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成功转型为丙烷脱氢(PDH)制造龙头企业,在俄乌战争推升高油价背景下,公司PDH 生产成本优势有望进一步凸显。公司宁波一期、二期项目已于2021 年2、6 月年投产,茂名一期项目预计也将在2022 年底投产,成长性可期。同时,公司积极布局生物航煤,实现氢能产业链延伸。我们预计2022~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5.2/15.7/17.2 亿元,对应EPS 为0.32/0.95/1.04 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公司概况:顺利转型,PDH 龙头稳步扩张。公司自1996 年成立以来,经过20多年努力,由全球一流的LPG 综合运营商成功转型为全球领先的丙烷脱氢制造商。2021 年,公司丙烯/聚丙烯、氢气等化工品的业务收入比例提升至38.7%,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公司具备稳健的原料供应和产品需求,布局PDH+PP 产业链,具有经济环保的优势。公司主要布局PDH 装置及下游聚丙烯装置,大力发展聚丙烯高端复合材料业务。公司PDH 生产路线在投资成本、建设周期、生产成本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根据我们的测算,油价在70 美元/桶时,PDH 生产成本相较于CTO、MTO、石脑油裂解制烯烃分别低485、3693、1401 元/吨。随着俄乌战争推升全球原油、天然气价格,公司PDH 生产成本优势有望放大。另外,公司与霍尼韦尔深入合作,采用UOP 的C3 OleflexTM 丙烷脱氢技术,生产工艺展现出高活性、高选择性、低磨损率、低排放、安全可回收等优势。
氢能利用&规模加持,PDH 龙头成长可期。公司目前每年副产9 万吨氢气。茂名基地一、二期有望于2022、2023 年投产,届时副产氢气规模将翻倍。公司借助茂名市政府力推氢能发展的东风实现氢能源综合利用,有望带来可观的副产品收入,预计茂名基地项目投产后公司将新增20 万吨/年氢气,新增40 亿元收入。另外,公司积极探索氢能更高价值利用,与霍尼韦尔UOP 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携手布局国内首个可持续生物航空燃料产业基地,该项目一方面将成为公司氢能产业链的有力延伸,另一方面有望推动公司业绩在碳中和趋势下实现新的突破。随着张家港、宁波、茂名生产基地的建成,公司在2022 年底有望具备300 万吨PDH 产能及240 万吨PP 产能,成为全球最大、品种齐全的聚丙烯生产基地,未来业绩可期。
风险因素:行业产能过剩风险;技术工艺创新风险;经营成本剧烈波动风险;公司PDH 项目推进进度低于预期,产能扩张不及预期的风险;LPG 业务剥离致使收入下滑的风险;疫情加重影响开工率,公司归母净利润大幅下降风险;安全生产风险。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公司逐步退出贸易业务,已转型成为全球领先的丙烯/聚丙烯制造商,盈利能力有望明显改善。公司宁波一期、二期项目于2021 年2、6 月分别投产,茂名一期项目也预计将于2022 年底投产,业绩成长性可期。我们预计2022~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5.2/15.7/17.2 亿元,对应EPS为0.32/0.95/1.04 元。我们选择同行业具有PDH 业务的万华化学、卫星化学、渤海化学作为可比公司,结合PB 和PE 估值法,考虑到PDH 项目在高油价背景下盈利能力更强,预计公司2022 年底茂名一期项目顺利投产后有望贡献较高利润,其中PDH 产能增长67%,聚丙烯产能增长1 倍,2023 年净利润同比有望增长2~3倍。参考同行业2023 年平均PE(8.3 倍)及2022 年平均PB(2 倍)及ROE水平(可比公司2020-2021 年平均ROE 为15%,东华能源为12%),考虑到公司未来两年的成长性,我们给予公司2023 年11 倍PE 和2022 年1.7 倍PB,对应目标价11 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