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要点:公司公布2022 年三季报,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0.30 亿元,同比增长18.08%;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73 亿元,同比下滑17.17%,每股收益1.41 元。其中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6.29 亿元,同比增长3.66%,环比下滑11.10%;实现净利润9.07 亿元,同比下滑35.02%,环比下滑24.55%。
钛白粉行业景气下滑拖累业绩。公司是我国钛白粉行业的龙头企业,规模和出口量均为国内第一。2022 年以来,受房地产行业需求低迷及疫情反复等因素影响,钛白粉价格持续下行,行业景气处于下滑阶段。根据卓创资讯数据,2022 年以来,国内钛白粉参考价从19667 元/吨下跌至目前的15050 元/吨,下跌幅度23.48%,前三季度均价为18838 元/吨,同比下跌1.02%。其中第三季度,钛白粉均价为17127.5 元/吨,同比下跌12.90%,环比下跌12.85%。
需求方面,受房地产行业影响,2022 年钛白粉内需表现较弱,但在出口的拉动下,钛白粉产量仍有小幅提升,推动公司产销增长。
受价格下跌的拖累,公司三季度实现收入56.29 亿元,环比下滑11.10%,前三季度共实现收入180.3 亿元,同比增长18.08%。
从盈利能力上来看,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综合毛利率33.87%,同比下降8.74 个百分点。其中第三季度毛利率31.37%,同比下降13.73 个百分点,环比下降3.81 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公司期间费用率12.10%,同比提升0.35 个百分点。整体上看,毛利率的下降是公司业绩下滑的主要因素。前三季度公司主要原材料钛精矿、硫酸均价分别下跌0.71%和上涨43.11%,导致了公司产品价差收窄,盈利的下滑。受此影响,前三季度公司实现净利润31.73 亿元,同比下滑17.17%,其中三季度净利润9.07 亿元,同比下滑35.02%,环比下滑24.55%。
持续推进产业链一体化,布局钛合金产业。公司近年来持续向上游延伸,推动产业链的一体化。公司先后收购了四川龙蟒钛业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冶金新立钛业有限公司、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钛厂资产、湖南东方钪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又陆续投资建设了焦作年产20 万吨氯化法钛白粉生产线、50 万吨攀西钛精矿升级转化氯化钛渣项目、年产30 万吨硫氯耦合钛材料绿色制造项目等。在持续提升钛精矿、硫酸自给率的同时,向海绵钛、钛合金等领域延伸,进一步完善钛产业链。10 月19 日公司公告,计划投资40 亿元,建设金昌冶炼副产硫酸资源及氯碱废电石渣综合利用生产 40 万吨合成金红石项目。该项目可为公司钛产业提供原料,与现有产业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公司现有海绵钛产能5 万吨,在建产能6 万吨, 并规划6 万吨钛合金项目。随着我国大飞机、航天航空等高端装备产业的快速发展,钛合金需求存在较大空间,为公司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切入锂电产业链,磷酸铁项目放量在即。公司凭借钛白粉产业副产硫酸亚铁带来的成本优势,切入锂电产业链。通过新建项目、合作、收购等方式,布局多个项目。包括年产20 万吨电池材料级磷酸铁项目、年产20 万吨锂离子电池材料产业化项目、年产10 万吨锂离子电池用人造石墨负极材料项目、年产20 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年产15 万吨电子级磷酸铁锂项目。其中磷酸铁/磷酸铁锂一期5 万吨项目已经投产并实现达产,有望于四季度开始贡献业绩。
公司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引进高端人才,积累了磷酸铁、磷酸铁锂及石墨负极光进的规模化生产技术,同时公司现有的原材料供应体系能够有力支撑公司新能源发展战略,公司废副产品硫酸亚铁,富余产能烧碱、硫酸、蒸汽、氢气等可直接或间接用于锂电池正负极材料的生产,降低生产成本。公司在锂电材料领域的系列新项目有望打开公司发展的天花板,培育第二增长曲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预计公司2022、2023 年EPS 为1.75 元和2.08 元,以10 月26 日收盘价15.57 元计算,PE 分别为8.92 倍和7.50 倍,维持公司 “增持”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新项目进度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