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法院信息化建设的通达海上会在即。
根据招股书,通达海拟在创业板募资10亿元,保荐机构为海通证券(600837)。目前来看,公司仍存在创业板定位或存不确定性、竞争对手既是客户又是大供应商、主要供应商涉嫌“皮包公司”、多处信披重大差异等问题。
创业板定位或存不确定性、10年研发投入仅换得1项发明专利?
通达海此番选择创业板作为上市地点,企业属性是否符合“三创四新”定位分外重要。因此,第三轮问询函也对该问题进行单独问询。
核心技术及专利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具体体现。根据通达海回复,2019年至2021年(以下简称为“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5780.6万元、7085.36万元、9105.72万元,研发费用率分别为23.62%、21.04%、20.22%。
图源:招股书
尽管通达海研发费用率大幅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均值,但却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且研发人员数量占比也远低于行业均值。
图源:招股书
而作为研发投入的体现和成果,报告期内,通达海仅拥有1项发明专利“一种三层应用基础平台系统”,且该发明专利申请日期为2012年10月,距今如今已经过了将近10年。另外,公司还拥有98项软件著作权、30项软件产品证书。
图源:招股书
为什么10年来的研发投入却没有取得收获?可比公司的专利贮备也如此单薄吗?对此,通达海避而不淡,未在招股书有相关描述。
笔者翻阅多家可比公司财报后发现,单是报告期内,多者每年便能新增数件发明专利、以及数百件软件著作权。如:2021年华宇软件(300271)新增发明专利19项,新增软件著作权207项;与通达海研发费用、研发人员规模均较为相近的榕基软件(002474),截至2021年底,也形成了59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33项)、575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研发布局。
相比之下,通达海“三创四新”定位是否存在不确定性?值得关注。
8成以上主营收入来自法院系统、用户实际使用过程中吐槽声一片
通达海的业务模式为:为法院等客户提供电子政务领域信息化建设,针对法院立案、审判、执行、审判管理等工作研发“智慧服务、智慧审判、智慧执行、智慧管理”等系列产品,助力法院现代化建设。
可想而知,法院客户撑起了通达海的大部分收入。报告期内,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45亿元、3.37亿元、4.5亿元,分别实现净利润4275.19万元、7679.04万元、9694.22万元。其中,公司最终来源于法院系统的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4.72%、87.83%、82.75%,直接来源自法院客户的收入占比分别为75.76%、61.22%、47.80%。
图源:招股书
《中国法院信息化发展报告(2021)》显示,2020年人民法院信息化3.0版建成。目前,中级以上法院及大多数基层法院实现主要业务信息化全覆盖,国家司法审判信息资源库实现审判执行、司法人事、司法政务、司法研究、信息化管理信息全覆盖。这意味着,随着国内法院信息化基本完成,通达海来自法院客户的业绩增长面临较大的压力,反映到数据上,该部分营收近年增速已大幅放缓,因而公司开始开拓企业、银行类型客户。
尽管通达海所研发的系统、产品使用者以法院系统工作人员为主,笔者却注意到,在微博等社交平台上,不少人士在使用公司产品过程中体验较差,比如称系统经常卡、有时候直接提示404界面,并吐槽“系统不是在处问题就是在出问题的路上”“系统坏了十天还没修好”“越升级越难用”“谜一样的系统”等。如何提升用户体验,恐是公司面临的一道难题。
图源:微博
竞争对手既是客户又是大供应商、还有多名主要供应商身份存疑
当前,法院信息化建设领域传统的法院信息化厂商主要包括上文提及的华宇软件、太极软件、榕基软件等。然而,通达海与竞争对手之一的华宇软件关系可谓密切,后者不仅是公司客户,同时还是大供应商。
在列举的企业领域代表客户时,通达海称,这部分客户包括国内软件及电子信息企业公司,如: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浪潮软件(600756)科技有限公司、华宇软件等。
图源:招股书
华宇软件同时还是通达海2021年第三大供应商,该年的采购金额(不含税)为337.4万元,占当年采购金额的比例为4.88%。
图源:招股书
竞争对手与客户、供应商出现重叠,通常而言会为公司未来的经营发展埋下一定隐患。那么,通达海为什么会与主要竞争对手发生采购和销售交易?这是否符合行业特征,双方是否存在客户重叠的情况,以及交易价格是否公允?或许都需要进一步说明,但这些亦未在招股书中有所体现。
不仅如此,笔者还注意到,通达海多位大供应商身份同样充满疑点。公司2021年第一大、第四大供应商分别为成都谱印云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为“成都谱印云”)、武汉网鸟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武汉网鸟”),采购金额(不含税)分别为433.64万元、280.19万元,占采购总额的比例分别为6.28%、4.06%。2020年第三大供应商为辽宁双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辽宁双保”),采购金额(不含税)为335.3万元,占比5.22%。成都谱印云、武汉网鸟、辽宁双保均只在当年为公司的前五大供应商。
天眼查显示,成都谱印云2018年至2020年社保人数分别为0人、1人、0人,武汉网鸟2016年至2021年社保人数均为0,辽宁双保2018年至2021年社保人数同样为0,换言之,3家公司基本没有员工在工作,存在“皮包公司”嫌疑,这是极其不正常的。此外,成都谱印云法定代表人凌燕同时担任着四川网鸟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该公司与武汉网鸟仅有两字之差。
那么,令我们好奇的是:成都谱印云、武汉网鸟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又是否存在多名主要供应商只为通达海一家服务的情况呢?
4处信息披露问题、董监高简历还玩起“穿越”
在信息披露方面,招股书亦存在多处令人不解之处。
第一是招股书数据前后存疑。根据招股书,关联方之一的辽宁速服达成立于2019年7月,2019年、2020年通达海分别向辽宁速服达关联销售4.25万元、73.97万元,两年总计78.22万元。但公司2019年、2020年对辽宁速服达的应收账款分别为4.5万元、97.7万元。应收账款大于双方之间的销售金额,通达海是否隐瞒了部分关联交易?
图源:招股书
图源:招股书
第二是董监高的简历与公开资料存在出入。招股书显示,董事、财务负责人徐东惠于“1993年3月至1995年5月任江苏河海电子科技公司出纳”,天眼查显示,该公司成立于1994年6月,晚于徐东惠任职起点,或涉嫌了虚假陈述。
图源:招股书
图源:天眼查
第三是招股书数据与公开数据存在重大差异。招股书显示,截至2021年末,通达海的员工人数多达1655人,其中社保缴纳人数也多达1618人。
图源:招股书
除通达海母公司外,还有南京思远、江苏诉服达、四川诉服达、黑龙江诉服达等4家子公司也一并纳入合并范围。根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示的企业年报信息,通达海母公司2021年末社保缴纳人数为457人,此外南京思远为2人、江苏诉服达为95人、四川诉服达为21人、黑龙江诉服达为3人,合计仅578人,这与招股书披露的1600多人存在上千人的差异。
图源: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
最后,在股权变动的时间上同样存在显著差异。招股书显示,通达海于2020年6月29日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股本合计3000万股,其中郑建国持有1433.44万股,股权比例为47.78%。2020年9月增资完成后,公司股本增加至3450万股,郑建国持股数不变,持股比例下降至41.55%。但公司披露于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2020年报显示,郑建国持股比例由47.78%下降至41.55%的股权变更时间为2020年6月16日,比招股书所示时间早了3个月。
图源: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
对于以上的诸多疑问,笔者曾以函件形式发送到通达海招股书所披露的公司邮箱,遗憾的是,截至发稿并未取得公司有效回复。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