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亚进口牛奶,就是王源之选”,在品牌成立10周年之际,品渥食品旗下德亚牛奶官宣王源为其首位全球品牌代言人。
快消品牌砸下重金邀请明星代言并不新鲜,看中的正是明星背后的粉丝与流量。然而,当明星代言的泡沫逐渐消失、明星“暴雷”与人设“塌方”轮番上演,“流量换销量”是否还是一门行而有效的玩法?同样值得商榷。
签约代言人提前2个月已预告、是否信披皆凭自愿
签约代言人早有预谋。品渥食品在4月发布的2021年报中提及,计划2022年通过签约德亚品牌代言人,快速拉升品牌认知度,扩大品牌影响力。
“德亚”是品渥食品旗下乳品品牌,目前已经涵盖纯奶系列、常温酸奶系列、儿童系列、有机奶、欧洲甄选系列等多品类;也是公司的“拳头产品”,2021年报显示,得亚品牌带来的主营业务收入为12.82亿元,占比77.69%,较2020年进一步提升。
图源:上市公司公告
而王源,则是当红组合TFBOYS成员之一,同时还拥有原创音乐人、《环球人物》首位“00后”专栏作家等多重身份。
谈及为什么选择王源,品渥食品董事会秘书、财务总监朱国辉表示,“公司基于对粉丝圈层的重合度、形象、实力以及价值观的多方考核,借助王源的强大号召力及影响力,主推核心竞争力‘优选全球黄金奶源带的优质牛奶’,进一步将品牌内核形象化,快速拉升德亚品牌认知度,扩大品牌影响力。”
笔者注意到,6月9日,德亚牛奶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小红书等社交平台官宣王源代言,但作为上市公司,品渥食品却未进行公告信披。以“代言人”为关键词搜索后发现,近5年来,金一文化(002721)、克明面业(002661)、好想你(002582)均发布公告称公司聘请宋佳、刘涛、赵丽颖分别担任代言人,以及代言品牌、日期、地区、预计效果等。
一位信披专业人士向笔者解释道,上市公司聘请代言人一般不需要公告披露,这等同于签署合同,根据合同的披露标准执行。而好想你等公司更偏向于自愿性披露。
一般而言,上市公司签署与日常经营活动相关的合同,若达到重大合同的披露标准时,需要按照相关规定披露。根据品渥食品挂牌地深交所发布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指引第6号———重大合同》,采购金额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总资产50%以上,且绝对金额超过10亿元人民币的,须及时披露;销售、工程承包、提供劳务等金额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主营业务收入50%以上,且绝对金额超过10亿元人民币的,也须及时公开披露。
“披露的不一定重大,重大的必须披露”,上述人士表示。
一季度销售费用已猛涨、其他公司一线明星代言费超千万
尽管王源头衔为“首位全球品牌代言人”,但笔者注意到,此前德亚牛奶已聘请过多位代言人。诸如2019年8月,偶像女团SNH48成员段艺璇、张语格、吴哲晗、莫寒成为德亚品牌官方指定代言人;2020年9月,时为男团RISE成员的何洛洛则成为德亚酸奶代言人。
相较“前任”,显然,在微博拥有8300余万粉丝的王源拥有着更高的知名度。名气更高的背后,也意味着品牌付出的代言费用水涨船高。
明星的代言费向来成谜。网上流传版本显示,王源代言费用为2000万元/两年。尽管可信程度有带考据,但我们能从公开资料中窥见与王源“咖位”相近的明星身价,并作为参考。
笔者翻阅多家上市公司公告后发现,近两到三年,一线明星代言报价约在1000万元/年。诸如:根据劲仔食品公告, 2019年4月16日至2021年4月15日,邓伦担任“劲仔”品牌形象代言人,合同总金额为2178万元,即1089万元/年;梦天家居招股书显示,2017年至2019年,刘德华的代言费分别为1717.77万元、1052.90万元、1184.39万元;欢乐家招股书同样显示,2020年3月1日至2022年4月30日,杨幂这两年多代言费用合计为1700万元,即约850万元/年。
图源:欢乐家招股书
需要指出的是,在聘请王源代言前,品渥食品销售费用已在2022年一季度猛涨。财报显示,公司一季度销售费用为7428.14万元,同比增加56.65%,主要系代理费、海运费增长,及为加大市场推广的广告费所致。
图源:上市公司公告
与此同时,品渥食品业绩承压。财报显示,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51亿元,同比增长9.84%;实现净利润9547万元,同比减少29.72%;一季度公司营收、净利双降,分别实现3.06亿元、740.99万元,同比分别减少3.76%、75.33%。
考虑到受疫情影响,国际国内物流运输受阻等原因,物流成本短期内不会下降,而品渥食品于第二季度大刀阔斧地聘请王源代言,也将为此付出一笔不菲的费用。以一线明星约1000万元/年的报价为参考,假设公司向王源支付的费用和市场持平,那么今年销售费用或将继续迎来新高,进而影响净利润水平。
“公司最近找了王源为德亚牛奶的代言人,是觉得品牌缺少宣传力度吗?过多的影响是否会压缩公司的利润?”,有投资者对此忧心忡忡。
明星代言鼎盛时期:热度与销量齐飞
在过去,明星代言被视作快消品牌打入市场的财富密码,明星代言创造的价值也在不断被印证。
“流量明星会将自身的流量带给所代言的品牌,这已经不是新鲜事了。在互联网时代之前就是很多老牌快销品牌常用的营销方式。历史上宝洁、联合利华、可口可乐等公司都做过”,简基金首席研究员张竹然告诉笔者,“这么做是必要的,也是值得的。快消品牌的营销不仅仅是一种商品的营销,更是一种理念的营销,符号的营销与文化潮流的营销。”
单是以德亚牛奶所在的乳制品行业为例,2019年至2020年分外星光灿烂。不完全统计,伊利、蒙牛、光明、君乐宝、新希望(000876)等25个主品牌或子品牌,陆续官宣多达36位明星代言人。
和德亚牛奶牵手王源类似,快消品牌选择与明星合作,看上的正是明星的“正面形象”与“强大带货力”,明星的流量、热度、知名度可有助于公司快速赢得市场关注,扩大市场规模,获得更高的竞争力,最终热度与销量齐飞。
仍以德亚牛奶为例,品牌官方微博于6月1日发布一条儿童节祝福,收获了寥寥11个评论。而6月9日正式官宣王源为代言人的微博下,评论区一下子无比热闹,大量王源粉丝涌入,并留下惊人痕迹——这条微博最终取得了77万次转发、6.1万条评论、12万点赞;产品销量方面,在淘宝德亚旗舰店,标注着“王源同款”的3款乳品月销量分别达到3万+、1万+、6000+,作为对比,没有上述字样的乳品月销量最高的为3000+,足以见王源的带货能力。
图源:淘宝德亚旗舰店
方融科技高级工程师、科技部国家科技专家周迪指出,流量明星自带吸睛效应——一方面,品牌可以凭借偶像明星的路人缘与消费者达成联系,形成品牌印象,由于流量明星与娱乐资源捆绑紧密,拥有很高的话题度,促进品牌很有机会走进消费者的视野;另一方面,流量明星背后的粉丝群体出于对于偶像的崇拜,在时间、金钱和情感方面会有超常的投入,助推了流量明星惊人的传播热度与带货能力。
在周迪眼中,粉丝对代言品牌相关信息是最敏感和热情的,也是核心人群。他认为,“粉丝经济特别之处在于,它不仅可以满足粉丝陪伴并参与偶像成长发展的心理,还建立了粉丝与偶像之间亲密与独特的情感连结。当然,也使得将这一套规则运用娴熟的商家赚得盆满钵满。如今这个规则也逐渐泛化,进一步渗入商业领域。明星代言各大品类趋势中,美妆个护和食品饮料占据很大比重。”
除了为品牌带来基于粉丝转化的销量外,福布斯&胡润U30、百万畅销书作者吕白告诉笔者,品牌聘请明星代言还能够起到为新品牌背书、驱动老品牌年轻化等作用,“对于新品牌而言,流量代言人能够进行品牌背书,并且给用户一个心理暗示——我是一个有钱的品牌,而‘有钱’潜意识里便种下信号,即代表品牌是有实力、可信赖的;对于老品牌而言,流量代言人最核心解决的是年轻化问题,品牌年轻化不止换个包装,是从包装到品类以及卖点”。
“快消品是一个很残酷的行业,用户一直‘喜新厌旧’”,吕白如是感叹道。
明星代言也是“高危”项目、或存两大风险
从吴亦凡涉嫌强奸、聚众淫乱案一审开庭,到邓伦偷税逃税被追缴并罚款高达1.06亿元,以及在靖国神社内拍照留念的张哲瀚等等。随着明星花式“翻车”,明星代言俨然也成为“高危”项目。
多位专家向笔者表示,品牌享受代言人所带来红利的同时,也应警惕暗流涌动。张竹然指出,“流量明星本身也有风险,在政府打压部分无良艺人风气趋紧的情况下,明星本人任何不良行为,尤其是在公众中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的行为,也一定会给代言品牌带来负面影响,这点需要成为品牌方重点考量的对象。”
中国移动联合通信联合会、区块链专委会副秘书长高责龙连用两个比喻,称真人明星就像“炸弹”,你搞不清其什么时候会“爆炸”;明星人设也可能会“塌方”,劣迹黑料会损毁伤害品牌的美誉度。
固然,明星、品牌从“牵手”那一刻起便已是利益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明星“翻车”,伤害的不仅是个人利益,还会连带品牌声誉受损。2021年7月23日,北京警方通报吴亦凡一案后,此前“摇摆不定”的路易威登正式宣布终止与其合作,至此,与吴亦凡有合作的15个品牌全部解约。2022年12月17日晚,王力宏被指控婚内行为不端后,多个品牌亦先后“分手”,从英菲尼迪官宣王力宏代言到终止代言,更是尚未超过48小时。反过来,品牌若出现立场不正等原则性问题,明星亦会迅速切割。
艾漫数据显示,2021年代言人数量一共是1069人,其中存在中高风险且可能对品牌造成影响的代言人数量占比高达18%。
图源:艾漫数据
明星频繁“翻车”后,有相关人士透露,多个品牌方在合同中加入“道德条款”,即代言期间,艺人如果因为自身不当言行有损个人和品牌形象而解约的,艺人需要赔偿品牌方相应的损失。而在正式签约前,品牌方也越发重视“背调”环节,聘请专业人士对艺人过往的履历、人品、口碑乃至私生活进行全方位的调查和起底,试图提前评估并预判潜在风险等级。
旗下拥有“大红袍”“好人家”等品牌的天味食品(603317),就曾表示,公司在广告投放方面,会充分征求专业的品牌宣传策划公司的意见,并结合快消品行业特点,与“一线明星”等进行合作。
图源:e互动
除了明星自身埋藏的“暗雷”,代言效果若不达预期,也会成为品牌心中的痛。据了解,尽管短期内,明星代言人能够带来新增销量;但长期来看,部分品牌甚至还出现过销量不增反降的尴尬情景。
明星代言潮起又潮落、这3大变化已成趋势
风行的“品牌+流量明星”模式,俨然开始走向拐点。
艾漫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10日,今年一共有1060起明星代言事件,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31.7%。代言效果也不如以往,今年第一季度,代言贡献热度指数逐月走低。
图源:艾漫数据
据笔者观察,明星代言市场已经呈现三大变化:
一是代言方式趋向于短平快。代言圈流行的“鄙视链”是,全球代言>区域代言>品牌大使>支线大使>品牌挚友,从右至左,代言头衔越高,合作时间也越长,在人选上自然更谨慎。为规避风险,品牌选择代言合作形式时愈发慎重,艾漫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1年,长期代言人身份占比继续降低,从超过40%降至30%出头,相反,活动代言人/大使占比持续增加。
图源:艾漫数据
二是明星代言人正在被运动员们取代。东京奥运会&北京冬奥会下,形象更加正能量的运动员走进公众视野,其商业价值也被更多品牌主发觉,成为替代娱乐明星的“安全牌”。艾漫数据显示,2021年运动员代言数量全年已达到161个,创下7年来新高,人均代言数量达到2.5个,苏炳添、张继科、谷爱凌等都是热门人选。
图源:艾漫数据
三是虚拟偶像代言也成为另一股“新势力”。从早期的二次元虚拟偶像洛天依代言长安汽车(000625),到伊利、钉钉、肯德基、欧莱雅、屈臣氏都纷纷推出自己的虚拟“代言人”;抖音、小红书等平台上,也涌现了一批虚拟网红博主带货、种草热潮。
在高责龙看来,比近些年翻车的真人明星代言,由虚拟人进行代言更加安全和可靠。不同于真人明星代言成本昂贵,需要按年、按季度甚至是按月签署合约,虚拟代言人(如果虚拟人的知识产权或核心技术属于品牌方)被创造出来后可以说是一劳永逸,这将成为品牌方自有的重要资源和优势,不必再受制于明星,未来随时可以使用。
流量一定和销量挂钩吗?品牌宜放眼更长远
以“流量换销量”,是大多数快消品牌的逻辑所在。然而,在撇去表面浮沫后,这条路是否还行得通?
财经主播、财经博主、金融领域教师罗攀告诉笔者,消费品适用于“流量带来销量”这一逻辑,这是因为快消品牌作为快节奏的消费品,重复消费很快,消费者对产品体验感、功能性的要求并不高。这个快速决策中,产品能让消费者关注到非常重要,而这就是明星代言人起的作用。
罗攀同时指出,专业性更强、用户群体更窄的机械、医药类产品就不适用上述逻辑,这是由于消费者关注的是产品功能,请流量明星并不会带来整体关注度提升,甚至可以说是没有影响。
周迪也表述了类似观点,他指出,“作为价格便宜且购买频次高的快消品,选择流量明星作为代言人往往能够带来肉眼可见的利益增长。比如说,你在超市想买一箱牛奶,价格都差不多,这时候明星代言的可能就会出促进你这一次的消费。”
有流量不一定就会有销量,这或已成为行业共识。
首先是由于明星和代言品牌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张竹然指出,“有很多流量明星代言了诸多品牌,所以说到某明星的时候,很多人并不一定会联想到相关品牌,因为涉及的品牌可能是一揽子的。因而流量和销量的关系并不可以简单联系。还需要深入挖掘明星的个性特征与品牌的符号化影响。”
其次,在宣传层面之外,产品定价、品质质量、售后保障等因素都可能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在米团智能总经理、执行董事范志聪看来,流量明星代言提供的只是一个圈层传播机会,能否带动销量的提升还要看品牌方自身的转化率如何,而影响其转化率的几个重要因素是:品牌定位、产品设计与渠道铺设,也就是说产品的目标客户是否与明星的粉丝群体高度吻合,以及能否向受众有效传达品牌的价值。他总结道,“总而言之,明星代言对于成长期或有起量需求的品牌而言十分重要,但关键还要看自身的营销战略是否清晰,与此同时也要注意与明星高度捆绑下的不确定性。”
“如何将流量明星粉丝转为‘品牌粉’,是品牌需要考虑和深耕的问题”,周迪指出,“品牌靠流量明星吸引注意力固然重要,消费者的留存、转化和复购也不能忽视。流量明星再受欢迎、信息的内容再精美,还是离不开产品自身的功能质量以及价格。消费者因为流量明星代言而对某个品牌产生好感,但如果在产品使用过程,预期与实际感受产生了偏差,消费者便不会持续购买。对品牌的市场表现影响最直接的仍然是产品本身,这也是品牌得以持续发展的关键核心。”
正如《品牌如何离消费者更近》一书中写道,“品牌归根到底是一种信任关系,做到与用户心贴心才是留存的关键。”
综合上述诸多考虑,罗攀也给出了快消企业一些建议:公司在选择明星代言人时,应对品牌价值、评断标准、与产品的契合度等进行深度考量和制定选择标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