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公告2022Q3 实现营收36.85 亿元,同比+24.6%;实现归母净利润2.80亿元,同比+23.3%。公司第三季度国内复工复产逐步推进,乘用车产销量环比修复,单季营收恢复至历史较高水平。公司持续推动空悬、轻量化和流体管路三大增量业务的落地成长,在手订单充沛。公司不断推进海外工厂的成本控制和精细化管理,经营效率有望进一步提升。我们维持公司2022/23/24 年EPS预测0.84/1.01/1.17 元,给予2023 年25 倍PE 的估值,对应目标价25 元,维持“买入”评级。
受益于乘用车产销量环比修复,公司Q3 营收恢复至历史较高水平。10 月28日公司发布公告,2022 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02.59 亿元,同比+9.8%;实现归母净利润7.50 亿元,同比-8.3%。其中,2022 年第三季度实现营收36.85 亿元,同比+24.6%;实现归母净利润2.80 亿元,同比+23.3%。第三季度国内复工复产逐步推进,乘用车产销量环比修复,公司Q3 营收创上市以来次新高。公司 Q3非经常性损益0.8 亿元,主要系汇兑收益以及投资收益。公司内生发展与外延收购并举,持续推动空悬、轻量化和流体管路三大增量业务的落地成长。上述业务在手订单充沛,有望进一步增厚公司业绩。
毛利率环比改善,全球整合成本控制举措有望进一步提升经营效率。Q3 公司毛利率为22.5%,同比-1.2pcts,环比+1.9pcts。公司毛利率环比改善,主要系因Q3 产能利用率提升。费用率为14.1%,同比-1.8pcts,环比+0.6pct,其中销售费用率为3.1%,同比-0.2pct,环比+0.8pct;管理费用率为6.3%,同比-0.4pct,环比+0.2pct;研发费用率为4.7%,同比+0.1pct,环比-0.3pct;财务费用率为0.1%,同比-1.2pcts,环比-0.2pct,主要系因可转债转股后利息支出减少,以及汇兑收益增加。随着原材料成本逐步企稳,以及公司全球整合与成本控制举措的推进,公司经营效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空悬业务在手订单充沛,盈利能力显著提升。公司于2016 年收购空悬电控领域龙头AMK,建立汽车空气悬挂系统业务。公司不断推进空气供给单元产品组装及生产线的国内落地,目前已取得国内多家造车新势力及传统自主品牌龙头企业订单。截至2022 年10 月,公司空悬业务今年已披露新获订单总额达56.04亿元,在手订单充沛。公司也致力于推进空气弹簧、储气罐等其他部件自产项目的落地,以从空气供给单元逐步扩展到空气弹簧和总成相关产品。其中,根据公司公告,其储气罐产品已获得国内某头部品牌主机厂定点。此外,公司不断优化现有资产,于2021 年剥离了过去三年一直亏损的AMK 工业事业部,空悬业务毛利率由2020 年的12.1%提升至2022H1 的21.6%,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推进海外并购企业的国内落地,新能源业务持续突破。公司不断推进AMK、TFH等并购标的的国内落地,以拓展国内自主品牌与造车新势力客户。公司国内业务营收占比不断提升,已由2019 年的34%提升至2022H1 年的45%,有望减轻海外地缘政治、海运费上涨等不利因素对公司的影响。另一方面,公司顺应电动化趋势,在智能底盘、热管理管路、电池包电机密封等领域全面布局,相关产品已获得宝马、奥迪、大众、吉利、小鹏和理想等主机厂的新能源汽车平台定点。截至2022 年10 月,公司冷却系统业务今年已披露的新获订单总额达12.35 亿元。2022 年上半年,公司新能源领域业务实现营收13.24 亿元,营收占比达21.2%。此外,公司于今年8 月出资1.8 亿元(占认缴总额50.7%)设立湖州泓添,间接投资合众汽车,从而进一步完善公司新能源领域布局。
风险因素:汽车行业景气度下行;公司产品研发进度不及预期;公司新产品推广和新客户扩展不及预期。
投资建议:2022 年第三季度国内复工复产逐步推进,乘用车产销量环比修复,公司业绩得到修复。公司顺应电动智能化趋势,持续推动空悬、轻量化和流体管路业务落地成长,相关业务在手订单充沛。公司不断推进海外工厂的成本控制和精细化管理,经营效率有望进一步提升。我们维持公司2022/23/24 年EPS预测0.84/1.01/1.17 元。根据Wind 一致预期,可比公司拓普集团、保隆科技2023 年PE 均值为26 倍,我们给予公司2023 年25 倍PE,对应目标价25 元(维持),维持“买入”评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