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公司“扩员”名单曝光!多公司员工数量增超50%,这些头部公司均在列……

2022-05-30 18:51:15 证券市场红周刊 

本刊编辑部 | 齐永超

5月30日,锂电池个股强势上涨,值得一提的是,自5月以来,锂电池板块即开启止跌反弹,其中,鹏辉能源(300438)、拓邦股份(002139)、国轩高科(002074)等多家锂电池公司月内股价反弹均超过30%。市场持续对锂电池板块给与关注,与锂电池产业尚处于扩张期的高景气度不无关联。

《红周刊》注意到,在去年多数行业大规模裁员之际,锂电池产业链却在逆势扩张。据统计2021年年报显示,锂电池厂商普遍扩大员工规模,多家企业员工总数增长5成以上。

有锂电池厂商向《红周刊》表示,扩招员工是为了把握市场机遇,抢占更多市场份额。据了解,去年受益新能源车销量显著增长,锂电产业链景气度较高,但行业利润分布却不均匀,真正收获最大利润的是锂电材料类企业。值得一提的是,在员工快速增长的同时,一些锂电池企业人均创利出现一定下滑。

锂电池产业链公司员工数量大增

17家公司扩员在50%及以上

《红周刊》据Wind数据不完全统计显示,相较于2020年,2021年A股市场4807家可统计的上市公司中,有1716家公司员工数量出现下滑,占比约为35%。从申万28个大类行业来看,多数行业的公司出现了员工数量大比例下滑。如房地产、休闲服务、钢铁、商业贸易、采掘等行业员工数量下滑的公司占比均超过50%。在128家房地产个股中,75家员工数量下滑;在39家休闲服务个股中,23家员工数量下降。此外,纺织服装、通信、建筑装饰、农林牧渔、汽车等行业员工数量下滑的公司占比均超过40%。

对比来看,据《红周刊》统计的88家锂电池产业链(含锂电池、锂电材料、锂电设备等)个股来看,员工数量下滑的公司家数仅13家,占比为15%(见图1);员工数量增加的有75家,占比为85%,扩员公司的数量和占比远高于其他行业。

图1  主要行业2021年员工数量下滑公司占比

数据来源:Wind

进一步来看,锂电池产业链企业的员工数量增幅整体较高。如75家锂电池产业链中,17家增幅达到或超过50%,如宁德时代(300750),2021年员工数量为83601人,较2020年的33078人增加50523人,增幅为153%。同样处于电池制造行业的亿纬锂能(300014),2021年员工数量为14826人,较2020年的9669人增加5157人,增幅53%。另有24家公司员工数量增幅在20%~50%,如国轩高科、赣锋锂业(002460),分别同比增加46%、42%。

员工数量增加显著的锂电企业分布在电池制造、锂矿、锂电材料、锂电设备等产业链环节。如电池制造端的宁德时代、亿纬锂能,锂矿中的华友钴业(603799)、赣锋锂业,锂电材料里的中伟股份、德方纳米(300769)、天赐材料(002709),锂电设备中的赢合科技(300457)、先导智能(300450)、星云股份(300648)等(见表1)。

表1  锂电池产业链扩员幅度居前公司

数据来源:Wind

“扩招”为抢市场

多家企业有扩产计划

员工人数扩充意味着企业处于业务扩张阶段,《红周刊》注意到,锂电池企业普遍扩充产能。有锂电池企业表示,“不断延伸产业链布局和扩大产能规模是我们一直坚持要做的事。”

如主营锂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的中伟股份,公司2021年员工人数同比增加了139%。从中伟股份的员工构成来看,增加的员工多集中在生产环节,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公司7127人的员工构成中,生产端人数为5109人,占比为71%,技术端563人,占比8%。公司表示,去年西部基地产能扩建完成、南部基地新车间落地建成,此外,印尼基地开始启动建设工作。

另外,如员工人数增幅同样较高的德方纳米,公司主营纳米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公司2021年末的员工人数为3848人,较2020年末1718人增加了124%。从其员工构成来看,增加的员工同样多集中在生产环节,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公司3848人的员工构成中,生产端人数为2276人,占比为60%。

德方纳米也同样有大手笔扩充产能的动作。公司日前表示,拟投资约75亿元建设“年产33万吨新型磷酸盐系正极材料生产基地项目”。《红周刊》注意到,除了“33万吨磷酸盐系正极材料”,公司在建及拟建的磷酸盐系正极材料产能还包括德方亿纬年产10万吨磷酸铁锂生产基地项目、宜宾德方时代年产8万吨磷酸铁锂项目、曲靖德方年产11万吨新型磷酸盐系正极材料生产基地项目等。这些产能总计达62万吨。

其他锂电池领域企业也在扩充产能。如电池制造宁德时代、锂电池精密结构件企业科达利(002850)、锂矿企业华友钴业与赣锋锂业、锂电负极材料企业中科电气(300035)等员工数量增幅较高的企业均有扩产动作(见表2)。

表2  员工人数增加企业与其扩产项目(部分)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扩员导致企业用工成本上升新问题

在员工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红周刊》注意到,这为企业带来了用工成本大幅增加的难题。同时,一些企业的人均创利也在下降。

随着大幅扩员,锂电池企业应付薪酬也出现了显著的增加。《红周刊》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多家锂电池企业2021年应付职工薪酬增幅翻倍,如德方纳米、格林美(002340)、道氏技术(300409)、杉杉股份(600884)、亿纬锂能等,德方纳米增幅超过了2倍,其2021年应付职工薪酬为0.66亿元,相较于2020年增加235.85%。此外,新宙邦(300037)、融捷股份(002192)、华友钴业等公司的应付薪酬增幅也接近1倍,均超过90%(见表3)。

表3  锂电池企业2021年应付薪酬增幅(部分)

数据来源:Wind

另外,《红周刊》注意到,一些企业的人工成本与当期业绩相比,比值较高。如星云股份、鹏辉能源、拓邦股份等应付职工薪酬与净利润的比值均超过30%。星云股份2021年应付职工薪酬为0.49亿元,当年实现归母净利为0.76亿元,两者的比值达到了64%(见表3)。

这意味着,一些企业因为人工成本增加导致公司当期业绩表现受到一定压制。另外,一些企业扩员幅度、人工成本开支与业绩增长“脱节”,导致人均创利下降。Wind数据统计显示,先惠技术、国轩高科、拓邦股份、赢合科技、星云股份等锂电企业的2021年人均创利相较于2020年均有一定下滑。如国轩高科,2021年的人均创利为0.89万元,相较于2020年1.91万元下降53%。星云股份2021年的人均创利为4.08万元,相较于2020年4.6万元下降11%(见表4)。但与之相对,其他多数企业如先导智能、亿纬锂能、新宙邦、天赐材料、赣锋锂业等人均创利均录得增长。

表4  锂电池企业2021年人均创利情况(部分)

数据来源:Wind

对于如何平衡用工成本增加与经营业绩的关系,《红周刊》以普通投资人身份致电了星云股份,对方董秘办相关负责人表示,“用工主要是根据企业的自身经营情况,进行有规划的扩员。如果现在不去增加成本投入、进行扩员,就有可能错失很多市场机会。”但其同时表示,对于如何在用工成本和经营业绩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其实并没有一个准确的标准。

“作为制造企业,本身更多需要依靠规模增长,而当企业形成一定的规模时,各种成本也会被摊薄。所以,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支付给员工的薪酬成本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也将会有所下降,规模效应带来的企业效益将会显著提升。”《红周刊》同样以普通投资人身份致电中科电气,其董秘办相关负责人如是表示。

(文中提及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建议。)

(责任编辑:赵艳萍 HF094)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