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陆续披露了多家资管巨头2021年第四季度的13F文件显示,科技股与大消费股仍受资管青睐。
此前大幅调整的中概股则面临市场分歧,部分中概股持仓被大幅调降,部分中概股被大幅加仓。其中,贝莱德对京东进行约八成的减仓,同时却增持阿里巴巴344万股。而达利欧的桥水基金则大幅买入多只中概股。
资管巨头对中概股调仓明显
13F季度报告一般称为13Filings或SEC Form13F。SEC规定,管理股票资产超过1亿美金的股权资产机构,需要在每个季度(三个月)结束之后的45天之内,向证监会提供自己持有的美国股权,并提供有关资金的去向。
需要提交13F季度报告的投资机构包括共同基金(投资基金mutual fund)、对冲基金、信托公司、养老基金、保险公司等。其中包括投资者熟知的境外的桥水基金、摩根大通、贝莱德,国内的高瓴、景林等。
截至目前,桥水、贝莱德、伯克希尔哈撒韦、文艺复兴等均公开了其2021年第四季度13F报告。
13F文件显示,截至2021年四季度末,十大重仓股方面,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变化不大,十大重仓股集中度为89.54%,持仓总规模约为3309.52亿美元,与去年三季度末的2934.47亿美元相比大幅增长。
前五大重仓股没有变化,苹果仍为头号重仓股票,伯克希尔哈撒韦持有苹果的股份数没有变化,与去年三季度末相同,仍为8.87亿股,目前持仓市值占比为47.61%。除苹果外,其前五大重仓还包括美国银行、美国运通、可口可乐和卡夫亨氏。
去年四季度,伯克希尔哈撒韦共新进3只个股(巴西数字新兴银行Nubank母公司—Nu Holdings、动视暴雪、Liberty Media)、大手笔增持雪佛龙、Floor&Decor Holdings等4只股票、清仓2只股票(以色列梯瓦制药、天狼星卫星广播),同时减仓艾伯维、施贵宝、万事达卡等8只股票。
在伯克希尔哈撒韦超三千亿美元的美股资产中,仅对17只美股出现调整。
抢在微软前建仓近10亿美元的动视暴雪是其13F报告的一大亮点。
报告显示,伯克希尔哈撒韦于去年第四季度斥资9.75亿美元购买了1466万股动视暴雪的股票。而随后,2022年1月,微软宣布以687亿美元收购动视暴雪,此举曾推升暴雪股价应声上涨25%至每股82美元上方。
目前,延续其此前趋势,伯克希尔哈撒韦仍未持有任何一只中概股。
截至2021年末,全球最大资管公司贝莱德(Blackrock)美股持仓达到3.9万亿美元,稳健加仓美科技股。其中,前五大买入股分别是微软、英伟达、特斯拉、高通和博通,较去年三季度依次增加0.44%、0.32%、0.27%、0.10%与0.09%,凸显出其对硬科技主题的青睐。
PayPal、迪士尼和摩根大通是贝莱德同期减持最多的美股。
中概股方面,去年四季度,在连续三季减持后,贝莱德增持阿里巴巴344万股,同时增持拼多多43万股,持仓市值分别达到7.60亿美元和11.84亿美元。同期,京东遭贝莱德79%的减仓,被减持3076万股,持仓市值降至5.81亿美元。
与此同时,贝莱德小幅加仓理想汽车和蔚来,减持小鹏。
数据显示,2021年第四季度,贝莱德营收为51.06亿美元,同比增长14%;四季度调整后净利润为16.11亿美元,同比增长2%。截至2021年四季度,贝莱德管理资产规模达10.01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5%,创历史新高。
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桥水大幅增持中概股,同时清仓亚马逊、奈飞,砍仓沃尔玛。
根据其13F报告,2021年第四季度,桥水整体持仓规模达至172.02亿美元,较上季度的183亿美元的规模减少5.81%,十大重仓股集中度为35.59%,消费股占据半壁江山。四季度总共增持299个标的、减持292个标的、新进137个标的、清仓89个标的。
桥水增持规模最大的五个标的均涉及零售和日常消费品业务,分别为宝洁、百事、强生、好市多和可口可乐。
桥水维持对电商类中概股的偏爱,对拼多多、京东、阿里巴巴分别进行了38%、33%及29%的增持。百度、滴滴和蔚来也在桥水的增持名单中,增持额为23%、12%和8%,与此同时,桥水小幅减持理想汽车,减持幅度为7%。
桥水清仓了亚马逊、万事达卡、甲骨文、奈飞、耐克、戴尔等89只股票,减持了多只新兴市场ETF持仓。
桥水同期减持沃尔玛、摩根大通、美国银行、富国银行等292只股票或ETF,其中对沃尔玛的减持幅度高达43%。
去年第三季度,桥水减持金融、通讯、非必需消费品和材料类股,增持消费者必需品、医疗保健、工业和信息技术板块。
科技股或仍有空间
对科技股估值的讨论在持续进行。分析师预计,所有科技巨头在2021年实现创纪录的销售和利润后,今年的增长速度都将明显放缓。
今年1月,科技股曾遭遇大幅被抛售的一周,其估值是否过高,后续会否有盈利空间是投资者目前关心的重点。
景顺首席全球市场策略师Kristina Hooper认为,典型的长存续期和估值较高的股票是科技板块。“我认为要小心看待此前市场对科技股的过度反应。虽然未来几个月可能会出现疲软,因为股市总体而言,尤其是科技股会消化更鹰派的美联储,但我相信该行业的增长潜力仍然强劲。”
“有人可能认为科技行业在利率上升的环境中处于有利位置,因为它们的平均债务低于其他行业。如果投资者有足够长的投资期,科技股回调可能会带来机会。”Kristina Hooper补充称。
富兰克林邓普顿旗下专家投资经理凯利投资首席投资官Scott Glasser认为,就通胀风险而言,科技股表现将无功无过。
机构对中概股态度依旧有分歧,KKR称暂时不考虑投资中概股,桥水则对此大幅增持。
而在目前中美两国监管环境变化之下,市场普遍认为,一些原本计划赴美上市的中国公司或转而赴港上市。
高盛此前表示,在海外市场,科技、媒体和通信(TMT)以及医疗仍然是最活跃的发行板块。TMT行业占海外中概股发行规模过半,同比上涨31%。医疗板块首次公开发行交易数量占海外中概股发行的31%,同比增长44%。
展望2022年,高盛亚洲(除日本外)股票资本市场联席主管王亚军认为,中概股回归将持续活跃。“香港是主要的全球股票交易中心之一,拥有庞大的国际投资者和发行人基础。未来赴港上市的内地企业会越来越多。”
就板块而言,王亚军认为TMT和医疗将持续领跑中国企业股票及相关产品发行,主要契合国内消费以及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高端制造业等热门主题。此外,消费和工业板块的股票发行融资更加活跃。
嘉盛集团全球研究主管Matt Weller此前预测称,港股和中概股仍未见底,市场可能持续波动。“由于香港特区政府的联系汇率制度将港元与美元挂钩,美国的货币政策收紧将可能直接影响香港采取同样的政策收紧。在以往的紧缩周期(2007-2008年和2014-2019年),香港的流动性状况明显受到影响,缩减QE的影响明显小于加息的影响。”
不过,Matt Weller指出,潜在的利好可能在于,随着中国PPI在2021年10月触顶下行、CPI上行,中下游企业将受益,港股市场偏中下游的公司较多。大幅下挫的互联网板块也有较大的估值修复机会,但何时触底仍待观察。
(作者:胡天姣 编辑:张玉洁)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