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博2021年度业绩快报显示,2021年营业总收入为24.1亿元,上年同期下滑22.95%;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152.7万元,比上年同期下滑88.96%。
图:中信博2021年度业绩快报
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015.73万元,同比下降108%。
中信博和讯SGI指数评分出炉,公司获得57分。从整体上看近八个季度得分处于相对稳定,但是得保持在70分以下的低分区间。也从侧面反映公司2021年公司发展举步维艰。
逆势下跌?归母净利润降69.77%
从重要财务数据加权净资产收益率中看,中信博从2017年到2020年整体上看处于上升状态。但是进入2021年公司发展速度放缓。
在全球贸易争端不断、疫情影响、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中信博难以独善其身。在2021年国家号召“碳达峰”的利好因素下公司发展竟然放慢速度。
从图中反映2021年中信博在进一步开拓市场的过程中运营能力、盈利能力、资本结构方面基础不稳固,尤其在盈利方面潜力不足。
中信博2020年的营收为31.29亿,净利润2.85亿,因此业界看来上述50亿到75亿的未来营收范围可期,但是事与愿违,进入2021年公司发展节节败退。
2021年前三季度中信博实现归母净利润0.52亿元,同比降69.77%。公司2021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7.17亿元,同降6.84%。
2021前三季度毛利率13.2%,同降9.71%,2021Q3毛利率9.65%,同降13.10%,环降4.76%;2021前三季度归母净利率为3.03%,同降6.36%,2021Q3归母净利率2.51%,同降8.47%,环降0.3%。
2021年国家号召“碳达峰”,鼓励光伏产业发展。在众多利好因素叠加下,光伏概念股中环股份(002129)、隆基股份(601012)等公司在2021年可以说是赚到盆满钵满。但是为什么中信博却出现业绩逆势下跌的状态呢?主要是以下四个原因:
1、受多晶硅、组件及国际运费价格上涨的影响,导致全球集中式光伏电站安装量迟延,导致公司业务收入下降。
影响公司主要成本的因素,包括钢材、芯片、国际运费等大幅上涨,导致公司毛利率显著下降,2021年1-9月中信博收入同比下降6.84%。导致报告期内净利润显著下降。
2、电站开工下降致短期受挫,导致公司单位成本增加,公司2021年1-9月毛利率同比下降9.71%。
3、现阶段市场竞争白热化,中信博为了进一步巩固市占率,未将钢材价格上涨完全转嫁给客户,导致短期量利受挫。
4、疫情影响2021年光伏行业集中电站项目开工率同比走低。
作为一家光伏跟踪支架、固定支架和BIPV系统制造商和解决方案提供商,目前中信博是全球领先的支架厂商,在国内及海外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未来随着分布式业务的全速挺进,也将获得极大受益。
但随着碳中和行动方案落地,光伏中长期空间打开;跟踪支架渗透率上升+国产化替代+钢材价格回落,看好中信博今年量利双升。
股价跌去52.6%,竟是因为高管?
中信博新能源于2009年11月20日成立,当时注册资本为1.02亿元。公司主要专注于太阳能(000591)光伏支架的高新技术,其主营业务为光伏支架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为光伏跟踪支架和固定支架。
2020年中信博首次公开发行A股上市仪式在上海举行,发行价格42.19元/股,发行市盈率为40.48倍。
此次上市,中信博募集资金为14.31亿元,募资净额13.1亿元,总发行数量3392.8870万股。
中信博开盘价为75元,较发行价上涨77.76%;收盘价为77.8元,较发行价上涨84.4%;以收盘价计算,中信博市值为105.59亿元。
从中信博上市以来,股价处于波动上涨的趋势,2021年7月30日,股价曾一度站上274.21元的高位,虽然随后有回调下跌的趋势,但是在2021年长期维持在高股价的状态。在2021年11月23日,公司再次冲高至247.51元,随后股价跌跌不休,总体来看2021年1月4日到12月31日公司股价原地踏步。
截止2月28日收盘,股价为116.9元,市值158.65亿元。相比2021年11月23日,股价跌去52.6%。
2021年中信博业绩不良是股价原地踏步的原因,但实质上,前11个月公司股价涨势喜人,前11个月的努力上涨在最后一个月全都跌回去,并且进入2022年股价依然无法止跌。导致公司股价过山车的或许是公司高层减持和股权激励。
2021年12月22日中信博公告表示董事、原副总经理、原董事会秘书郑海鹏在本次减持计划中累计减持公司股份22.156万股,减持股份数量占公司股份总数的0.1633%;公司副总经理、财务负责人王程在本次减持计划中累计减持公司股份6.48万股,减持股份数量占公司股份总数的0.0478%。本次减持计划期限已经届满,本次减持计划已实施完毕。
并且中信博发布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公告显示,首次授予的激励对象人数合计156人,授予价格为不低于42.19元/股。该激励计划拟向激励对象授予权益合计186.07万股,约占股本总额的1.37%。其中首次授予权益(第二类限制性股票)152.15万股,约占股本总额的1.12%,预留授予权益33.92万股,约占股本总额的0.25%。这批股票分为三年进行归属,即343的比例,也就是每年解禁30%、40%和30%。
2021年中信博经营状况一言难尽,财务数据“千疮百孔”,但却看不出经营层对于现状的思考和改变,反而左手给员工发福利,右手股东减持套现。
严重依赖国际市场
太阳能光伏,主要分为光伏组件、逆变器和支架,组件以隆基股份为代表;逆变器行业则有华为、阳光电源(300274);而支架方面,中信博便是国内龙头。2016年至2018年,中信博跟踪支架年出货量分别位列全球第五、第四、第四。
从目前数据看,境外市场已经成为中信博一个重要的业绩增长点。按客户所在区域划分,2017年至2019年,中信博外销金额分别为4.27亿元、5.07亿元、9.58亿元和12.62亿,占总营收比例分别为27.03%、24.49%、42.16%。
图:2020年财报
若按项目所在区域划分,境外项目2017年到2020年销售金额分别为4.31亿元、6.78亿元和12.05亿元,占总营收比例分别为27.32%、32.76%、53.01%、38.7。
明显,海外市场需求弥补了内需下滑。而目前海外新冠肺炎疫情愈演愈烈,法国、印度、俄罗斯等相继升级防疫措施,对光伏行业物流、下游厂商安装都造成影响。
再者美国早已将中国光伏产业视作眼中钉,曾多次挥舞“反倾销”大棒。
美国为了保护本土光伏企业发展,2012年10月美国商务部决定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18.32%-249.96%的反倾销税,征税对象有晶体硅光伏电池、电池板等。紧随其后,2013年欧盟发起对中国出口至欧洲的太阳能电池与组件的反倾销、反补贴措施,同时实施MIP方案。
2014年12月和2018年初,美国又连续的中国光伏产品进行贸易抵制,而原将于2015年底到期的欧盟双反措施与MIP协议也是多次延迟,至今尚未结束。
澳大利亚2018年针对中国等国家出口的铝制和钢制固定支架进行反倾销调查并征收临时防卫性关税,美国2018年针对中国价值2,000亿美元商品加征10%关税,并于2019年提升至加征25%关税。
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每一次制裁,对中国光伏企业都是沉重打击,对国际市场如此依赖的中信博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存货金额节节攀升,现金流捉襟见肘
2017年到2021年前三季度的存货分别是1.26亿、2.33亿、1.97亿、2.90亿、4.82亿。尤其是2021年前三季度的存货金额急剧上涨。
尽管按单生产,中信博的存货跌价损失仍持续增加。2019年存货跌价损失和固定资产减值损失飙升,存货跌价损失增长到1344.39万元,接近2017年的3倍。2018年存货同比增幅高达137.08%和84.92%,而当年营业收入增幅仅32.19%。存货增幅远高于营业收入增幅。
存货金额进一步增加,节节攀升的存货金额对于高科技企业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好事。
库存商品激增的另一个原因可能是中信博产品在新兴市场的拓展并非一帆风顺,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产品或许处于劣势地位。
存货价值的激增意味中信博面临着存货跌价风险,若其未来不能有效地实施库存管理,或产品市场环境变化出现原材料、库存商品价格大幅下跌的情形,则存货价值存在进一步下跌的风险。
在中信博经营业绩及经营业绩指标呈现持续增长和库存金额节节攀升的趋势下,其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增幅也出现严重问题。在2020年以前中信博现金流充足,但是进入2021年情况急转直下。
中信博2021年前三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流出1.66亿元,同比下降183.14%,其中2021Q3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16亿元;2021Q3销售商品取得现金6.63亿元。202年前三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下降主要系预付材料款增加,应对钢材价格波动以及采购付现比例较2020年前三季度有所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困扰中信博多年的应收帐款攀升问题已经被解决,进入2020年公司应收帐款就出现好转,对于公司现金流来说是福音。应收帐款骤降处于一个合理水平,也从侧面反映出公司在销售产品过程中处于优势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