适配懒人经济和宅经济下人们对食物的要求。

  与传统“速冻食品”专攻主食不同,预制菜的覆盖品类更广,味道更加丰富,对食材风味的保留也更加完整。相比于方便面和罐头类食品通过油炸和高温延长保质期,预制菜则更注重“健康”。通过冷链运输或是冻干脱水等技术,在少破坏营养结构的情况下,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餐饮赛道下,又一万亿分支或将出现。据统计,2021年共发生近10起预制菜相关领域的投融资事件,总金额过亿。《2021-2022中国预制菜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超过3000亿元,占食材总体的比重不到10%。预计到2025年,中国预制菜市场将会突破8300亿元。

  如果说2021年是中国预制菜品牌的元年,而今步入2022年,预制菜又将如何“预制”自己的未来?

  年夜饭预制菜增速超过380%

  2022开年,餐饮赛道中一个新的概念“预制菜”爆了。

  在股票市场上,近期的预制菜概念股表现十分亮眼。1月4日是虎年首个交易日,A股三大指数当天齐跌,然而预制菜概念股却逆势大涨。1月至今,不断有预制菜相关股票涨停消息传出。本周预制菜板块虽有所回调,但整体表现仍然亮眼。截至1月21日,得利斯(002330)和国联水产(300094)两只预制菜概念股累计涨幅分别为77.78%、67.77%。

  资本市场方面,2021下半年新消费退潮之际,预制菜赛道却备受关注,融资步伐不断加快。2022年1月以来,不仅中餐预制菜连锁门店品牌“银食”获数百万元天使轮融资,新中式预制菜品牌「珍味小梅园」已完成 B+ 轮融资,前瑞幸董事长陆正耀创立的新项目「舌尖工坊」也宣布正式入局预制菜赛道。

  青桐资本投资副总裁朱英涛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二级市场对预制菜的热情是供应链的联动效应的结果。“目前二级市场预制菜板块的龙头股并非品牌,而是品牌上游的原料和供应链企业。”其中,2021年4月“预制菜第一股”味知香上市,推动了二级市场的乐观情绪。同时,以面、火锅、卤味为代表的线下连锁餐饮的发展也利好上游相关企业,促成了预制菜概念股的火爆。

  预制菜产品走红,最直接的原因是新冠肺炎疫情。此前,预制菜更像是食品大厂们的“副线业务”,发展不温不火。进入后疫情时代,随着餐饮企业的加入,预制菜赛道初现雏形,花样也越变越多,由最开始的速冻包子、水饺,逐渐扩展各大菜系。启信宝数据显示,2020年从事预制菜相关业务的企业注册量达到十年之最,全年共新注册1.25万家,同比增长9%。

  春节来临则进一步加速了预制菜爆发,预制菜已经成为青年群体的年货新选择。

  1月中旬,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关于做好近期促进消费工作的通知》中提到,创新丰富年节餐食,鼓励提供多品类套餐、自主配餐、网上预订年夜饭食材等服务,鼓励制售半成品和“净菜上市”。据统计,2021年,商务部主办的“网上年货节”期间,年夜饭系类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96%,其中预制菜产品增长高达380%以上。

  2022开年,消费者就对“预制菜”展现出了空前的热情。2022年年货节期间(2022年1月6日至2022年1月10日),淘宝上预制菜销量同比去年增长超100%。京东生鲜数据则统计,预制菜今年1月整体销售金额已破千万,同比增长94%左右。

  行业仍有较大整合空间

  “预制菜的一炮而红,自然离不开疫情对居家生活的催化作用,但根本原因仍是经济、人口和社会层面缓慢而持久的影响。最直接有两个体现,即家庭户平均规模下降和独居人口上升。”朱英涛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数据显示,中国家庭户平均规模从2010年的3.10人下降到2020年的2.62人。中国独居人口现已经达到9200万人,比北上广深四城人口总数多近千万。

  “不但传统的三代大家庭逐渐瓦解,而且现代社会的nuclear family(核心家庭,只含父母和子女)数量也在大幅下降。下厨做大锅饭成为了一种时间角度和经济角度都不划算的事情。” 朱英涛说。

  一项关于居民近十年食品消费观念转变趋势的调查显示,超过67%的人认为传统的烹饪方式麻烦。预制菜以其简单的操作、稳定的出品,拯救了在炸厨房边缘徘徊的年轻人们,并迅速俘获了他们的芳心。盒马鲜生的调查数据显示,半成品菜是95后消费者们最爱的商品之一,95后消费者购买半成品菜的比例达到65后的两倍。

  在朱英涛看来,国内预制菜市场目前处于“头部初现”“百花齐放”的阶段。“一方面,以珍味小梅园、加点滋味等为代表的品牌融资势头迅猛;另一方面,市场上不断有新品牌另辟蹊径,以品类、技术的差异化挑战老玩家。”

  不过他也指出,整体来看预制菜市场目前仍然处于“小、弱、散”的阶段。多数玩家是小作坊或者夫妻老婆店,而专业经营企业仅占30%。“随着资本的介入,预制菜赛道仍有很大的整合和集中空间。”

  保证客户粘性、提升复购率,是预制菜赛道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目前,预制菜的日常消费者以中青年上班族为主。《2021年中国预制菜行业分析报告》显示,超过65%的预制菜的消费者分布在于一、二线城市。超八成的单次消费的价格在20-40元之间,其中21-30元占比最多。

  从价位来看,主打预制菜的珍味小梅园、麦子妈等品牌单价在20-40元之间,和消费者偏好相符。相比一二线动辄30-60元的堂食,预制菜在性价比上则更具吸引力。和外卖相比,预制菜虽不具备价格优势,但83.8%的用户觉得预制菜品比外卖更健康、更卫生。“随着预制菜产业链的愈发成熟和竞争的愈发充分,预制菜价格有进一步下探的空间,未来下沉到三线以下城市,和当地的小餐馆、外卖等同台竞争是很有可能的。” 朱英涛说。

  除了价格之外,能否出现抓人眼球的新品,也是预制菜跑出的关键。在朱英涛看来,消费赛道不存在绝对的壁垒,对市场敏锐的嗅觉是关键。“一开始说到预制菜,大家会想到的可能就是炒菜配米饭,但现在的新消费品牌已经把意面、冬阴功甚至惠灵顿牛排等品类囊括进来了。”

  最后,市场渗透能力和品牌效应也不容忽视。由于预制菜在中国起步较晚,市场渗透率还较低,消费者尚未养成购买预制菜的习惯。《中国烹饪协会五年(2021-2025)工作规划》数据显示,目前国内预制菜渗透率只有10%-15%,预计在2030年将提至15%-20%。相较美国、日本60%以上的市场渗透率,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对于已经进入预制菜赛道的玩家而言,唯有找准定位才能精准发力。国海证券研究报告显示,目前中国预制菜市场B端与C端比例大概为8:2。

  对此朱英涛指出,当前一级市场比较关注的仍是toC品牌。“直接toC的产品,有做品牌的基础,需要强品牌效应,易打、不易守。要不断地察觉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同时应对新入局玩家的挑战。”

  本期编辑 陈思 实习生 张可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21世纪经济报道。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李佳佳 HN15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