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企严重亏损,“二师兄”的责任还是“唐僧”的责任?

2022-02-17 13:09:53 谭浩俊 微信号 

近期,A股养猪企业陆续披露了2021年度业绩预告,净利普遍下滑,部分龙头企业更是陷入巨亏。其中,正邦科技(002157)最惨,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下称净利润)预计亏损182亿元–197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16.84%-442.96%。除正邦科技外,温氏股份(300498)、新希望、牧源股份2021年的亏损金额也较大,预亏上限分别达138亿元、96亿元、8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两年前,上市猪企还一个个脸上装满喜气,一副洋洋得意的样子,少则盈利几亿,多则盈利几十亿、上百亿,甚至盈利能力高过大部分高科技企业,引发一些高科技企业自叹,研发高技术还不如养猪。

虽然此话有点看低养猪业,实际上,养猪也是一门技术活,养得好、养得差,相差很大,且对广大居民的餐桌影响很大。但是,比起其他行业的技术研发、产品开发来,还是要相对轻松一点,难度也要小一点。毕竟,就养猪本身来说,是一项十分传统的活,广大农民都能从事此项业务,所不同的是,达到一定规模,就需要有越来越强的管理能力、生猪疾病防治能力、生猪饮料配送能力、经营能力等多重能力,否则,会支撑不了。

尽管如此,对生猪养殖企业来说,在技术水平相当的情况下,到底是盈利还是亏损,能不能经受住市场考验,关键还在市场把握能力、市场观察能力、市场预测能力,在于时刻掌握市场动态,及时调整养殖规模和节奏,从而有效适应市场需求变化,避免出现大起大落现象,也避免陷入赚死或亏死的波动格局。

很显然,此轮猪企业绩出现大幅波动,表面看是市场生猪价格波动的结果,实际上还是猪企把握市场的能力不强、盲目性和冲动性过高。因为,早在两年前,业内专家、学者,也包括一些猪企经营者就呼吁,生猪养殖产能已经严重过剩,建议有关方面控制新的生猪养殖场建设,控制生猪养殖规模,避免出现产能过剩引发生猪市场价格大幅下跌现象。

可是,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生猪养殖企业、投资者,都不听劝告,不调整工作思路和发展目标,继续大规模投资生猪养殖场建设和生猪养殖规模扩大,自然,也就只能是今天这样的结果。特别是已经很有经验的生猪养殖企业,也没有及时调整养殖目标,也在跟风养殖,无序扩大养殖规模,扩大养殖产能,盲目投资,盲目养殖,盲目在规模上做文章,继而导致企业出现巨额亏损。以正邦科技为例,自2004年以来,公司年度净利润之和不过才99.24亿元,不到100亿。也就意味着,过去近20年创造的净利润总和,都填补不了2021年一年亏损留下的窟窿。那么,这样的亏损,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

很显然,正邦科技的巨额亏损,完全是企业决策造成的,是盲目扩大产能和养殖规模造成的,是典型的决策失误。如果对市场情况稍有了解,对生猪养殖风险稍加分析,就不可能出现这样的现象,也不可能明知生猪价格要大幅下跌了,仍在盲目扩大生猪养殖规模。不仅正邦科技,所有出现巨额亏损的生猪养殖企业,都存在类似的问题。为什么也有神农集团、巨星农牧等个别企业业绩不降反升,除了企业经营结构比较合理外,最主要的还在于企业没有跟风扩大生猪养殖规模,而是理性对待市场出现的变化。

面对猪企出现的巨额亏损,包括生猪养殖企业在内,都在责怪“二师兄”,认为是“二师兄”价格大幅下跌,造成了猪企的巨额亏损。显然,这是对“二师兄”的不公平。“二师兄”也不愿降低身价,就像真正的“二师兄”总想跟“大师兄”比高低、比能力、比贡献一样。“二师兄”出现身价下跌的原因,还是猪企自己的决策出现了严重错误,是企业的决策者——“唐僧”没有市场眼光,被肉价高企的“白骨精”迷住了双眼,失去了市场分析和判断能力,最终导致企业出现了严重的决策失误。

所以,面对猪企上市公司大面积亏损,且近半企业出现巨额亏损,再一次提醒企业,决策一定要科学,要对市场有充分了解和敬畏,不能盲目决策,不能随心所欲,而要依据市场规则,科学决策,理性决策,避免出现决策失误现象。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谭浩俊。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