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明生物有望从“未经核实名单”删除 生物医药产业供应链国产化迫在眉睫

2022-07-06 11:01:23 每日经济新闻  金喆、林姿辰

  药明生物相关高管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确认了市场关于“美方上周对药明生物进行检查”的消息,并表示目前无锡公司已经完成检查,上海公司正在等待检查。

  尽管药明生物在第一时间给出备选方案,但此次事件还是为国内CXO企业敲响了警钟,生物医药领域“卡脖子”的短板被再度提及。

  每经记者 金喆 林姿辰 每经编辑 张海妮

  7月5日接近中午收盘,市场传言药明生物(HK02269,股价82.6港元,市值3485亿港元)两家子公司可能从美国商务部“未经核实名单”中移除,药明生物股价快速拉升。

  5日下午,药明生物相关人士在微信中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刚刚完成无锡公司的检查,一切顺利,目前上海公司正在等待检查。其还指出,两家公司是不同的法律实体,一家公司应该也可以单独解除。

  这是过去半年里已如惊弓之鸟的CXO行业收到的最好消息,投资者快速回归到对整个板块的乐观情绪,所有公司股价全面飘红。但行业也清楚,要想解决“卡脖子”的情况,生物医药产业供应链国产化迫在眉睫。深圳森瑞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研究总监何山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目前有些设备已经可以国产,耗材国产的难度大一些,企业需要尽快填补这块短板。

  药明生物有望从“未经核实名单”中删除

  投资者已经迫不及待地迎接这场“胜利”。过去两年,整个CXO行业经历了从资本追捧后的股价一路狂飙,到遭遇机构、券商抛弃的过山车行情,今年2月的一则通告,直接引起国内CXO公司的股价在资本市场上演巨震。

  2月8日药明生物披露,美国商务部将无锡药明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药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列入“未经核实名单”。导致药明生物被列入“未经核实名单”的,是CDMO(合同研发与生产服务组织)企业熟悉的两个上游部件——一次性生物反应器控制器和中空纤维过滤器。

  过去十年,药明生物获得美国商务部批准,一直从美国进口部分上述产品,美国商务部也会及时完成针对这些产品合理使用(即自用,不得转售)的例行核实程序。但2020年初暴发的新冠疫情,成了例行核查的“拦路虎”,两年来美国商务部未能及时来中国对药明无锡和上海工厂进行现场核检,于是它们被列入了“未经核实名单”。

  经过近5个月的等待,该事件迎来进展。药明生物相关高管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确认了市场关于“美方上周对药明生物进行检查”的消息,并表示目前无锡公司已经完成检查,上海公司正在等待检查。

  这意味着如果美国认为这次核实结果正面,药明生物则可能从“未经核实名单”移除。

  东吴证券(601555)最新研报认为,“未经核实名单”事件取得重大进展,地缘政治限制风险降低,看好CXO板块。CXO板块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42.71%,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7.02%,CXO板块基本面扎实,业绩维持高增长。长期来看,外部驱动因素未变,看好CXO行业景气度。

  但何山也提到,该事件落地后CXO板块的估值会得到修复,但200倍PE(市盈率)难再达到了,需给予时间,业绩增长后股价才能创新高。

  生物医药供应链国产化迫在眉睫

  尽管药明生物在第一时间给出备选方案,但此次事件还是为国内CXO企业敲响了警钟,生物医药领域“卡脖子”的短板被再度提及。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生物药品生产过程中对设备、相关的耗材与生产工艺参数等要求极高,尤其在生物药前端/上游处理过程中的设备和耗材,我国供给能力与国际主流供应商还是有些差距。

  中信建投(601066)在研报中指出,目前,国内生物制药上游设备及耗材市场大部分仍然被海外龙头所占据。其中具有一定技术壁垒的产品,如色谱填料/层析介质、一次性生物反应器、反应/储液/搅拌袋、培养基等领域的产品,国产化率仅20%~30%,甚至更低。

  据何山了解,国内有做一次性反应器的厂家,但能否达到龙头企业的要求就很难说,培养基和膜材做出规模的企业也很少。

  而在一位不愿具名的CRO行业人士看来,国内CRO企业在价格、人力成本上有优势,生产效率也好很多,服务能力能满足国际化的要求,所以因为这种贸易摩擦撤走订单的可能性很小。如果遇到像药明生物这样的情况,还是会面临上游设备的短板。

  “虽然国内有可以替代的设备和耗材,但质量上差一点,短期内完全依靠国内、不靠进口还是挺难的,这也算是CXO企业的短板,所以还是要尽快把供应链上的短板补上,在设备上有一个很大的提升。”该人士称。

  药明生物CEO陈智胜此前在交流会上提到,生物反应器的部分硬件估计(国内企业)半年到一年可以做出来;超滤膜包的国产化周期会更长一些,可能需要1~2年。

(责任编辑:苏楠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