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破发、估值下杀、出海遇阻,创新药行业过去七年间的繁荣仿佛终结在即。叠加前期同质化竞争、医保控费,很多人对创新药近乎丧失信心。
不久前,传奇生物西达基奥伦赛成功叩开FDA大门,昭示着国内创新药出海并非不可能,也让很多猜疑灰飞烟灭。与此同时,创新药行业也并没有因为市场的变化而停下进步的步伐。
近日,君实生物正式官宣,恒瑞医药(600276)前副总经理邹建军加入君实生物,全面负责君实生物的研究与开发工作。据不完全统计,自2021年1月1日起至2022年2月,已有15家本土企业引入海外高端人才,就任首席医学官、首席财务官、首席科学官等职位。
不管是政策支持、资本市场、顶尖人才回流还是海外企业发展轨迹等方面,都在印证着创新药行业的春天终将来临。
行业前景:未来依然星辰大海
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 2020年我国人均医疗保健消费为2115元,美国约8万元,这个数据足以证明我国医药行业巨大的发展潜力。
政策方面的支持,也是创新药发展的发展基石。2021年1月,国家药监局组织制定了《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正式拉开新药研发供给侧改革。2022年九部门联合引发《“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这意味着,创新药的长期繁荣得到国家层面的背书。
有市场观点认为,在政策长期向好的基础上,对于短期的不确定性,市场完全不必过分担忧和解读。
资本市场:创新药依然是宠儿
在最受关注的创新药融资方面,资本市场也一直张开双臂拥抱创新药企业。
科创板第五套差异化上市标准就非常鼓励和支持创新药企业上市。港交所更是早在2018年就新增第18A章《生物科技公司》,允许未有收入、未有利润的生物科技公司提交上市申请。
而对于最近资本市场创新药企遭遇的估值回调,这固然和整体医药行业调整大背景有关,但更多的是海外资本市场的波动、行业估值过高等多种因素导致的人心浮动。
东吴证券(601555)医药团队认为,国内外创新药环境尚未发生较大改变,优质生物科技公司已进入价值区间,是战略性布局创新药最佳时间点。
厚积薄发:低谷正是逆势而起的最好时机
综合上述行业前景、政策、资本市场等诸多因素,有观点认为,现在创新药所处的行业低谷,正是很多优质企业逆势而起的最好时机。
未来,本土创新药企将以自研为主,更为强调差异化。在政策支持、人才回流、价值回归趋势下,我国创新药企也将从临床国际化进化到研发、商业国际化阶段,以实现全球商业价值为新目标。
以史为鉴:他山之石可攻玉
如果复盘海外创新药企业的发展之路和二级市场股价表现,则更是佐证创新药行业的前景。
辉瑞、礼来、百时美施贵宝等国际医药巨头在初上市时,无一例外均经历过市场的犹疑。
2011年辉瑞研发核心产品沛儿13和2015年辉瑞乳腺癌重磅产品的Ibrance两款重量级产品获批,获得市场高度认可,开启了辉瑞股价长牛上涨之路。
2017年,礼来多款创新药如Trulicity(度拉糖肽)、软组织肉瘤新药Lartruvo(olaratuma)等产品在市场的全面爆发,支撑其股价在2017-2021年加速上涨,股价涨幅超过3倍。
2009年起,百时美施贵宝依靠PD-1开始了逆天的自动印钞机模式,股价随之展开稳步向上行情,涨幅超过4倍。
资料来源于东吴证券
行业格局:细分方向潜力巨大
创新药行业前景一片光明,但并不是所有从业者都沐浴在阳光下。对大部分生物科技公司来说,如何活下去成为首要考虑的问题。那么,哪些能成为幸存者?
有市场观点认为,判断一家生物医药有没有前景,有5个标准:管线先进性或差异化,产品矩阵(一个主力品种带动联合用药场景),自研水平,BD能力,商业转化。最重要的是,要选择比较小的领域作为第一个适应症。
泌尿生殖肿瘤行业比较契合这些条件,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位列男性恶性肿瘤的第7位。
首先,看市场规模。膀胱癌2016年全球市场规模达到26亿美元,2020年增长至38亿美元,2016-2020年复合年增长率为9.6%,预计2025年达到90亿美元。在中国2016年市场规模为10亿元,2020年增长至17亿元,2016-200年复合年增长率12.7%。预计2025年将达到77亿元。
其次,看治疗手段。在中国,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标准治疗手段首选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但是NMIBC经TURBT手术后,五年内复发率约为60%,复发率较高。复发后,患者需要反复接受切除术和灌注治疗,治疗过程漫长且极为痛苦,部分患者无法坚持完成整个灌注疗程,依从性较差。在膀胱灌注药物失效后,没有良好的二线治疗方案选择,只能接受根治性膀胱全切切除术,需要终身在体外佩带尿袋,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亟需创新药对抗病痛。
无论从较高的发病率、复发率、以及存量患者人数来看,膀胱癌实际上是大癌种,但在很长时间里,都属于被“忽视”的癌症,存在巨大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截至目前,国内尚无针对NMIBC的靶向药物获批上市,有9款创新药物处于临床阶段。其中,2个为口服类药物,5个为膀胱灌注类药物,2个为以PD-1为靶点的注射类药物。2个口服类药物中,亚虹医药APL-1202进展最快。
亚虹医药董事长潘柯曾公开表示,“选择项目时,我们注重临床需求和市场空间。我们非常关注患者是不是缺药,他们有什么未被满足的需求需要我们去解决。膀胱癌几乎为大家所忽略,且存在巨大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可以预见,一旦亚虹医药的创新药研发成功,对这个细分赛道将会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细分龙头:亚虹医药或将崛起
在赛道的选择上,亚虹医药在公司创立之初,便选择了差异化,聚焦泌尿生殖肿瘤。如今,PD1深陷内卷泥潭,而亚虹医药的2个核心产品,一个成为全球第一个在抗肿瘤领域进入关键性/III 期临床试验的口服、可逆性 MetAP2 抑制剂,一个有望成为所有HPV病毒亚型感染所致的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领域首个非手术治疗产品。
立足于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亚虹医药的核心在研产品APL-1202(商品名唯施可),成为全球第一个在抗肿瘤领域进入关键性/III 期临床试验的口服、可逆性 MetAP2 抑制剂。APL-1202用于治疗化疗灌注复发的高危NMIBC的II期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其治疗化疗灌注复发的高危NMIBC患者疗效显著优于化疗灌注药物,有望成为化疗灌注复发的中高危NMIBC患者(二线治疗)的首个治疗方案,从而填补该治疗领域的市场空白。
亚虹医药另一核心在研产品APL-1702已在多个国家开展国际多中心III期临床试验,并积极在中国和欧洲招募受试者。在HSIL治疗领域,迄今为止全球尚未有非手术治疗产品上市,该产品有望给患者提供全新的治疗选择,让部分患者免除手术治疗的痛苦和副作用,特别是消除手术治疗对育龄妇女患者生育功能的影响。
围绕核心产品APL-1202,亚虹医药通过构建覆盖膀胱癌诊断、治疗和随访的优势产品组合,解决未满足的临床需求,为医生及患者提供诊疗一体化创新解决方案。除APL-1202外,该方案还包括全球唯一获批的用于膀胱癌诊断或手术的显影剂类药物APL-1706;以及用于诊断膀胱疾病的、市场上功能齐全的一体式设计的一次性软性膀胱镜APLD-2101。
APL-1706(商品名:海克威®)是全球唯一获批的膀胱癌诊断或手术的显影剂类药物,目前已在全球30多个国家获批上市,并于2022年2月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开展III期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该药与蓝光膀胱镜的联合使用可以有效提高NMIBC的检出率(尤其是原位癌的检出率),使切除手术更完全,从而降低肿瘤复发率。
为保障产品研发,亚虹医药2021年再次加大投入,累计投入1.9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88%。截至2021年末,亚虹医药货币资金与交易性金融资产合计29.83亿元,充足的资金储备也为研发插上腾飞的翅膀。
根据亚虹医药2021年报,APL-1202与化疗灌注联合使用治疗化疗灌注复发的中高危NMIBC的关键性临床试验已在2019年9月完成入组,持续根据受试者随访;APL-1202单药一线治疗未经治疗的中危NMIBC的III期临床试验于2021年9月开始入组受试者;APL-1702的国际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已获得中国、匈牙利、乌克兰、德国、斯洛伐克、捷克、荷兰、波兰等国家药监机构的批准,并积极在中国和欧洲招募受试者。按照目前的节奏,亚虹医药旗下的重磅产品预计将在未来三年内陆续上市。
为加速商业化落地,亚虹医药正稳步推进商业化战略,目前商业化团队完整覆盖了市场、销售、商务、市场准入、诊疗一体化运营、销售效能等各环节,并推动了相关产品在海南博鳌乐城落地。
2021年5月20日,亚虹医药与国药控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动创新药械产品在博鳌乐城医疗旅游先行区开展先行先试。产品APL-1706率先在海南博鳌乐城完成首例用药,并于2022年3月获CDE批准纳入临床真实世界数据应用试点。
亚虹医药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潘柯博士表示:“亚虹医药在2021年稳步推进各项研发管线,为商业化和国际化夯实基础。未来公司将继续聚焦专科,深耕泌尿生殖系统肿瘤领域,填补膀胱癌、宫颈癌前病变的全球治疗领域空白,为患者带来创新的解决方案。”
作为专注独特赛道的亚虹医药,尽管短期内受行业信心不足和资本市场动荡的影响,并未得到更多资金的青睐,但从长远来看,伴随其产品商业化的倒计时,公司价值会逐步被市场认可。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