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江苏伟康洁婧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伟康医疗)完成创业板上市第二轮问询,并更新招股书。
伟康医疗多次谋求登陆资本市场,2017年向上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2019年再次向创业板提交上市申请,只不过两次IPO尝试均已撤回告终。时隔3年,伟康医疗再次向创业板发起冲击,能否获得市场认可呢?
产品质量问题频出
伟康医疗主营业务为一次性使用医用耗材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吸引管、吸痰管、鼻氧管、引流袋等低值耗材。
产品质量是关乎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作为直接接触人体的医疗器械更是如此。而在伟康医疗发展中,却多次因产品质量不合规被处罚。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伟康医疗多次出现产品质量问题。2021年10月,伟康医疗因一次性使用鼻胃管的紫外吸光度不符合经注册产品标准要求,被处罚4.5万元行政处罚。
2021年2月,伟康医疗又因生产不符合经注册产品标准要求的一次性使用换药包(不合格项目是环氧乙烷残留量),被当地监管部门处以3.5万元罚款。
2018年9月20日,伟康医疗的主要产品之一吸痰管也受到处罚。国家食药监局发布的“国家医疗器械监督抽检结果的通告(第7号)(2018年第90)”显示,伟康医疗的一批次一次性使用吸痰管的真空控制装置不符合标准规定,被处以2万元罚款。
值得注意的是,伟康医疗长期存在产品质量问题。据此前申报的主板招股书显示,2015年及2016年,伟康医疗子公司苏州伟康两度因为生产的产品不符合规定被行政处罚。
创新能力孱弱
经过多年发展,国内低值医用耗材市场已经足够成熟,竞争主体数量众多,市场集中度低,同质化竞争较为严重。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威高医疗、康德莱(603987)、维力医疗(603309)市场份额分别为11.9%、2.26%和1.15%,其他厂家市场份额均不到1%。
而要在完全竞争市场站稳脚跟,企业必须通过源源不断的研发投入确保产品更新换代,以满足市场需求。
不过,从伟康医疗研发投入规模来看,伟康医疗研发创新能力或存不足。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伟康医疗研发投入公司研发投入分别为791.42万元、681.19万元、760.52万元。而公司选取的同行业公司最近一年研发投入规模均在5000万元规模以上,其中康德莱、威高股份均超亿元级别,伟康医疗是唯一一家研发投入规模仅百万元级别的企业。
研发团队方面,伟康医疗也不及同行规模。2021年,伟康医疗研发人员仅20人,占总员工数了3%。同期,康德莱、三鑫医疗(300453)、维力医疗研发人员分别为630人、247人、366人,均远超过伟康医疗。
有限的研发投入、小规模的研发团队,也使得伟康医疗在专利数量表现上不及同行。除拱东医疗外,不管是专利总数还是发明专利,伟康医疗都逊色于其他同行。以发明专利为例,除拱东医疗外,仅三鑫医疗与伟康医疗数量为个位数,均为4项。而威高股份、康德莱所拥有的专利数量均超过70项。
核心技术未获大客户认可
在主要核心技术专利方面,伟康医疗甚至存在不小的瑕疵。
根据招股书,伟康医疗拥有6项核心技术,分别为PVC粒料配方技术、导管挤出成型技术、球囊成型和粘合技术、引流袋焊接技术、导管尖端成型技术以及全自动配件组装技术。
但值得注意的是,上述6项核心技术中,仅全自动配件组装技术获得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引流袋焊接技术获得实用新型专利,其余四项核心技术的取得专利情况均为“非专利技术”,也即意味着,该四项核心技术并未获得发明专利。
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律师郜少毅解释到,实用新型专利仅保护产品的结构,而发明专利除了保护产品结构外,还能保护方法、工艺、流程、配方、组份等。发明专利需要经过严格的实质审查才能授权,授权概率低,但是稳定性高,不容易被无效。一般来说,在审查过程中,对发明专利创造性的评价标准要比实用新型创造性的评价标准要高。
对于上述伟康医疗核心技术未取得发明专利是否会影响核心技术的应用,郜少毅认为,影响核心技术/产品的应用的主要判断标准是核心技术/产品在应用时,是否会侵犯他人的合法权利,尤其是专利权,而在核心技术/产品上未取得发明专利,很有可能是该发明专利与他人的专利存在冲突而不能被授权,“从这个角度来看,在核心技术/产品上未获得专利权的保护,可能会影响核心技术/产品的应用”。
同时,郜少毅表示,“由于发明专利需要经过严格的实质审查采有可能获得授权,且发明专利的授权概率较低,被授予专利权的发明专利必须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进步,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发明专利是反应公司研发实力的重要指标。”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伟康医疗的核心技术可能不被大客户认可。Cardinal是伟康医疗报告期内前五大客户,购买产品主要为吸引管。吸引管吸引管的主要原材料为PVC粒料,然而公司采购PVC粒料却有两套标准。公司直接出口给Cardinal等境外公司的吸引管原材料PVC粒料主要向常州恒方大高分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采购,并不涉及“PVC粒料配方技术”,而境内经销吸引管的原材料PVC粒料主要由公司自行配套生产。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伟康医疗自行生产的吸引管产品无法达到客户采购标准,因此向第三方采购。
一边向实控人分红超2亿元一边欲募资3.68亿元
此次IPO,伟康医疗计划募资3.68亿元,分别用于四个募投项目的建设。
而在2020年及2021年,伟康医疗却进行大笔分红。其中,2020年,伟康医疗现金分红1.5亿元,是当年净利润的近三倍;2021年,伟康医疗再次现金分红5400万元,几乎将当年净利润花完。
而这些现金分红几乎全部进入实控人手中。伟康医疗股权结构显示,公司由刘春良、刘丽洁(刘春良之女)家族100%控股。这也意味着,在伟康医疗IPO前,实控人通过现金分红方式获取2.04亿元现金。
然而令人疑虑的是,伟康医疗的账上现金并不丰厚。2020年底,伟康医疗货币资金约1900万元;2021年底,货币资金骤降至仅304.54万元。
既然公司货币资金并不充足,伟康医疗为何在IPO前向实控人大笔分红后,又向市场大额募资呢?遗憾的是,截至发稿,伟康医疗并未予以解释。
募投产能或难消化
根据计划,伟康医疗拟募集的3.68亿元分别投向年产1150万支超话抗菌硅胶导尿管新建项目、年产4800万支吸痰管及1000万个引流袋新建项目、医用高分子材料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医疗器械营销网络项目。
其中,1000万个引流袋新建项目包含防逆引流袋产能800万个每年,精密引流袋产能200万个每年。
截至招股书披露日,伟康医疗吸痰管系列产能为3960万个每年,精密引流袋产能为每年15万个。
募投项目建成后,吸痰管产能将新增一倍有余,精密引流袋更是大为增长。而2021年,精密引流袋的销量仅17万个。
此外,报告期内,伟康医疗还存在大额退货情形。2019年至2021年,分别发生退货金额分别为693.95万元、197、69万元、31.9万元。
尽管伟康医疗并未详细披露退货涉及的产品类型,但其给出的退货原因显示,系公司销售给部分经销商的产品存在滞销或临近有效期。
在产品滞销而又质量问题频发的背景下,伟康医疗大举扩大产能,其合理性和消化能力不得不令人产生怀疑。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