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家“带U”科创板企业:AI独角兽风光不再,创新药企大比例破发

2022-04-26 10:44:44 第一财经  魏中原

  有38家企业以未盈利状态上市,截至最新收盘日,25家股价破发。

  2021年A股年报披露即将收官。4月24日晚间,科创板芯片股炬芯科技-U(688049.SH)发布2021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司符合上市时未盈利首次实现盈利情形,成为科创板第7家实现股票成功“摘U”的企业(注:科创板股票后面加“U”代表上市公司尚未盈利)。

  数据显示,417家科创板上市公司中,有38家企业IPO时尚未盈利。截至4月25日,其中股票仍然带“U”企业共计31家,即7家企业上市后实现盈利“摘U”。

  今年7月,科创板将迎来开市三周年。作为注册制“试验田”,科创板的许多制度先行先试,包括允许企业以未盈利状态上市。

  上市企业具有回馈股东的责任,以未盈利状态上市的公司发展进程备受市场关注。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近3年来,有部分企业上市后业务规模逐步壮大,实现业绩扭亏为盈;大部分企业尚未实现“摘U”,其中不乏“股价业绩双杀”的企业。

  7家实现“摘U”,半导体仍是主角

  科创板的创新制度设置了多元而包容的上市标准,其中第五套上市标准允许未盈利状态企业上市,该标准出台之初被认为是未盈利生物医药企业量身定做的上市标准。

  除了生物医药企业以外,来自半导体、新材料、人工智能等行业的企业也以未盈利状态上市,多数公司选择了第二套、第四套上市标准,即总市值分别不低于15亿和30亿。

31家“带U”科创板企业:AI独角兽风光不再,创新药企大比例破发

  具体来看炬芯科技-U,2021年11月29日,公司登陆科创板,主营业务从事智能音频SoC芯片,产品主要用于蓝牙音箱、蓝牙耳机等终端产品。

  根据年报,2021年炬芯科技-U实现营业收入5.26亿元,同比增长28.23%;归母净利润8394.78万元,同比增长248.50%;扣非后归母净利润5995.57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6087.10万元。

31家“带U”科创板企业:AI独角兽风光不再,创新药企大比例破发

  2021年,多因素导致的芯片供需失衡,相关产品缺货为国内芯片厂商提供了发展良机。报告期内,炬芯科技-U的蓝牙音箱和蓝牙耳机SoC芯片系列产品销售收入持续增长,叠加部分产品单价上调,推动营业利润及净利润快速增长。

  除了炬芯科技-U以外,中芯国际(688981.SH)和天岳先进(688234.SH)两家半导体企业也在上市后实现扭亏为盈。

  中芯国际发布A股上市后的首份年报(2020年年报)就实现首次盈利,成为科创板“摘U”第一股。近日,中芯国际发布年报,业绩继续高歌猛进。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6.31亿元,同比增长29.7%;扣非后归母净利润53.25亿元,同比增长213.8%,增速高于归母净利润。

  此外,第三代半导体衬底材料厂商天岳先进也在上市首年实现盈利“摘U”。2020年,天岳先进归母净利润亏损6.41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亏损2268.78万元;2021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8995.15万元,扣非后净利润为1297.39万元。

  今年1月天岳先进登陆科创板,上市募集资金约35亿元,募投项目“碳化硅半导体材料项目”已在上海临港(600848)正式开工,且被列为2022年上海市重大建设项目,预计2022年三季度实现一期项目投产,达产后将新增碳化硅衬底材料产能约30万片/年,是目前公司产能的六倍之多。

  “相比生物医药研发‘十年不开张、开张吃十年’的特点,半导体企业上市募资后更容易扭亏为盈。芯片晶圆、材料环节是重资本投入,前期大量设备、产线投入,完全达产前设备折旧费用叠加研发费用等导致业绩亏损,只要企业发展大方向符合产业发展趋势,投建的不是低效产能,都有机会在周期高景气度时实现逐步盈利。”一位TMT行业分析师对第一财经记者说。

  此外,九号公司-WD(689009.SH)、仕佳光子(688313.SH)、康希诺(688185.SH)、振华新材(688707.SH)、均普智能(688306.SH)5家公司均在上市后业绩扭亏,实现股票“摘U”。

  值得注意的是,康希诺成为唯一一家实现“摘U”的生物医药企业,但其实现扭亏具有一定偶发性。

  2021年,康希诺实现营业收入43亿元,同比增长171倍;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5倍,为17.97亿元,上年度为亏损5.11亿元。康希诺并没有研发出了“摇钱树”般的创新型疫苗,而是疫情带来的新冠疫苗需求增长推动公司利润大幅增长

  根据年报,2021年,康希诺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克威莎获得境内外多个国家的紧急使用授权/附条件上市。43亿元营业收入全部由克威莎贡献,其中,境外地区的营业收入为30.57亿元,占总营收比重71%。

  新冠疫苗带来的业绩增长是否需具有可持续性?截至2021年末,除了新冠疫苗以外,康希诺的重组埃博拉病毒病疫苗(腺病毒载体)已经完成新药注册,两款脑膜炎球菌疫苗产品已获得药品注册证书,其余疫苗均处于临床试验阶段,新注册完成的疫苗产品对营收的贡献程度仍不确定。海通证券的研究报告也指出,康希诺2022-24年业绩仍存在较大变化因素

  越亏越深的AI独角兽、商业化落地难的创新药

  截至2021年末,除上述7家企业以外,其余31家仍未实现扭亏,有部分公司的净利润亏损规模正在逐步收窄。

  半导体硅片龙头沪硅产业(688126.SH)2021年的业绩略超预期,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亏损1.31亿元,上年同期为2.8亿元。

  大硅片是国产半导体的相对薄弱环节,沪硅产业的12英寸大硅片国产替代被市场寄予厚望。2021年度,公司12英寸硅片的营收为6.88亿元,较2020年同期上升3.73亿元,上升比例为117.94%。目前,沪硅产业的12 英寸硅片产能持续爬升,公司通过定增继续扩产30万片/月的产能,随着产能快速拔高,盈利能力有望实现改善。

  整理公告显示,百济神州2021年亏损规模最大,净利润亏损97.47亿元;亿华通(688339.SH)的亏损变动幅度最大,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618.91%,为-1.62亿元。

  此外,记者统计数据显示,寒武纪-U(688256.SH)、埃夫特-U(688165.SH)、青云科技-U(688316.SH)、前沿生物-U(688221.SH)、海创药业-U(688302.SH)、泽璟制药-U(688266.SH)、奇安信-U(688561.SH)等12家企业的2021年净利润续亏规模较上年同比上升。

  有部分上市前名声大噪的公司越亏越深,被资本抛弃。顶着“科创板AI独角兽”光环上市的寒武纪,亏损规模持续扩大。2017年~2021年,寒武纪的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亏损2886万元、1.72亿元、3.77亿元、6.58亿元、11.1亿元,公司投入巨额研发费用形成的产品竞争力并未实现业绩扭亏。随着寒武纪的首席技术官在年内离职,外界已对公司长期可持续性发展产生质疑。

  上市之初,寒武纪风光无限,获阿里创投、招银、国投基金等明星资本加持,总市值一度突破千亿。而截至4月25日收盘,寒武纪总市值仅200亿元,股价再创历史新低,报50元/股,不仅跌破上市发行价(64.39元/股),且股价依然处于下跌阶段。

  Wind数据显示,38家未盈利形式上市企业中有25家股价已出现破发,其中16家破发幅度超过30%,有5家生物医药企业的股价破发幅度超50%。

  市场资金看空的背后是生物医药企业的商业化难题。神州细胞、迈威生物、泽璟制药、前沿生物、迪哲医疗5家创新药企的2021年续亏幅度均有所增加。

  对于亏损规模持续增长的原因,5家企业的表述雷同,均系在研产品处于研发阶段尚未开展商业化销售、支付股权激励费用增长、持续投入资金进行临床试验致使研发费用增长等等。

  上市公司承担着回馈股东的责任,分红是企业将自身价值积极回馈给股东的主要方式之一。但对于未盈利的科创企业,此举行不通。

  在与上述5家企业中的一位董秘交流时,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2021年原材料价格增长与疫情影响也是净利润下滑的因素之一。“作为企业自身,我们也一直在思考如何在投入研发的同时,尽快实现商业化落地。商业化一直是我们的目标,有时候可能需要‘两条腿’走路。和机构交流过程中,他们也给过建议,建议我们去看看规模更大、更成熟的市场。”上述董秘说,“创新药的国际化道路是很难的,各国医疗体制、用药习惯、支付方式的不同都是创新药走出国门面临的挑战”。

(责任编辑:苏楠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